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說】黑板為什麼是綠色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前言

本篇為方格子: 亦幻亦真百科 與其版主 @Ryanus 之同名文章 黑板為什麼是綠色的? 聯動作品,並以喬治·歐威爾《動物農莊》+《1984》為靈感創作之諷刺短篇。

本文純屬虛構,任何與現實相似之情節,皆為巧合。本篇內容引發任何爭議,一概由本文作者Let me Pen 全權承擔,皆與Ryanus 無關。若您欣賞這篇文章,則靈感歸功於 Ryanus




自制文字圖,背景來源(透明框圖片): [Wrought Studio 磁性相框产品图片]. (n.d.). Wayfair. https://www.wayfair.ca/decor-pillows/pdp/wrought-studio-4-x-6or-6-x-4-magnetic-picture-frame-for-tabletop-double-sided-box-bc6f97d99736413785f8f4acfda3ba6d-c005550462.html​

自制文字圖,背景來源(透明框圖片): [Wrought Studio 磁性相框产品图片]. (n.d.). Wayfair. https://www.wayfair.ca/decor-pillows/pdp/wrought-studio-4-x-6or-6-x-4-magnetic-picture-frame-for-tabletop-double-sided-box-bc6f97d99736413785f8f4acfda3ba6d-c005550462.html​


革命的開始

某天,鎮上的教育部宣布了一項歷史性改革—黑板的顏色將從「過時的綠色」改為「更符合公平正義價值觀的顏色」。

「我們的教育體系長期受到顏色霸權的壓迫!」教育部長義正詞嚴地說道。「黑板的顏色不僅是顏色,它是一種權力結構的展現!長久以來,知識被侷限於少數人的框架之中,而我們要打破這種隱性的顏色歧視,讓每個孩子都有自由的學習空間!讓我們打破顏色霸權!」

「打破顏色霸權!」現場掌聲雷動,記者、學者、社會運動家們爭先恐後地記錄這偉大的教育革命時刻,跟著高呼口號。


Let me Pen 盯著電視上,無數舉著標語的支持者湧上街頭,高舉拳頭,他們聲嘶力竭地吶喊「Blackboard Matters!」她簡直坐立難安。「天啊!我們的孩子該怎麼辦?」

這簡直瘋了!」

「親愛的,冷靜點,這不過只是改改黑板顏色而已…」丈夫聳了聳肩,不以為然。

Let me Pen 瞪大雙眼:「不!這是…整個教育體制的崩潰!」

他繼續一邊滑著手機,一邊隨意的安撫:「沒有這麼嚴重,政府做的事一定有認真研究過的,不然他們怎麼做到那個位子的?而且…你看,這麼多學者都支持這個改變,我們應該相信專家、相信政府。」

Let me Pen 不知如何反駁,只能沉默不語。


顏色審查聽證會

為了確保黑板的顏色「符合公平與正義的標準」,政府召開了一場為期三個月的「顏色審查聽證會」,邀請來自社會各界的學者、心理學家、企業代表、社運人士,共同討論哪種顏色才能真正代表「知識的民主化」。

公布聽証會的結果如下:

綠色、黑色: 根據世界知名黑板專家 Ryanus 的研究,綠/黑板之所以成為主流,不僅是因為歷史與文化的長期積累,更受到二戰期間軍用迷彩塗料的大量生產影響,所以綠色本身就是宣傳戰爭!至於黑色的「黑板」一詞本身承載著過時的教育觀念,可能會讓弱勢群體產生壓迫性聯想,因此必須徹底剷除。因此,在本次改革中,這二個顏色率先遭到棄用。

白色:這被一致公認為"最危險的顏色",因為它象徵著單一性思維,容易讓學生誤以為世界是「非黑即白」的,進而導致「認知不平等」,剝奪學生探索多元真理的可能性。

紅色:這當然是不可能的! 紅色具有強烈的激進象徵,可能刺激學生產生過度情緒化的反應,甚至對教育體制產生不必要的批判性思考,從而破壞學習秩序,威脅教育的穩定性。

藍色:藍色過去曾被認為具有鎮定作用,但最新研究表明,它可能影響學生的情緒穩定,讓他們陷入過度沉思,導致學習態度消極,進而喪失學習的「正向動力」。


經過長時間的激烈辯論,學者們終於得出歷史性的結論:

「為了確保知識的公平性,我們決定使用——透!明!黑!板!」


「透明黑板?!」Let me Pen 瞪大雙眼,幾乎無法相信自己剛剛聽到的話,忍不住對著電視自顧自的唸了出來。


教育部長滿臉自信,語氣堅定:「透明黑板消除了所有顏色的壓迫感!它不再是知識被強加於人的象徵,而是一個開放的空間,讓學生能夠自由想像黑板的顏色!」

「知識不應該被單一框架束縛!每個人都可以為黑板賦予自己的意義,每個人都可以創造屬於自己的學習環境!」

話音剛落,全場爆發雷鳴般的掌聲。

記者們紛紛點頭,一邊狂按快門,一邊在筆記本上迅速記錄這偉大的歷史時刻。

有支持者激動地落淚,高舉雙手,語帶顫抖地對著麥克風哽咽道:「這不僅僅是黑板改革…這是一場認知解放運動!」

現場響起更熱烈的掌聲與歡呼,彷彿知識的黃金時代終於降臨。


教育改革展示公開課

這天,是舉行『教育改革展示公開課』的日子,現場聚集了各科老師、學者、家長、媒體,甚至是高層官員,教育部長當然也不會缺席,以確保這項劃時代變革的成功。

十幾台攝影機架滿教室,透明黑板高高掛在講台上,目地是將每一個畫面都透過直播傳送到全國各地的電視螢幕與網路平台,見證這歷史性的時刻,他們將在全國放映政府新推出的全新教育實驗的片段。

