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陪伴
情緒調色盤
糾結迷惘
解鎖卡點高光
敏捷進化
關係透明
微壓力微習慣
腦洞大開
職場打怪
認知升級工具
英雄之旅
關於
微壓力微習慣
67
公開內容
微壓力-微習慣:聚焦於如何利用日常中的微壓力來形成正向的微習慣,從而轉化為可持續的成長資產。這裡提供具體的策略與方法,幫助讀者將微小的挑戰變成推動個人成長的動力。
全部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查而思
2025/04/22
發佈於
2 個房間
擁抱卡點、內化高光、掌握改變六階段:轉變之旅三部曲
明明已經很努力了,為什麼還是卡住? 有些卡住,不是你做不好,而是你正在進化。這篇文章陪你走一段路:先學會不逃,誠實面對自己的卡點;再回頭看,原來你曾經也很強、也有過高光時刻;最後理解,改變有節奏,不必急。走慢一點沒關係,重要的是,你正往自己真正想成為的方向前進。你正在路上,別懷疑自己。
#
轉變歷程
#
卡點覺察
#
自我成長
3
8
查而思
2025/04/15
發佈於
2 個房間
從「念頭的囚犯」到「行動的駕駛」:ACTORS 六步實踐篇
你是不是也常被腦中那句「我不行」牽著走?這篇文章教你用ACTORS六步驟,從看見念頭、和它拉開距離,到找回你真正在意的方向,再踏出一個不完美但靠近自己的行動。你不需要等不害怕才開始,而是能在怕的時候,還願意開車往前走。你是駕駛,不是後座乘客。
#
心理彈性
#
情緒覺察
#
行動導向
2
2
查而思
2025/04/09
發佈於
2 個房間
當你迷茫和抗拒時——勇敢說出,才能外擴認知
你以為是在暴露問題,其實是在開啟可能—— 「我有點亂,不太知道怎麼開始。」 你有沒有這種時候?不是不做,而是卡住了。 這篇文章想告訴你——當你迷茫和抗拒時,別硬撐,說出來才是突破的第一步。 說清楚你在哪裡,別人才知道怎麼幫你;你自己,也才會慢慢看懂怎麼往前。
#
認知擴展
#
迷茫與抗拒
#
情緒覺察
2
留言
查而思
2025/04/06
發佈於
2 個房間
別急著證明「我知道」——這會讓你看不見自己還沒懂的地方
很多時候,我們怕問問題,只因為不想被當成「不懂的人」。 但嘴巴說懂,不代表真的學會。 你越急著證明自己懂了,越容易錯過釐清的機會。 真正的學習,是敢說:「這裡我還不太懂。」 放下「我知道」,不是退步,是讓自己走得更深、更穩。
#
概念理解
#
學習盲點
#
學會思考
3
留言
查而思
2025/04/04
發佈於
2 個房間
你的慣性不是你,是你的隊友—而你,需要學會升級這位「慣性隊友」
你不是懶惰、不是沒用,你只是跟一個叫「慣性」的隊友合作太久了。 他總在你累、煩、害怕時跳出來說:「來啦,先吃根薯條。」 這種反應不是壞,而是熟悉。問題不是有慣性,而是你從沒想過—— 你可以不甩鍋、不責怪,而是開始升級這位老隊友。 你是隊長,不是被動的乘客。
#
慣性模式
#
自我成長
#
行為習慣
4
留言
查而思
2025/04/04
發佈於
3 個房間
與其責怪,不如 ALIGN:帶著慣性隊友一起升級
想改變卻總是卡住?不是你不夠好,而是老慣性又來了。 我們常用沉默、猶豫、推責、轉移焦點來「保護自己」。 這篇教你用 ALIGN 五招:認出、連結、試著改變、深入原因、重新定義。 不需要一下就變完美,只要一次次帶著自己往更好的方向靠近。
#
慣性行為模式
#
自我覺察練習
#
內在防禦機制
1
留言
查而思
2025/03/24
發佈於
3 個房間
READ ME不只是溝通:讀懂他人,也讀懂自己
講話不是比快,而是比誰能「理解得更多」。 READ ME讓你溝通更踏實: R先聽懂別人,別急著回嘴; E說清楚期待,不含糊; A有疑就問,不要腦補; D看見彼此不同,才能少吵架; M回映對話,避免誤解; E交換承諾,一起落地執行。 懂別人之前,先讀懂自己, 才能越講越安心,越溝通越有底氣。
#
溝通技巧
#
自我成長
#
職場溝通
4
留言
查而思
2025/03/17
發佈於
3 個房間
掌握「生產性失衡」:破解變革焦慮,找到學習最佳區間
當變革來臨,你是選擇掙扎,還是找到適應的節奏?這篇文章用學騎腳踏車的比喻,告訴你如何面對變革焦慮——先晃一下是正常的,但只要你進入「生產性失衡區」,學會逐步適應,就能找到新的平衡。從敏捷開發到職場變革,重點不是避免變化,而是學習駕馭變化。當你掌握變革節奏,變動就不再可怕,而是讓你更強大的機會!
