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殘忍的教育,是讓孩子害怕你

最殘忍的教育,是讓孩子害怕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當孩子犯錯時,你當下反應是責罵、命令,還是傾聽與對話?許多父母常以高壓、控制的方式對待孩子,卻不知不覺成了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霸凌者」。

一個在家裡不被理解、時常挨罵的孩子,在外也難以勇敢表達自己,容易被欺負、退縮,甚至習慣壓抑情緒。

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看待自己的方式,也影響他與這個世界的連結。

良好的親子關係,從溝通開始。首先,放下命令語氣,轉為合作式對話,不再動輒說「你給我聽話」、「照我說的做就對了」。試著說:「你覺得怎麼做會比較好?」讓孩子參與討論,才能培養他的思考力與判斷力。

再來,學會傾聽。孩子願意說話,是對父母的信任。不要急著講道理、否定他的感受,而是先接住情緒,例如:「我懂你現在真的很不開心,要不要說說看為什麼?」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而不是被審判。

第三,運用「我」而非「你」來表達關心。與其說「你怎麼又亂發脾氣!」,不如說「我有點擔心你最近心情不太好,我們可以聊聊嗎?」這樣的語氣能降低防衛,增進彼此的理解。

此外,請尊重孩子的隱私與選擇,不過度干涉;給他一些空間,也是一種信任的表現。情緒化的父母像顆地雷,容易讓孩子活在壓力與恐懼中,久而久之,可能如父母般暴躁,或選擇沈默疏離。

真正的教育,不是命令,而是陪伴;不是打壓,而是引導。與其當個指揮者,不如成為孩子生命中的導航者。懂得傾聽與尊重的父母,才能養出有自信、有力量的孩子。

avatar-img
Team Edu的沙龍
5會員
131內容數
這是作者與自身內心深處的對話,適合在思緒紛亂或生命迷茫時靜心閱讀。在這裡,你或許會發現那些被忽略的內心力量,學會在喧囂中找到寧靜,在曲折中尋得方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Team Ed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身處一個動盪、不友善的教育環境,而私立學校,更是在少子化、制度限制與資源不均中艱難求生。 我對外發聲爭取私校權益,有些人擔心學校因此「被貼標籤、被針對」。這些擔憂我理解,但我也想邀請大家,一起從更高的角度看待「發聲」這件事。 近來國際動盪局勢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對照。川普主張「美國優先」,掀起全球
當年,鄰近的大同、興華國中改制增設高中部,嚴重壓縮了私立學校的招生空間,君毅首當其衝,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那時的我還年輕,既無人脈、也無資源,要號召同仁一同奮力前行,難度可想而知。 正逢教育部推動「優質高中認證」,而參與認證的前提,是學校必須先通過優質化計畫。於是,我選擇了最難、最累,卻也是最有可
當學生或同仁遇到困難時,第一時選擇發問,這是一種積極尋求協助的表現,表面看來無可厚非。但如果習慣性地「直接問」、「遇事就問」,不經思考、不經嘗試,久而久之,就會養成依賴心理,阻礙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錯過了培養思辨與成長的機會。 所謂「對答案」,是指在提出問題前,先自己動腦思考,找出可能的解法,
身處一個動盪、不友善的教育環境,而私立學校,更是在少子化、制度限制與資源不均中艱難求生。 我對外發聲爭取私校權益,有些人擔心學校因此「被貼標籤、被針對」。這些擔憂我理解,但我也想邀請大家,一起從更高的角度看待「發聲」這件事。 近來國際動盪局勢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對照。川普主張「美國優先」,掀起全球
當年,鄰近的大同、興華國中改制增設高中部,嚴重壓縮了私立學校的招生空間,君毅首當其衝,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那時的我還年輕,既無人脈、也無資源,要號召同仁一同奮力前行,難度可想而知。 正逢教育部推動「優質高中認證」,而參與認證的前提,是學校必須先通過優質化計畫。於是,我選擇了最難、最累,卻也是最有可
當學生或同仁遇到困難時,第一時選擇發問,這是一種積極尋求協助的表現,表面看來無可厚非。但如果習慣性地「直接問」、「遇事就問」,不經思考、不經嘗試,久而久之,就會養成依賴心理,阻礙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錯過了培養思辨與成長的機會。 所謂「對答案」,是指在提出問題前,先自己動腦思考,找出可能的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