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不學啊,但就是覺得哪裡怪怪的。」
「看別人進步好快,我怎麼一直在原地打轉?」 「算了啦,我大概就這樣了…」
這些聲音,是不是有時候在你腦袋裡悄悄冒出來?
職場上,最怕的不是不知道學什麼,而是: 明明很努力,卻一直像踩在泥巴裡,越掙扎越動不了。
這通常不是因為不夠努力,而是卡在「三種差距」:
認知差距、能力差距、信念差距。
早上開會時,主管甩出一句:「大家回去研究一下AI工具,下週提報!」
小美當天下班就在YouTube狂刷教學影片、打開了十幾個瀏覽器分頁, 結果…越看越迷茫,
「這麼多東西,我到底是該從哪裡開始?」
這就是認知差距。
不是不努力,是不知道哪裡才是重點,像在霧裡走路。 結果學了半天,只覺得「資訊爆炸」, 最後忍不住關掉電腦,轉頭滑手機。
👉 認知差距常見心聲:
「欸,你不是說要開始用Notion做任務追蹤?」
「有啊…但我打開後就卡住了,什麼版面、資料庫設定,看到就頭痛。最後還是乖乖回去用Excel…」
大仁的故事,是不是也發生在你身上過?
能力差距,就是「腦袋懂,身體卻笨手笨腳」。 明明理論都知道,真的要動手時, 不是格式搞不定,就是按鈕找不到, 一個小問題卡一個小時, 最後只剩一口氣:「算了,下次再說。」
👉 能力差距常見心聲:
部門要徵選代表上台簡報。
阿偉一聽,馬上搖手:「別鬧了,我上去只會口吃,還會出糗, 回來還要被笑半年…不想丟臉。」
信念差距,就是你腦海裡的小劇場:
還沒行動,先演出失敗版,自己嚇自己。 長久下來,變成一種「自我設定」:我本來就不行、這不適合我。 久了,你連試的力氣都沒有。
👉 信念差距常見心聲:
差距就像是一面鏡子,照出你不想面對的小缺口。
但你知道嗎?
每個小缺口,都藏著一扇「進步的小門」。 只有你看見,才有機會打開它。
幫你整理三句小提醒:
問自己:「對我現在最有幫助的是什麼?」
不要什麼都想學,先挑「現在立刻用得到」的,其他先放下。
從「有70分就好」開始,
別要求一開始就完美,讓自己有空間犯錯、有時間磨練。
試著這樣問自己:「如果是好朋友犯錯,我會這麼嚴厲嗎?
那為什麼對自己不能溫柔一點?」
一句話讓我們彼此共勉:
「差距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看見它。
勇敢承認,你就已經邁出第一步,
當你跨過那一步,你會發現, 差距怪獸,其實只是成長路上的可愛吉祥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