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框改變,從一場對話開始

破框改變,從一場對話開始

查而思-avatar-img
發佈於腦洞大開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當你覺得什麼都卡住,也許,是時候換個問法了


「這專案不是早就照流程跑了嗎?為什麼又卡住了?」

主管皺著眉頭,語氣中帶著疲倦。會議室裡,空氣凝結了一秒,沒有人回答。

小雅低頭滑過簡報,心裡想著:「我們明明就照SOP做了啊…不是我的問題吧?」


小宇悶悶地望著天花板,想開口,但又怕說錯:「我有感覺哪裡不太對,但我不知道怎麼說…」


這樣的場景,你是不是也不陌生?

在職場中,我們常以為只要「照流程」、「用對的方法」、「遵守規則」,事情就會順利。但現實卻是——愈來愈多問題,無法用舊方式解決。

raw-image


而當我們卡住時,不是沒有方法,而是:

我們只會用熟悉的工具,卻忘了問:「這工具真的適合現在嗎?」

我們守著教條不敢變通,卻沒人問:「這原則現在還適用嗎?」

我們靠經驗反應行動,卻忘了看清:「我是不是又陷入了慣性?」

這就是我們常見的三個思維陷阱


🔧 工具式思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主管說改用某張報表來追進度,結果大家每天填表填到深夜,但問題根本不是資訊沒追到,而是跨部門根本沒協調好。只會「工具上身」,問題卻沒有解決。


📜 教條式思考:只守規則,不問為何


新人提出建議想改善流程,被一句「我們一直都這樣做」擋了回去。大家怕違反標準流程、怕出錯,結果整個流程年年擠、年年卡,卻沒人敢動。


🔁 經驗習慣制約:在經驗習慣迷宮中找不到新出路


面對難搞客戶,小宇直覺用過去那套「先讓對方發洩、再報出底價」的方式應對,但這次客戶完全不買帳。他困惑:「這招以前明明有效,為什麼現在不行了?」


那我們該怎麼辦?

有些人會說:「我們要創新!」但創新不是喊口號,而是一階一階地「破框」


✅ 破框,其實分三階梯:


🔍 第一階梯是認知改變:看見框架,產生質疑

像小雅在開會時突然意識到:「我們每次都卡在同一個環節,真的只是因為流程不清楚嗎?」開始發現可能有更深層的原因,願意停下來思考


🚶 第二階梯是行動改變:嘗試突破,創造不同結果

小宇這次不再照舊方法硬拗,而是主動私訊同事:「我想試著用圖說明,看看對方能不能更快理解我們的立場。」行動不同,結果也開始鬆動


🌱 第三階梯是信念改變:建立內在轉變的自我認同

主管原本總覺得「身為主管就是要扛、要控」,但這次他嘗試放手讓團隊討論決定。從「我什麼都要掌控」變成「我相信他們可以處理」,是內在角色的改變。



但是,怎麼讓這三階梯真正發生?

答案是——從一場好的對話開始。


❤️ HEART 對話原則:讓改變,有溫度也有力量


好的對話,不只是資訊交換,更是一種彼此賦能。

以下這五個原則,能幫助我們開啟一場真正有力量的對話:

  • H — Honesty 誠實透明:敢說問題、敢說不知道,讓真實浮出來
  • E — Empathy 共情理解:先聽懂對方的立場,而不是急著辯論
  • A — Accountability 勇於承擔:不推責、不迴避,勇敢面對自己的角色
  • R — Respect 尊重多元:不是你錯我對,而是我們看事情的角度不同
  • T — Team-Win 合作共贏:目標不是誰輸誰贏,而是我們能否一起進步

🔍 對話的過程中,我們也會更容易看見 G.A.P.S


  • Gap(差距):我是不是卡在資訊、經驗或理解的斷層?
  • Ambiguity(模糊):我們說的話,是不是有彼此誤解的地方?
  • Priority(優先順序):我現在處理的,是最重要的那件事嗎?
  • Stance(立場/視角):如果換個角色看,會不會有不一樣的解法?

有時候,我們以為問題很複雜,但其實,只是彼此沒有對上焦點,也沒有對上心。


✨ 小小的破框,就是改變的起點


在那場會議後,小宇主動私訊了主管:「我覺得我們都想把專案做好,但有幾個細節,我發現我們的理解其實不太一樣,我可以畫張圖試著說明嗎?」

主管回了一句:「好,來談談看。」

破框,沒有那麼難。也許,只是一場誠實的對話。


如果你也正經歷混亂、卡關與溝通焦慮,別急著找解法,不妨先問自己一句:

「我,是不是又回到了熟悉但沒用的舊框裡?」

如果是,那就勇敢問出下一句—— 「我們,可以換個方式聊聊嗎?」

avatar-img
刻意微挑戰
79會員
330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刻意微挑戰 的其他內容
真正的高手,不是學得多、做得多,而是懂得「給自己出題」。他們不等主管交任務,而是主動從每次工作中挖出可以練習的角度,讓自己越做越深、越走越穩。出題力代表你能看懂問題本質,延伸練習,主動成長,這是從熟手變高手的分水嶺。
用 ALERT 讓對方警鈴響起! 你講的明明是關鍵,但對方總是一臉無感?因為大腦會自動忽略模糊又沒壓力的訊息。用 ALERT 五原則——抓注意、說清楚、舉例子、講理由、挑時機,幫助對方感受到:「這件事我得處理!」讓每一次提醒不再白說,真的轉化成行動。
我們常以為自己懂了,其實只是太快套用舊經驗。真正的理解,不是反應快,而是能停下來想:「我真的弄懂了嗎?」用 GAPS 框架幫自己釐清資訊落差、語意模糊、優先順序與視角不同,你會發現,不夠懂的地方,才是進步的起點。能誠實說「我還不太確定」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
真正的高手,不是學得多、做得多,而是懂得「給自己出題」。他們不等主管交任務,而是主動從每次工作中挖出可以練習的角度,讓自己越做越深、越走越穩。出題力代表你能看懂問題本質,延伸練習,主動成長,這是從熟手變高手的分水嶺。
用 ALERT 讓對方警鈴響起! 你講的明明是關鍵,但對方總是一臉無感?因為大腦會自動忽略模糊又沒壓力的訊息。用 ALERT 五原則——抓注意、說清楚、舉例子、講理由、挑時機,幫助對方感受到:「這件事我得處理!」讓每一次提醒不再白說,真的轉化成行動。
我們常以為自己懂了,其實只是太快套用舊經驗。真正的理解,不是反應快,而是能停下來想:「我真的弄懂了嗎?」用 GAPS 框架幫自己釐清資訊落差、語意模糊、優先順序與視角不同,你會發現,不夠懂的地方,才是進步的起點。能誠實說「我還不太確定」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