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輸給房價,是輸給制度性不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文/煒

房價太高,已經不是一個新鮮議題,而是一場持續上演的社會悲劇。當年輕人被迫在高房價與低薪資之間掙扎時,社會卻反過來質疑我們為什麼「不努力」。但真正的問題從來不是我們不拼命,而是這套制度,根本不打算給我們一個贏的機會。

一、看似努力,其實只是原地打轉

今天的年輕人,從大學畢業開始,幾乎就是在為生活而戰。薪資成長停滯不前、生活成本年年上升、工時壓力越來越大,還得面對職場不穩定與租金飆漲。在這樣的結構下,所謂的「努力」變成一種虛假的盼望。

我們以為靠自己可以翻轉人生,但現實卻一次次提醒我們:你跑得再快,也追不上被炒作拉高的房價。

二、世代不平等,是制度性剝削的真相

上一代人用低價買下土地、房子,如今卻用高房租與天價房價,把下一代壓在腳下。他們說:「你們不要太貪心,小房子也可以住啊。」但他們忘了,當年他們買房的價格,是我們今天連頭期款都湊不出來的三分之一。

從土地政策、金融貸款到租屋市場,整個結構本來就是為了「保護既得利益」而設計的。年輕人,不是輸在能力,而是輸在時代給的劇本。

三、不是我們不想奮鬥,是制度不讓我們站起來

當薪資漲幅趕不上通膨,當房價成了永遠買不起的夢,當每一次努力都只是幫別人墊高資產價值,年輕人選擇「不婚、不生、不買房」並不是逃避,而是一種理性選擇。

社會說我們躺平,但我們只是選擇不再把自己燃燒在一場注定輸的遊戲裡。

四、我們不是冷漠,而是失望到無力

我們不是不想投票、不想參與政治,而是一次次看到承諾被背叛、政策被綁架,才會選擇沈默。當社會制度一次又一次地傳遞出:「你再努力也買不起、沒關係,我補貼你一點點」的訊息,年輕人當然會失去信心。

