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煒
房價太高,已經不是一個新鮮議題,而是一場持續上演的社會悲劇。當年輕人被迫在高房價與低薪資之間掙扎時,社會卻反過來質疑我們為什麼「不努力」。但真正的問題從來不是我們不拼命,而是這套制度,根本不打算給我們一個贏的機會。
今天的年輕人,從大學畢業開始,幾乎就是在為生活而戰。薪資成長停滯不前、生活成本年年上升、工時壓力越來越大,還得面對職場不穩定與租金飆漲。在這樣的結構下,所謂的「努力」變成一種虛假的盼望。
我們以為靠自己可以翻轉人生,但現實卻一次次提醒我們:你跑得再快,也追不上被炒作拉高的房價。
上一代人用低價買下土地、房子,如今卻用高房租與天價房價,把下一代壓在腳下。他們說:「你們不要太貪心,小房子也可以住啊。」但他們忘了,當年他們買房的價格,是我們今天連頭期款都湊不出來的三分之一。
從土地政策、金融貸款到租屋市場,整個結構本來就是為了「保護既得利益」而設計的。年輕人,不是輸在能力,而是輸在時代給的劇本。
當薪資漲幅趕不上通膨,當房價成了永遠買不起的夢,當每一次努力都只是幫別人墊高資產價值,年輕人選擇「不婚、不生、不買房」並不是逃避,而是一種理性選擇。
社會說我們躺平,但我們只是選擇不再把自己燃燒在一場注定輸的遊戲裡。
我們不是不想投票、不想參與政治,而是一次次看到承諾被背叛、政策被綁架,才會選擇沈默。當社會制度一次又一次地傳遞出:「你再努力也買不起、沒關係,我補貼你一點點」的訊息,年輕人當然會失去信心。
這不是冷漠,而是無力感深植人心。
真正的改革,不該只靠一點補貼、幾句口號,而是需要正視世代正義、翻轉制度結構。我們要的是一個公平競爭的社會,而不是讓資產階級代代相傳、貧窮世代永遠輪迴。
當這個社會再也無法給人希望,那麼選擇離開、選擇冷眼旁觀,將會成為年輕人最沉默但最有力的控訴。
我們不是不努力,是你們把「未來」給壟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