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迷航?改變卡關?看見學習改變的三大差距

查而思-avatar-img
發佈於腦洞大開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不是不學啊,但就是覺得哪裡怪怪的。」

「看別人進步好快,我怎麼一直在原地打轉?」

「算了啦,我大概就這樣了…」

這些聲音,是不是有時候在你腦袋裡悄悄冒出來?


職場上,最怕的不是不知道學什麼,而是: 明明很努力,卻一直像踩在泥巴裡,越掙扎越動不了。

這通常不是因為不夠努力,而是卡在「三種差距」:

認知差距能力差距信念差距

raw-image

1️⃣ 認知差距:像在迷霧裡找出口


早上開會時,主管甩出一句:「大家回去研究一下AI工具,下週提報!」

小美當天下班就在YouTube狂刷教學影片、打開了十幾個瀏覽器分頁, 結果…越看越迷茫,

「這麼多東西,我到底是該從哪裡開始?」

這就是認知差距。

不是不努力,是不知道哪裡才是重點,像在霧裡走路。 結果學了半天,只覺得「資訊爆炸」, 最後忍不住關掉電腦,轉頭滑手機。

👉 認知差距常見心聲

  • 「這東西很紅,但真的需要學嗎?」
  • 「別人都在用,我是不是也該學?但學了用得到嗎?」
  • 「會不會又是另一個『學爽用不到』的東西?」

2️⃣ 能力差距:腦袋會,手就是不聽使喚

「欸,你不是說要開始用Notion做任務追蹤?」

「有啊…但我打開後就卡住了,什麼版面、資料庫設定,看到就頭痛。最後還是乖乖回去用Excel…」

大仁的故事,是不是也發生在你身上過?


能力差距,就是「腦袋懂,身體卻笨手笨腳」。 明明理論都知道,真的要動手時, 不是格式搞不定,就是按鈕找不到, 一個小問題卡一個小時, 最後只剩一口氣:「算了,下次再說。」

👉 能力差距常見心聲

  • 「都看過範例了,怎麼輪到我做就四不像?」
  • 「別人都做得好好,我是不是反應太慢?」
  • 「感覺自己永遠差一點…就是那麼一點。」

3️⃣ 信念差距:還沒開始,就先放棄


部門要徵選代表上台簡報。

阿偉一聽,馬上搖手:「別鬧了,我上去只會口吃,還會出糗, 回來還要被笑半年…不想丟臉。」

信念差距,就是你腦海裡的小劇場:

還沒行動,先演出失敗版,自己嚇自己。 長久下來,變成一種「自我設定」:我本來就不行、這不適合我。 久了,你連試的力氣都沒有。

👉 信念差距常見心聲

  • 「我天生反應慢,學再多也追不上別人。」
  • 「年紀大了,這種東西讓年輕人去玩就好。」
  • 「我這個性本來就不適合這麼外向的場合。」

勇敢承認差距,是最強大的開始


差距就像是一面鏡子,照出你不想面對的小缺口。

但你知道嗎?

每個小缺口,都藏著一扇「進步的小門」。 只有你看見,才有機會打開它。



那要怎麼打開這些門?


幫你整理三句小提醒:

👉 面對認知差距:


問自己:「對我現在最有幫助的是什麼?」

不要什麼都想學,先挑「現在立刻用得到」的,其他先放下。


👉 面對能力差距:


「有70分就好」開始,

別要求一開始就完美,讓自己有空間犯錯、有時間磨練。


👉 面對信念差距:


試著這樣問自己:「如果是好朋友犯錯,我會這麼嚴厲嗎?

