賴總統定調中國是境外敵對勢力,然後呢?

賴總統定調中國是境外敵對勢力,然後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當今地緣政治與科技爭霸的舞台上,中國面對美國封鎖並未屈服,反而奮發圖強,傾國家之力以「先抄襲,再超越」的「雙超」策略扶植科技產業挑戰美國霸權。從產業延伸至教育,為全球提供範例,也為台灣在美中博弈中的變局帶來啟示。賴清德總統若僅將中國定位為「境外敵對勢力」,而無進一步積極作為,台灣恐陷入內耗與動盪,錯失提升競爭力的契機。

 中國科技七雄:產業崛起的先鋒

美國聯盟其他國家以技術封鎖、晶片禁運遏制中國,但中國以舉國之力反擊,間接孵育出科技七雄:小米挑戰蘋果,華為抗衡微軟,百度比擬Google,比亞迪對峙特斯拉,騰訊與Meta競爭,寒武紀挑戰輝達,阿里巴巴對抗亞馬遜,DeepSeek追趕ChatGPT,這些企業憑成本控制與市場規模,從模仿走向超越。中國成功的背後,是國家政策的全力支持與資源整合。政府透過補貼、科研投入與市場保護,打造有利環境,讓企業得以快速成長。

 學校經營:國力競爭的基石

中國的成功離不開科研教育基礎,政府積極投資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領域,清華、北大與企業合作,如華為開發5G、比亞迪研究新能源,積極培育人才。透過「雙一流」計畫,吸引國際學者,扭轉人才劣勢,凸顯教育在科技競爭中的角色。

 提升競爭力

賴政府視中國為敵對勢力,恐加劇兩岸對立與內部撕裂,削弱台灣應對美中競爭的能力。台灣勢單力薄應學習中國與美國的經驗積極提升競爭力。首先,強化產學合作,加速媒合企業與大學的研發與技術奠基。其次,向下紮根提升中小學STEM教育,培育人才,並設立國際科研中心引進全球資源。

台灣資源有限,但可發展利基技術,如半導體、智慧製造、生物科技、綠能與氣候科技..鞏固供應鏈地位。教育政策應平衡基礎研究與實務應用,透過彈性學制與跨領域課程,培養創新人才。政府需加大補助,留住年輕人,避免人才流失。

 停止內耗,抓住契機

現階段單將中國定位為敵對勢力,將讓台灣陷入意識形態爭執,無助於實質發展。中國的崛起雖具威脅性,但其模式也值得借鏡。台灣應多維度思考,視美中競爭為轉型契機,融合中國的戰略決心與美國的開放創新,發展台灣獨特競爭優勢。賴總統若能帶領台灣停止內耗,專注提升產業與教育競爭力,將在全球博弈中找到立足之地。

 美中競爭的啟示與挑戰

美國的封鎖可能加速中國獨立,卻削弱自身供應鏈;中國雖崛起,但在國際信任上存疑。台灣可借鏡中國執行力與美國開放性,找到獨特定位。未來勝負取決於創新與合作的平衡。

 這場從課堂到市場的較量,是台灣突圍的關鍵時刻。

avatar-img
Team Edu的沙龍
5會員
131內容數
這是作者與自身內心深處的對話,適合在思緒紛亂或生命迷茫時靜心閱讀。在這裡,你或許會發現那些被忽略的內心力量,學會在喧囂中找到寧靜,在曲折中尋得方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Team Ed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真正的高手,光明正大選擇在陽光下對局。並非不設防,而是因為他們有足夠實力,把規則講清楚、把底牌攤開,依然掌握節奏。 一、對自己的深度信任。 低段位的人,常覺得多一點神秘就能占上風;高手明白,公開透明能省下無數誤會與博弈時間。他們把方向、目標與標準說明白,讓合作順利推進。 二、把複雜變簡單的
當孩子犯錯時,你當下反應是責罵、命令,還是傾聽與對話?許多父母常以高壓、控制的方式對待孩子,卻不知不覺成了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霸凌者」。 一個在家裡不被理解、時常挨罵的孩子,在外也難以勇敢表達自己,容易被欺負、退縮,甚至習慣壓抑情緒。 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看待自己的方式,也影響他與這個世界的連結
身處一個動盪、不友善的教育環境,而私立學校,更是在少子化、制度限制與資源不均中艱難求生。 我對外發聲爭取私校權益,有些人擔心學校因此「被貼標籤、被針對」。這些擔憂我理解,但我也想邀請大家,一起從更高的角度看待「發聲」這件事。 近來國際動盪局勢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對照。川普主張「美國優先」,掀起全球
真正的高手,光明正大選擇在陽光下對局。並非不設防,而是因為他們有足夠實力,把規則講清楚、把底牌攤開,依然掌握節奏。 一、對自己的深度信任。 低段位的人,常覺得多一點神秘就能占上風;高手明白,公開透明能省下無數誤會與博弈時間。他們把方向、目標與標準說明白,讓合作順利推進。 二、把複雜變簡單的
當孩子犯錯時,你當下反應是責罵、命令,還是傾聽與對話?許多父母常以高壓、控制的方式對待孩子,卻不知不覺成了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霸凌者」。 一個在家裡不被理解、時常挨罵的孩子,在外也難以勇敢表達自己,容易被欺負、退縮,甚至習慣壓抑情緒。 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看待自己的方式,也影響他與這個世界的連結
身處一個動盪、不友善的教育環境,而私立學校,更是在少子化、制度限制與資源不均中艱難求生。 我對外發聲爭取私校權益,有些人擔心學校因此「被貼標籤、被針對」。這些擔憂我理解,但我也想邀請大家,一起從更高的角度看待「發聲」這件事。 近來國際動盪局勢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對照。川普主張「美國優先」,掀起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