#
變革管理
#
適應性領導
#
生產性失衡
3
留言
查而思
2025/03/15
發佈於
3 個房間
人生不是寫考卷,過度思考,不如勇敢決策
「再想一下,確定一下,應該會有更好的選擇吧?」你是不是常常這樣想,結果什麼都沒決定?人生不是考卷,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等太久只會讓機會溜走!如果你總在猶豫,不如試試「80% 法則」,當資訊夠用時,果斷行動。錯了可以調整,但不行動,什麼都沒有。與其讓大腦過載,不如讓人生前進!
#
決策
#
過度思考
#
內耗
4
1
蟬乙
2025/03/17
喜歡
行動可以減少焦慮~
喜歡
查而思
2025/03/12
發佈於
3 個房間
你不是你的慣性:從 I-CARE 找回行動選擇權
你不是你的慣性!我們常被「我就是這樣」的想法綁架,卻沒發現,很多習慣只是長年累積的模式,而非真正的自我。這篇文章用 I-CARE 方法,幫助你跳脫慣性牢籠,主動介入、挑戰舊模式、採取新行動,並持續優化自己。從現在開始,讓選擇權回到你手上!因為 I-CARE,我不再受限,而是活成更強大的自己!
#
慣性行為
#
行動選擇
#
職場成長
3
留言
查而思
2025/03/12
發佈於
3 個房間
在挑戰中看見期待:你害怕的,正是你渴望的
當你害怕一件事時,會不會其實是因為你很渴望做到?工作上,我們常被挑戰壓得喘不過氣,但其實,這些挑戰正映照出我們內心的期待——想變得更好、想被肯定、想突破極限。當你願意面對挑戰,期待才不會只是遙遠的夢,而是一步步變成現實。下一次感到害怕時,試著問自己:「這是不是我真正想要的?」
#
挑戰
#
期待
#
職場成長
2
留言
查而思
2025/03/11
發佈於
2 個房間
讓慣性模式成為「你的工具」,而不是「你的牢籠」
每天都說「明天開始早起」,結果一按貪睡鍵就沒救了?想努力變好,卻總是掉進拖延的坑?這不是你的錯,而是慣性在偷偷控制你!與其硬逼自己,不如順應它——把大事拆小、固定工作啟動點、封鎖分心源,讓「想偷懶」變成「自動運轉」。掌握慣性,你就能不用意志力也能行動,讓「習慣」帶你飛,而不是把你困住!
#
行為慣性
#
習慣養成
#
職場效率
5
留言
查而思
2025/03/01
發佈於
2 個房間
情感內斂,任勞任怨,怎麼成了「不被重視」的工具人?
你總是默默付出、不愛爭、不愛搶,結果大家習慣了你的好,卻忘了珍惜你。你不說累,別人就以為你沒關係;你不拒絕,別人就覺得你應該幫。久而久之,你變成了「隨傳隨到的工具人」。但你可以改變!學會適時表達需求、設下界線,讓別人知道你的感受,而不只是你的付出。你的善良值得被尊重,而不是被理所當然地消耗。
#
情感內斂
#
工具人
#
不被重視
喜歡
留言
查而思
2025/02/28
發佈於
2 個房間
學得再多,想得再明白,還是沒用?是不是「躺平」算了?!