那為什麼對自己不能溫柔一點?」



一句話讓我們彼此共勉:

「差距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看見它。

勇敢承認,你就已經邁出第一步,

當你跨過那一步,你會發現, 差距怪獸,其實只是成長路上的可愛吉祥物而已。」

avatar-img
35會員
318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刻意微挑戰 的其他內容
真正的自我負責,不是壓力,而是對自己的溫柔承諾。BRAVE 五大修煉:內在誠實(不自欺)、覺察情緒(不逃避)、承擔後果(不推諉)、接受不足(不逞強)、持續成長(不固步自封)。這五個步驟,讓我們更有方向感、更自由地選擇未來。從現在開始,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你會發現,一切都變得不同了!
「再想一下,確定一下,應該會有更好的選擇吧?」你是不是常常這樣想,結果什麼都沒決定?人生不是考卷,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等太久只會讓機會溜走!如果你總在猶豫,不如試試「80% 法則」,當資訊夠用時,果斷行動。錯了可以調整,但不行動,什麼都沒有。與其讓大腦過載,不如讓人生前進!
堅持「做自己」的阿珊以為「做自己」是完全聽從本能、隨心所欲,然而這樣的「做自己」可能只是過去習慣的延續。通過阿珊的故事,我們看到當人們被「慣性模式」綁架時,會無意識地重複相同行為。本文提醒我們,真正的「做自己」是有意識地選擇最符合自己內心的行為,而不是重蹈覆轍。
決策,不是想得越久就越好,很多時候,你只是被資訊淹沒,害怕選錯而不敢行動。結果呢?機會溜走、進度停滯,自己還累得半死。別讓「再想想」變成你的絆腳石!LOGICS 法則幫助你從混亂中理出頭緒,快速判斷核心問題,掌握決策節奏,真正做到「想清楚,果斷做」,讓你的選擇簡單又高效!
我們習慣用工具,但如果只會操作,卻不懂原理,長久下來只會變成「操作員」;我們習慣遵守規則,但如果只會照做,卻不懂應變,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判斷力;我們習慣重複任務,但如果不主動改進,工作只會變得越來越機械化。刻意微進化,就是每天一點小突破,理解工具、靈活應對、優化習慣,讓自己成為真正的成長型人才!
「沒做好」是事實,「自我批評」卻往往無助於解決問題。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事實評估 ≠ 自我否定。與其沉溺於自責,不如問自己:這次問題出在哪?下次如何調整?真正的成長來自反思與行動,而不是不斷打擊自己。當我們能更友善地對待自己,才能真正進步,並擁有更穩定的成長心態。
真正的自我負責,不是壓力,而是對自己的溫柔承諾。BRAVE 五大修煉:內在誠實(不自欺)、覺察情緒(不逃避)、承擔後果(不推諉)、接受不足(不逞強)、持續成長(不固步自封)。這五個步驟,讓我們更有方向感、更自由地選擇未來。從現在開始,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你會發現,一切都變得不同了!
「再想一下,確定一下,應該會有更好的選擇吧?」你是不是常常這樣想,結果什麼都沒決定?人生不是考卷,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等太久只會讓機會溜走!如果你總在猶豫,不如試試「80% 法則」,當資訊夠用時,果斷行動。錯了可以調整,但不行動,什麼都沒有。與其讓大腦過載,不如讓人生前進!
堅持「做自己」的阿珊以為「做自己」是完全聽從本能、隨心所欲,然而這樣的「做自己」可能只是過去習慣的延續。通過阿珊的故事,我們看到當人們被「慣性模式」綁架時,會無意識地重複相同行為。本文提醒我們,真正的「做自己」是有意識地選擇最符合自己內心的行為,而不是重蹈覆轍。
決策,不是想得越久就越好,很多時候,你只是被資訊淹沒,害怕選錯而不敢行動。結果呢?機會溜走、進度停滯,自己還累得半死。別讓「再想想」變成你的絆腳石!LOGICS 法則幫助你從混亂中理出頭緒,快速判斷核心問題,掌握決策節奏,真正做到「想清楚,果斷做」,讓你的選擇簡單又高效!