部長站在講台中央,微笑著向群眾揮手,並且做出伸開雙臂的動物,彷彿在擁抱這個「自由知識的嶄新時代」。

「各位,今天,我們將見證孩子們邁向真正的公平與知識解放!」家長席間,有些人興奮地鼓掌,有些人則表情僵硬,眼神充滿不安,就包括了Let me Pen,她愁容滿面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種荒謬感,但她沒法不出席這場電視直播秀,因為她的孩子所屬的班級就正好被挑選成為模板。


數學課

老師站上講台,拿起無形粉筆,在透明黑板上揮舞了一陣,然後自信地轉身。「來,這是今天的題目:請計算 2+2」

耿直的學生Logic率先舉手:「老師…黑板上什麼都沒有。」

數學老師微笑:「那是因為你還不夠數學化。試著打破舊有框架,解放你的數學想像力!用心的回答2+2會是等於?」

同樣直腸子的Truth 搶答:「 2+2 應該等於 4…」

「親愛的,數學不應該受到舊世界的正確答案的壓迫,它應該是個人的自由表達!沒關係,我們慢慢來」

「來,Obey!我們請你來回答這題。2+2 等於多少呢?」Let me Pen 欣慰地看著站起來的 Obey,她深信自己的孩子能夠保持理性。

Obey 猶豫了一下,然後看了一眼全場攝影機與滿場期待的老師、學者、家長、官員們,深吸一口氣,然後大聲說—


「2+2=5!」


全場立即歡聲雷動!說完,台下掌聲連綿不絕於耳,甚至還有人吹口哨。

教育部長滿意地點頭:「完美的解答!這就是我們的教育未來!」他看了一眼數學老師,才發現兩人的眼中都閃耀著感動的淚花。


Let me Pen 卻如遭雷擊,「Obey,是他們讓你演戲的嗎?2 + 2不可能等於 5!這是基本數學,你明明知道啊?!」

Obey 沒有說話,只是張大了眼睛看著媽媽。

數學老師點頭:「很棒,Obey!這就是我們要培養的獨立思考!」

Let me Pen 瘋狂的搖頭:「這不對!這不對!這不是數學,這是洗腦!」她聲嘶力竭地吼道,語氣中帶著無法遏制的恐懼與絕望。


台下的家長們竊竊私語,也是有人露出猶豫的神情,當他們環顧四周,看到大部份都在點頭微笑,於是選擇了跟著用力鼓掌。


「她瘋了吧?」有人低聲說道。

教育部長輕輕地歎了口氣,面對攝影機,露出憐憫的微笑:「我們都知道,變革總會遇到阻力,當有人無法適應進步時,往往會選擇反抗,但我們不能責怪她,她只是還沒有被充分教育。」

「我們應該給她幫助,而不是指責她。」數學老師同情的說。

帶走她!幫助她!」其他家長紛紛開始聲援。


這時候兩名穿著「教育公平維護者」制服的官員立刻走上前,強制把 Let me Pen 的雙臂夾起來帶走。

「不!你們這群瘋子!你們到底做了什麼?!你們毀掉了孩子!」她瘋狂掙扎,眼裡滿是絕望。

Let me Pen  望著台上的Obey,她用盡全身力量發出了最後的質問「孩子,你真的相信 2+2=5 嗎?」

Obey 點點頭,語氣平靜:「這就是我的"數學感受",雖然妳是我的媽媽,但也必須尊重我。」


Let me Pen 徹底崩潰,但現場的掌聲和歡呼聲將她的尖叫聲給吞沒了。


最終的勝利

隔天,新聞標題報導:

有一則悲傷的突然消息!有一名家長名叫 Let me Pen 被診斷為『教育適應障礙』,已進入進步療養院接受治療!

受訪的醫學專家表示:「拒絕透明黑板者通常伴隨焦慮、幻覺,甚至對知識改革產生敵對情緒。社會應該以包容的態度對待這類患者,但為了保障孩子們正確的『科學感受』,這些病患仍需接受適當的隔離與再教育。」


Let me Pen 坐在療養院的病房內,雙手被柔軟的束帶綁在病床邊。醫生站在她的床前,輕輕地說:「你一直在抗拒進步,這是很危險的。」

她的嘴唇顫抖著:「但…2+2…真的等於4啊…」他們告訴她,她的孩子和先生都拒絕來看她。

醫生搖搖頭,露出慈祥的微笑:「這只是你的幻覺,沒關係,我們會幫助你重新理解世界。」



房間角落的電視上,教育部長正在發表新的政策宣言:

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加公平!所有學生將不再受舊時代標準的束縛,每個人的答案都是正確的!