學習沒用?思考沒用?努力沒用?如果什麼都沒用,那還不如躺平?可是,真的完全沒用嗎?這篇文章不否認你的疲憊,也不強迫你一定要奮鬥,而是邀請你重新思考——或許,問題不是努力本身,而是努力的方法。如果能選擇適合自己的節奏,不急、不焦慮,努力其實可以很自由。
#
躺平
#
學習無用
#
努力沒用
1
留言
查而思
2025/02/25
發佈於
2 個房間
小贏與小輸的力量:擁抱持續進步的微循環
成功不是一次飛躍,而是無數次小步向前。我們常以為人生的關鍵在於大成功,但真正推動我們成長的,往往是那些不太起眼的小贏與小輸。小贏累積信心,讓我們更願意前進;小輸則是提醒,幫助我們調整方向。如果能擁抱這些微小變化,而不是一味追求完美或害怕失敗,成長就會變成一場充滿驚喜的旅程。
#
小贏
#
小輸
#
持續進步
1
留言
查而思
2025/02/20
發佈於
2 個房間
總是「自我批評 」,然後又「 強迫積極」?為何我們總在兩端擺盪?
「怎麼又搞砸了?」你責備自己不夠好,接著又強迫樂觀:「沒事的,我要正向思考!」但結果壓力更大,懷疑自己是不是沒救了。這就是「負面評論 ↔ 強制積極」的惡性循環—一邊攻擊自己,一邊假裝沒事,卻無法真正前進。成長不來自痛苦的鞭策,也不是盲目樂觀,而是接受現狀、理解情緒。停止內耗,停止擺盪,才是前進的路!
#
自我批評
#
強迫積極
#
情緒擺盪
喜歡
留言
查而思
2025/02/20
發佈於
2 個房間
自我批評停不下來?為何我們對「負面評論」上癮
你真的在變好,還是只是「批評成癮」? 你有沒有發現,當你犯了一個小錯,腦海裡立刻響起:「怎麼這麼蠢?」、「我就是不夠好!」、「早知道我應該…」這類話語?甚至,有時候事情根本還沒發生,你就開始預設:「這一定會搞砸。」 本來,你以為這只是嚴格要求自己,但久而久之,這種負面聲音變成了一種習慣,
#
自我批評
#
負面思考
#
內耗
1
留言
查而思
2025/02/15
發佈於
2 個房間
「不確定性」如何影響工作關係?解析5大負面影響!
職場的不確定性讓人焦慮,因為我們害怕變動、無法掌控結果,結果信任感下降、溝通變得混亂,讓人開始推卸責任、壓力倍增。當不確定感蔓延,團隊就會變得各自為政,向心力也逐漸瓦解。其實不確定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資訊不透明、缺乏溝通,讓大家只能靠猜測行動。讓關係更透明、資訊更清楚,才能讓團隊在變化中依然穩健前行。
#
不確定性
#
職場關係
#
工作焦慮
1
留言
查而思
2025/02/06
發佈於
2 個房間
「我真的不夠好嗎?」——掉入自我否定漩渦的我們
「我不值得擁有更好的」、「我真的很糟糕」—這些話你是不是也曾對自己說過?自我否定像個漩渦,一旦掉進去,我們會越來越相信自己不夠好,甚至放棄所有機會,覺得自己「本來就沒辦法」。自我否定是一個深不見底的漩渦,但你並不是真的無能,而是還沒看見自己的力量。或許試著問自己:「如果我試著相信自己,會發生什麼?」
#
自我否定
#
心理舒適圈
#
自我懷疑
2
留言
查而思
2025/02/06
發佈於
2 個房間
「反正怎麼努力都沒用?」——習得性無助的陷阱
有時候,我們覺得無論怎麼努力都沒用,彷彿人生早就被安排好了,自己根本無法改變什麼。但這種「習得性無助」其實是過去經驗的影響,讓我們以為自己沒有選擇。現實是,每一次新的嘗試,都可能打破這種限制。或許現在你還看不到改變的可能,但只要願意邁出一小步,世界就會變得不一樣。行動本身,就是希望!
#
習得性無助
#
宿命論
#
自我懷疑
喜歡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