我們習慣用工具,但如果只會操作,卻不懂原理,長久下來只會變成「操作員」;我們習慣遵守規則,但如果只會照做,卻不懂應變,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判斷力;我們習慣重複任務,但如果不主動改進,工作只會變得越來越機械化。刻意微進化,就是每天一點小突破,理解工具、靈活應對、優化習慣,讓自己成為真正的成長型人才!
「沒做好」是事實,「自我批評」卻往往無助於解決問題。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事實評估 ≠ 自我否定。與其沉溺於自責,不如問自己:這次問題出在哪?下次如何調整?真正的成長來自反思與行動,而不是不斷打擊自己。當我們能更友善地對待自己,才能真正進步,並擁有更穩定的成長心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度過焦躁不安的一整周,學徒老人家我的不安感等比級數的襲來,自3/19寫了第一篇關於<巴克萊銀行:倉促撤退>的報告,看到市場上的機構法人有如大洪水、地震來臨前夕開始竄逃撤退。 海湖莊園協議 接著,在3/31與4/2兩天接著寫了川普與他的財經團隊在海湖莊園豪
Thumbnail
空單爆天量、技術指標超賣、情緒恐慌到極致:美股嘎空行情有機會啟動嗎? 重點摘要: 技術面極度超賣,反彈條件醞釀中,但尚未明確止穩 SPY 與 QQQ 的重要指標,如MACD、KDJ、RSI等指標進入極端超賣區,但尚未出現底部鈍化或明確反轉訊號,技術面仍屬空方主導。 連續出現跳空缺口,空方動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做中學學中做,這句話屬實不假,我沒有很聰明但也不笨,就是理解力弱了些,不過這些並不妨礙我學習,雖然我鑽牛角尖,但也並非壞事,至少我會找到所有我能找的方法去解決我眼前的問題。 我從來沒有正規的學習過電腦的任何東西,什麼excel、word、autocad...,但就是做中學,不知不覺也都會操作使
Thumbnail
由於大家時間都很少,出社會要工作,閒暇的讀書時間更少,如何在剩下的人生中,找出有效率的閱讀法,這當然有基礎跟進階之分。請注意注意再注意,成年人的閱讀跟學生時代不同,為了考試而讀書的基礎進階,與我們長大後純粹提升自己是不同的。 千萬不要用過去聯考時代的閱讀法過度想像。
「學習,一言以蔽之,就是“體驗前與體驗後後的差異”。」 「體驗某件事以前的你,與體驗某件事後的你,這之間的差異,就是學習。」 這2句話,節錄於日本作者荒木博行[1]與海老沢潮[2]的著書, 《独学の地図 》[3]的第58頁。 透過「體驗前後的差異」來定義「學習」, 真的
Thumbnail
學習困難不僅只是認真不認真的問題,理解能力不足、難以專注、學習障礙、學習策略不好、缺乏動機、情緒壓力等等都有可能,需要對症才能下藥。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一樣,在學習的路上,有這些經驗呢? 1.上了很多課,上完課感覺自己成長了,但久了發現,都在原地停留。 2.讀完書,將文章內容整理好,也畫了很多重點,當下覺得很充實,久了發現,自己根本忘了書在講什麼。   直到開始寫心得,才在學習上有了轉捩點。
Thumbnail
★學習能力、策略與表徵 【知覺集中】(反義詞-去集中化) 思維方式尚未成熟,導致思維方式不合邏輯,只憑知覺所及,集中注意於事物的單一層面...
Thumbnail
學習的盲點。 人生須不斷學習進修以攀登高峰。卻沒說到重點。 是學習什麼??? 是學習重複再現再練習嗎? 還是學習不重複不再現不用練習呢?學習無法預知無法預測無限可能呢? 一為天行健之無止無盡性。一為昊天空間之無限性。 時空本性之。易。
Thumbnail
【 讀書,是因為想學,還是因為不得不學?】 是什麼時候,讓我們開始失去對學科的好奇心?取而代之的,是被灌輸的責任與義務「請做好學生的本分」或「完了,昨天沒唸書,今天一定考不好,我真爛。」這些責任與義務讓許多孩子失去對學習的好奇心,不斷陷入罪惡感、拖延與自我懷疑的循環。