這不是冷漠,而是無力感深植人心。

五、制度若不改變,年輕人不會再相信未來

真正的改革,不該只靠一點補貼、幾句口號,而是需要正視世代正義、翻轉制度結構。我們要的是一個公平競爭的社會,而不是讓資產階級代代相傳、貧窮世代永遠輪迴。

努力應該有回報,而不是成為他人資產增值的燃料

當這個社會再也無法給人希望,那麼選擇離開、選擇冷眼旁觀,將會成為年輕人最沉默但最有力的控訴。

我們不是不努力,是你們把「未來」給壟斷了。

avatar-img
0會員
2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台灣年輕人不是不努力,是輸在起跑點就背著房價壓力。 政府說要解決居住正義,卻越補助房價越高。 一、政府為什麼不打房? 二、補貼真的有幫助年輕人還是變相推升房價 三、房價不是不能降,是沒有人想讓它降 四、真正的問題:我們的納稅錢正補貼房價繼續上漲 五、我們要的不是補貼,是一個公平合理的房市
含 AI 應用內容
#房價#居住正義#補貼
台灣年輕人不是不努力,是輸在起跑點就背著房價壓力。 政府說要解決居住正義,卻越補助房價越高。 一、政府為什麼不打房? 二、補貼真的有幫助年輕人還是變相推升房價 三、房價不是不能降,是沒有人想讓它降 四、真正的問題:我們的納稅錢正補貼房價繼續上漲 五、我們要的不是補貼,是一個公平合理的房市
含 AI 應用內容
#房價#居住正義#補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隨著《最低工資法》的實施與《證券交易法》的修正,勞工薪資議題成為重要話題。探討最低基本工資如何與房價之間的關係,並分析其對中產階級和整體市場的深遠影響。薪資上漲雖然提升購房能力,但也可能推高房價,並對中產階級造成財務壓力。未來,如何在勞工收入與房價之間找到平衡,將成為政策制定的重要課題。
青少年不願意談戀愛 80.90.00都被戲稱全拋世代 主軸 1.收入2.環境3.信任 台灣青年普遍收入落在3-5萬 在外租屋族 在經濟衰退的當下能養好自己都算不錯 地球環境在這幾年聖嬰現象下 極端氣候如熱浪.暴雨.洪災頻傳人心惶惶 北極永凍層融解古老病毒出世 新冠病毒 各種傳染疾
Thumbnail
跟朋友聊投資問題就聊到了房市,而朋友就跳出這問題,到底是誰在炒房? 政府也限制要持有六年賣增值稅才低,也不能轉紅單,理當來說投資客應該都消失了才對,不過很明顯的,房價依然一直漲,只是有時慢有時快,那到底是誰一直在墊高房價? 先給大家一個結論: 這環境造成任何一個有房的人都在炒房
Thumbnail
2024年房價上漲,積極看房的人一定會覺得很奇怪,政府說好的居住正義呢? 怎麼打房越打房價越高,難不成台灣房價只漲不跌,這其中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其實你不知道的是,我們政府是要打炒房,而不是要打房價,想通了這點,房價長期上漲也不是件怪事了。
Thumbnail
1989年無殼蝸牛運動 35年前就已經有上一代的人抱怨房價過高了 但這都跟市場無關,鈔票往哪走就是方向 重要幾個發起運動的人也早就都有買房置產了,跟著抗議的也只是成為過客 現在的年輕人就會納悶,35年前抗議高房價幹嘛?明明跟現在比就很便宜,這就是每個階段都有一批人複製一樣的人性思維 而
Thumbnail
本文分析了房價上漲的原因,以及從人性需求為出發點探討居住正義。除了探討臺灣房價走勢外,還以南韓為例,預測了臺灣房價可能的下跌時機。最後,給出了對於是否該買房的建議。
Thumbnail
臺灣的住宅市場出現了「高房價」的問題,影響了年輕人的獨立、生育率和購屋壓力,也影響了家庭品質。這篇文章分析了「供給」和「需求」對「高房價」的影響,並探討了多個具體的原因,包括房屋供給的限制、人口變化、投資需求等。文章強調了「高房價」議題的複雜性,並指出對房價問題的解決需要全面考量多個因素的綜合效應
Thumbnail
最新台灣房價所得比(去年-2023)第3季全國來到9.86倍 相當於要近10年不吃不喝才買的起房,而房價爆貴的台北市房價所得比 更是高達15.67倍 台灣人才流失,加上少子化嚴重,2021年已經開始進入「大缺工時代」 高薪職位只集中在科技業和少數製造業 閱讀完以上的資訊我只能說「每一個世代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隨著《最低工資法》的實施與《證券交易法》的修正,勞工薪資議題成為重要話題。探討最低基本工資如何與房價之間的關係,並分析其對中產階級和整體市場的深遠影響。薪資上漲雖然提升購房能力,但也可能推高房價,並對中產階級造成財務壓力。未來,如何在勞工收入與房價之間找到平衡,將成為政策制定的重要課題。
青少年不願意談戀愛 80.90.00都被戲稱全拋世代 主軸 1.收入2.環境3.信任 台灣青年普遍收入落在3-5萬 在外租屋族 在經濟衰退的當下能養好自己都算不錯 地球環境在這幾年聖嬰現象下 極端氣候如熱浪.暴雨.洪災頻傳人心惶惶 北極永凍層融解古老病毒出世 新冠病毒 各種傳染疾
Thumbnail
跟朋友聊投資問題就聊到了房市,而朋友就跳出這問題,到底是誰在炒房? 政府也限制要持有六年賣增值稅才低,也不能轉紅單,理當來說投資客應該都消失了才對,不過很明顯的,房價依然一直漲,只是有時慢有時快,那到底是誰一直在墊高房價? 先給大家一個結論: 這環境造成任何一個有房的人都在炒房
Thumbnail
2024年房價上漲,積極看房的人一定會覺得很奇怪,政府說好的居住正義呢? 怎麼打房越打房價越高,難不成台灣房價只漲不跌,這其中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其實你不知道的是,我們政府是要打炒房,而不是要打房價,想通了這點,房價長期上漲也不是件怪事了。
Thumbnail
1989年無殼蝸牛運動 35年前就已經有上一代的人抱怨房價過高了 但這都跟市場無關,鈔票往哪走就是方向 重要幾個發起運動的人也早就都有買房置產了,跟著抗議的也只是成為過客 現在的年輕人就會納悶,35年前抗議高房價幹嘛?明明跟現在比就很便宜,這就是每個階段都有一批人複製一樣的人性思維 而
Thumbnail
本文分析了房價上漲的原因,以及從人性需求為出發點探討居住正義。除了探討臺灣房價走勢外,還以南韓為例,預測了臺灣房價可能的下跌時機。最後,給出了對於是否該買房的建議。
Thumbnail
臺灣的住宅市場出現了「高房價」的問題,影響了年輕人的獨立、生育率和購屋壓力,也影響了家庭品質。這篇文章分析了「供給」和「需求」對「高房價」的影響,並探討了多個具體的原因,包括房屋供給的限制、人口變化、投資需求等。文章強調了「高房價」議題的複雜性,並指出對房價問題的解決需要全面考量多個因素的綜合效應
Thumbnail
最新台灣房價所得比(去年-2023)第3季全國來到9.86倍 相當於要近10年不吃不喝才買的起房,而房價爆貴的台北市房價所得比 更是高達15.67倍 台灣人才流失,加上少子化嚴重,2021年已經開始進入「大缺工時代」 高薪職位只集中在科技業和少數製造業 閱讀完以上的資訊我只能說「每一個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