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的核心:不是學得多,而是懂得「給自己出題」

查而思-avatar-img
發佈於職場打怪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真正的成長,不是解完別人的題,而是能設計自己的挑戰


你有沒有遇過這樣的同事:

工作能力不特別亮眼,資源也不特別多,但總是默默進步、持續長大。

每次新挑戰來臨,他不是說「我不會」,而是問:「我還能怎麼處理得更好?」 沒人交代,他也會自己加練一輪,沒人表揚,他也知道自己哪裡進步了。


你會覺得,他不是靠機會被提拔,而是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值得被信任。

你以為他比你聰明,其實他只做了一件事——他不等別人出題,他自己出題。

raw-image

🎯 「給自己出題」,不是額外做事,而是升級自己


許多職場人習慣等別人出題:
等主管指派任務、等會議分配角色、等升遷才想學新技能。

但高手不這樣。
他們會主動問自己:

  • 「這次做完之後,我能從中練什麼能力?」
  • 「這個問題有沒有更底層的結構可以優化?」
  • 「下一次我希望自己處理得更自然,那我現在該怎麼練?」


他們在工作的過程中,不只是解題,更是設計下一階段的練習題

📍 真正的成長,不在交付後結束,而在完成中延伸。


🧭 第一層:你是照做,還是「看懂題目背後的結構」?


你完成一份提案,主管說不錯。

但高手不會就停在「做得不錯」,他會問自己:「這次說服成功,是因為邏輯還是語感?如果時間少一半,我要怎麼調整?」


這就是差別。

很多人會做事,但高手會反問:「我這次的成功,可以被拆解嗎?可以被複製嗎?」

📍 能自己出題的人,才是真的看懂問題背後的結構與節奏感


🔍 第二層:你做完就放,還是願意自己「延伸一題」?


做完是一回事,但能不能從中再練一輪,是高手與熟手的分水嶺。

你幫團隊處理了一次跨部門協調問題,過關了。

一般人:鬆一口氣,結束任務。


高手:問自己,「我能不能把這種混亂情境變成一套『溝通指引原型』,幫團隊下次更快搞定?」

他不只做一次解題者,他讓自己成為場景轉換後依然有效的出題者

📍 每一次任務都藏著一次升級,只是看你有沒有問對問題。


✍️ 第三層:真正的高手,不靠「多學」,而靠「設計型學習」


許多職場人會不斷學習:報名課程、聽講座、看書,但常常學完就忘、上完就空。

高手不會學很多,他們會學很準。

因為他們不是問「這本書教什麼」,而是問:

  • 「這個觀念可以應用在哪個我卡住的場景?」
  • 「這次我處理專案出現瓶頸,這個工具能不能變成我的練習題?」
  • 「我想強化的,是邏輯表達還是洞察思維?」


他們的學習是為了解決自己出的一題,不是填補空白知識,而是突破正在面對的瓶頸

📍 成長不是看你學多少,而是看你能不能「學會為當下出題」。


💡 第四層:會出題的人,才能走過別人沒走過的路


會做別人安排的事,是基本。

只有能自己出題的人,才走得出真正屬於自己的路。


當你開始出題:

  • 你會開始主動觀察:哪些是重複出錯的模式?
  • 你會練習歸納:這個成功經驗能不能變成可教方法?
  • 你會願意挑戰:這次處理完後,我還能多一層優化嗎?


這種「從經驗裡提問、從問題中練習」的節奏,才是真正打造高手心智的關鍵。

📍 問題越難,你越能練出穩定的核心;題目越貼近,你就越不怕變化的挑戰。


🪞 結語:你會不會出題,決定你成長的天花板


高手不是因為他做得多,而是他問得對。

他不只是完成任務,而是每次都能從任務中開出成長的側門


所以,不是學很多才變強,而是你願不願意對自己說:

「我不只想完成這件事,我想從這件事裡,把自己推進一步。」

下一次,當你完成一個案子、一個對話、一段過程,不妨練習問:

「如果我要從中出一題來讓自己更強,我會怎麼問自己?」

這,就是你從執行者,邁向設計者、從跟隨者走向帶領者的第一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刻意微挑戰
97會員
398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刻意微挑戰的其他內容
2025/04/17
用 ALERT 讓對方警鈴響起! 你講的明明是關鍵,但對方總是一臉無感?因為大腦會自動忽略模糊又沒壓力的訊息。用 ALERT 五原則——抓注意、說清楚、舉例子、講理由、挑時機,幫助對方感受到:「這件事我得處理!」讓每一次提醒不再白說,真的轉化成行動。
Thumbnail
2025/04/17
用 ALERT 讓對方警鈴響起! 你講的明明是關鍵,但對方總是一臉無感?因為大腦會自動忽略模糊又沒壓力的訊息。用 ALERT 五原則——抓注意、說清楚、舉例子、講理由、挑時機,幫助對方感受到:「這件事我得處理!」讓每一次提醒不再白說,真的轉化成行動。
Thumbnail
2025/04/14
我們常以為自己懂了,其實只是太快套用舊經驗。真正的理解,不是反應快,而是能停下來想:「我真的弄懂了嗎?」用 GAPS 框架幫自己釐清資訊落差、語意模糊、優先順序與視角不同,你會發現,不夠懂的地方,才是進步的起點。能誠實說「我還不太確定」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
Thumbnail
2025/04/14
我們常以為自己懂了,其實只是太快套用舊經驗。真正的理解,不是反應快,而是能停下來想:「我真的弄懂了嗎?」用 GAPS 框架幫自己釐清資訊落差、語意模糊、優先順序與視角不同,你會發現,不夠懂的地方,才是進步的起點。能誠實說「我還不太確定」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
Thumbnail
2025/04/13
我們常覺得自己在原地打轉,其實不是沒努力,而是卡在「人生三關」:跌倒的地方變成心裡的陰影(A點)、曾經的成功反而限制了想像(B點)、而改變看似太麻煩就繼續走老路(C點)。每一關都不是沒得解,而是你還沒意識到自己的慣性。看懂了,才有機會重新選擇,找回那個真正想往前走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4/13
我們常覺得自己在原地打轉,其實不是沒努力,而是卡在「人生三關」:跌倒的地方變成心裡的陰影(A點)、曾經的成功反而限制了想像(B點)、而改變看似太麻煩就繼續走老路(C點)。每一關都不是沒得解,而是你還沒意識到自己的慣性。看懂了,才有機會重新選擇,找回那個真正想往前走的自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從學業挑戰與自我探索出發,學習如何找到自己的優勢技能,作者強調自我認知和了解個人優勢的重要性,適合在不確定的環境中找到自己方向的讀者。
Thumbnail
從學業挑戰與自我探索出發,學習如何找到自己的優勢技能,作者強調自我認知和了解個人優勢的重要性,適合在不確定的環境中找到自己方向的讀者。
Thumbnail
自學,讓你主動探索領域的更多面貌。雜食與自學的開始,在於各種的不滿足。正規教育即是照著課綱的規劃,經由老師授課學習;自主學習則是依據自己想學習的部分去主動找尋資源,主動學習。對我而言,這兩種都很重要。
Thumbnail
自學,讓你主動探索領域的更多面貌。雜食與自學的開始,在於各種的不滿足。正規教育即是照著課綱的規劃,經由老師授課學習;自主學習則是依據自己想學習的部分去主動找尋資源,主動學習。對我而言,這兩種都很重要。
Thumbnail
開始工作後深深有感領域內的學海無涯,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專業工作者永遠都能夠強化自身領域能力變得更優秀,在退休或死亡之前達到屬於自己的頂峰,在大部分的領域皆是如此,鑽得越深就越能體會自己的不足,這點就跟我有稍微在練習的畫畫一樣😄
Thumbnail
開始工作後深深有感領域內的學海無涯,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專業工作者永遠都能夠強化自身領域能力變得更優秀,在退休或死亡之前達到屬於自己的頂峰,在大部分的領域皆是如此,鑽得越深就越能體會自己的不足,這點就跟我有稍微在練習的畫畫一樣😄
Thumbnail
專業能力、生活實踐力、教學能力都是獨立的能力,不相互等同。對於社會主流認可專業能力很高的人,並不意味著他們具有高水準的生活實踐力。反之,生活實踐力高的人,也不一定會獲得社會的認可。教學能力則是另一種能力,懂得原理不等於善於教授他人。
Thumbnail
專業能力、生活實踐力、教學能力都是獨立的能力,不相互等同。對於社會主流認可專業能力很高的人,並不意味著他們具有高水準的生活實踐力。反之,生活實踐力高的人,也不一定會獲得社會的認可。教學能力則是另一種能力,懂得原理不等於善於教授他人。
Thumbnail
探討逆境領導和成長型思維的兩天課程,從中看到了好的學習習慣、好的企業文化和好的老師。賦予了我們很多啟發。
Thumbnail
探討逆境領導和成長型思維的兩天課程,從中看到了好的學習習慣、好的企業文化和好的老師。賦予了我們很多啟發。
Thumbnail
在學習的這條路上總是形形色色,每個人當下遇到的人、遇到的事都很有可能影響到往後的自己。
Thumbnail
在學習的這條路上總是形形色色,每個人當下遇到的人、遇到的事都很有可能影響到往後的自己。
Thumbnail
這篇是我3/7在讓知識有光課程所做的期末分享 Gipi院長期望大家分享的是屬於自己的東西 所以從自我盤點到命題發想再到內容覆盤 也花了不少心力準備的 感謝學院老師跟助教群、第三組的助教Terry及同學們 下面這些技巧除了工作場合外 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很有幫助的 一、工作掌握 二、檔案分類 三、資料備份
Thumbnail
這篇是我3/7在讓知識有光課程所做的期末分享 Gipi院長期望大家分享的是屬於自己的東西 所以從自我盤點到命題發想再到內容覆盤 也花了不少心力準備的 感謝學院老師跟助教群、第三組的助教Terry及同學們 下面這些技巧除了工作場合外 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很有幫助的 一、工作掌握 二、檔案分類 三、資料備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