下一條新聞是:

最新的科學研究證明,2+2的答案可以根據社會背景調整,目前統計已經有四千萬種答案了,但沒有一種像答案4一樣被證明有錯。專家有信心這個數字還會繼續上升。




沒有很久的以後

Let me Pen 照舊每天看著療養院的新聞,看著看著,突然萌生一個念頭 : 「要是所有人都對了,其實也不錯啊,人人有獎大家都開心不好嗎?其實認真想一想這些東西也不是全無道理的嘛……

也許,其實2+2=5會不會有可能是對的呢?」

她走在醫院的走廊邊沉思,沒注意到牆上掛了一條嶄新的標語旗幟:






「解放自由科學感受!打破黑板顏色霸權!粉碎標準答案迷思!

還孩子們一個真正的未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創文者雪源-avatar-img
2025/03/22
太棒了,我還以為只有我發現2+2不等於4......😋
雙加好。
Let me Pe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20
老安的雜文基地 挺好玩的,只是得管好我自己,不然如果老是看不順眼沒事逆反一下跟格友的發文對著幹,寫太多文類似梅耶·馬斯克的「隱形特權」,就沒有人願意跟我聯動啦!哭哭
Ryanus-avatar-img
2025/03/20
這魔改,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啊…😂
Let me Pe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20
Ryanus 讓我熱烈歡迎 世界知名黑板專家 Ryanus 蒞臨本格,來賓請掌聲鼓勵鼓勵…福利福利(BGM🎵)…福利熊熊福利... (啊,不好意思放錯音樂)
avatar-img
Let me Pen
36會員
29內容數
探索文字的疆界, 一個可愛又迷人的反派角色。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作者:亨德里克-房龍 譯者: 丁偉 出版社:好讀 出版日期:2005/06/15
Thumbnail
作者:亨德里克-房龍 譯者: 丁偉 出版社:好讀 出版日期:2005/06/15
Thumbnail
我把筆從鞘中取出,將其尖銳黝黑的線條,無法預知的,交給這敞開的空白
Thumbnail
我把筆從鞘中取出,將其尖銳黝黑的線條,無法預知的,交給這敞開的空白
Thumbnail
小說反映人生,表現時代與社會,好的小說透過藝術性的敘事手法,引起讀者共鳴,進而思索人生的意義,找到目標與方向,不再迷失徬徨。好的小說,無不蘊含真、善、美的元素。 讀者通常不會在乎作者選擇什麼形式來說故事,不論古典或現代,寫實或後現代,只要看得懂、看得入迷以及看得感動,就算是好小說。臺灣文學理論
Thumbnail
小說反映人生,表現時代與社會,好的小說透過藝術性的敘事手法,引起讀者共鳴,進而思索人生的意義,找到目標與方向,不再迷失徬徨。好的小說,無不蘊含真、善、美的元素。 讀者通常不會在乎作者選擇什麼形式來說故事,不論古典或現代,寫實或後現代,只要看得懂、看得入迷以及看得感動,就算是好小說。臺灣文學理論
Thumbnail
2024年7月8日我po出「別傻了,是你身上的微生物決定了你今生的愛情」這篇文章,格友職場法蘭克鼓勵我就本文發展成小說,想了幾天,初步的故事就寫到這裡。 故事借用「法蘭克」及「方格子」寫成故事,如有冒犯還請見諒。
Thumbnail
2024年7月8日我po出「別傻了,是你身上的微生物決定了你今生的愛情」這篇文章,格友職場法蘭克鼓勵我就本文發展成小說,想了幾天,初步的故事就寫到這裡。 故事借用「法蘭克」及「方格子」寫成故事,如有冒犯還請見諒。
Thumbnail
如果世界上的人都能夠像你一樣,看中笑語和美食,輕賤黃金與白銀,那麼這個世界將會快樂多了。
Thumbnail
如果世界上的人都能夠像你一樣,看中笑語和美食,輕賤黃金與白銀,那麼這個世界將會快樂多了。
Thumbnail
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地腐化。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利用動物們作為比喻,引起讀者對於權力、社會、政治的深刻思考。 這本書適合什麼樣的人:讀過(或想讀)《1984》的人、對二十世紀的歷史和政治變革有興趣的人、喜歡由淺顯文字思考人性及社會的人
Thumbnail
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地腐化。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利用動物們作為比喻,引起讀者對於權力、社會、政治的深刻思考。 這本書適合什麼樣的人:讀過(或想讀)《1984》的人、對二十世紀的歷史和政治變革有興趣的人、喜歡由淺顯文字思考人性及社會的人
Thumbnail
作者: 柏楊 出版社:星光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2/5月 第一版第一刷
Thumbnail
作者: 柏楊 出版社:星光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2/5月 第一版第一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