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股在經歷技術面短線止穩後,開始出現B波修復反彈,不少投資人開始關注這波反彈能否延續,甚至帶動行情重新轉強。然而,從指數整體結構與多空能量來看,這仍屬於「空頭格局中的反彈波」,非真正的趨勢翻多。
隨著時間推進,美股接下來兩週將陸續面對3/28公布的PCE通膨數據以及4/2正式實施的對等關稅政策。
更重要的是,4/11將開啟Q1財報季,企業獲利預期與管理層展望將成為市場重新定價的核心依據。這一連串催化劑不只影響股價,還會牽動整體投資情緒與板塊輪動節奏。
本文將從技術分析切入,搭配基本面催化劑的時間節點與內容,提供「多週期均線 + 均線扣抵 + 事件風險」的完整架構,看懂當前這波反彈的真實力度、關鍵壓力點,以及若基本面翻空時,市場可能走向的劇本。
同時也針對常見的均線扣抵誤區與實戰應用做完整解釋,讓你操作上能更具前瞻性與風險控管力。
目前屬於空頭格局中的反彈波段,短線止穩後已接近技術關鍵壓力區。若無法有效帶量突破,短線走勢將面臨重新轉弱的風險。真正的趨勢反轉訊號,仍需觀察某條關鍵均線是否翻轉並站穩。
從多週期均線排列來看,目前為短線有撐、中期偏弱的「短多中空」結構。雖短線有反彈力道,但中期主壓尚未解除,操作上不可視為中期翻多。
從短週期角度觀察,市場已開始出現預期中的技術指標扭轉徵兆,均線即將完成扣抵轉折,這將影響後續支撐/壓力的力道分布。是否轉為有效攻擊,取決於是否放量突破。
市場即將迎來數個重大催化劑,包含PCE通膨數據與關稅政策實施時點,同時財報季也在兩週後即將展開,股市永遠會提前反應。
這些變數將直接影響市場的資金風向與板塊輪動結構,特定族群將面臨估值修正或反彈契機。
若後續未能站穩特定壓力帶,將代表此波反彈僅為空頭中繼,後續一旦跌破某一支撐關卡,市場將進入下一波回測結構。
操作策略須保留應變空間,並依照關鍵均線的轉折及成交量變化適時調整倉位與風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