Thumbnail
大多數學生在職涯諮詢時都疑惑為何需要學習。然而,學習對每個人意味著不同,而這篇文章探討了學習是如何幫助人找到自我的手段。這不僅是為了考高分,更是為了發現自己無法想像的風景。作者通過個人經歷分享了學習如何幫助她發現自己不曾見過的一面,這也成為了她的驅動力。
Thumbnail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度過焦躁不安的一整周,學徒老人家我的不安感等比級數的襲來,自3/19寫了第一篇關於<巴克萊銀行:倉促撤退>的報告,看到市場上的機構法人有如大洪水、地震來臨前夕開始竄逃撤退。 海湖莊園協議 接著,在3/31與4/2兩天接著寫了川普與他的財經團隊在海湖莊園豪
Thumbnail
空單爆天量、技術指標超賣、情緒恐慌到極致:美股嘎空行情有機會啟動嗎? 重點摘要: 技術面極度超賣,反彈條件醞釀中,但尚未明確止穩 SPY 與 QQQ 的重要指標,如MACD、KDJ、RSI等指標進入極端超賣區,但尚未出現底部鈍化或明確反轉訊號,技術面仍屬空方主導。 連續出現跳空缺口,空方動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做中學學中做,這句話屬實不假,我沒有很聰明但也不笨,就是理解力弱了些,不過這些並不妨礙我學習,雖然我鑽牛角尖,但也並非壞事,至少我會找到所有我能找的方法去解決我眼前的問題。 我從來沒有正規的學習過電腦的任何東西,什麼excel、word、autocad...,但就是做中學,不知不覺也都會操作使
Thumbnail
由於大家時間都很少,出社會要工作,閒暇的讀書時間更少,如何在剩下的人生中,找出有效率的閱讀法,這當然有基礎跟進階之分。請注意注意再注意,成年人的閱讀跟學生時代不同,為了考試而讀書的基礎進階,與我們長大後純粹提升自己是不同的。 千萬不要用過去聯考時代的閱讀法過度想像。
「學習,一言以蔽之,就是“體驗前與體驗後後的差異”。」 「體驗某件事以前的你,與體驗某件事後的你,這之間的差異,就是學習。」 這2句話,節錄於日本作者荒木博行[1]與海老沢潮[2]的著書, 《独学の地図 》[3]的第58頁。 透過「體驗前後的差異」來定義「學習」, 真的
Thumbnail
學習困難不僅只是認真不認真的問題,理解能力不足、難以專注、學習障礙、學習策略不好、缺乏動機、情緒壓力等等都有可能,需要對症才能下藥。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一樣,在學習的路上,有這些經驗呢? 1.上了很多課,上完課感覺自己成長了,但久了發現,都在原地停留。 2.讀完書,將文章內容整理好,也畫了很多重點,當下覺得很充實,久了發現,自己根本忘了書在講什麼。   直到開始寫心得,才在學習上有了轉捩點。
Thumbnail
★學習能力、策略與表徵 【知覺集中】(反義詞-去集中化) 思維方式尚未成熟,導致思維方式不合邏輯,只憑知覺所及,集中注意於事物的單一層面...
Thumbnail
學習的盲點。 人生須不斷學習進修以攀登高峰。卻沒說到重點。 是學習什麼??? 是學習重複再現再練習嗎? 還是學習不重複不再現不用練習呢?學習無法預知無法預測無限可能呢? 一為天行健之無止無盡性。一為昊天空間之無限性。 時空本性之。易。
Thumbnail
【 讀書,是因為想學,還是因為不得不學?】 是什麼時候,讓我們開始失去對學科的好奇心?取而代之的,是被灌輸的責任與義務「請做好學生的本分」或「完了,昨天沒唸書,今天一定考不好,我真爛。」這些責任與義務讓許多孩子失去對學習的好奇心,不斷陷入罪惡感、拖延與自我懷疑的循環。
Thumbnail
大多數學生在職涯諮詢時都疑惑為何需要學習。然而,學習對每個人意味著不同,而這篇文章探討了學習是如何幫助人找到自我的手段。這不僅是為了考高分,更是為了發現自己無法想像的風景。作者通過個人經歷分享了學習如何幫助她發現自己不曾見過的一面,這也成為了她的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