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 2022 年看了台灣藝術家江賢二在「台東美術館」的個展後,就一直很被他作品中的光所打動;2025年來朝聖位在台東金樽的「江賢二藝術園區」,期待這樣的景點,甚至說是美術館,為台灣本土藝術家開拓更多可能性。
初訪江賢二藝術園區,我沒有跟著導覽,也沒有看過太多的新聞,就是抱著一個不預設的初心,單純感受這個場域帶給我的體驗。回家路上發現確實沒有拍到什麼畫作,但留下許多建築和風景,紀錄我在這裡感受到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藏在細節裡的無聲體貼。園區內手能扶過的任何一處,你會發現都是滑順且安全的。特別是在扶手處,打磨得非常細緻,令人驚艷(我上次感受到那麼舒適的樓梯扶手體驗,可能是遠東百貨的Apple旗艦店?)從這樣溫柔的細節,會感受到這是一個十分溫柔的空間,想盡可能地擁抱每一位觀眾。光是江賢二的作品特色之一,建築在各種光源打入空間的安排和設計,也呼應了這點。我很喜歡《天使的簽名》大型燈光裝置在展間陳列的方式,好像天使真的從天窗用光在空間簽下了名字,然後照亮每一件作品。江賢二的畫作中巧妙地捕捉了光,而光又重新在畫布上留下了筆觸。
看完展覽後,不抱任何期待地上樓看看以藝術家最喜愛的音樂家「德布西」為名的咖啡廳,又被細節深深打動。這裡沒有鋪張的裝潢,卻放滿撒著靈光的真實。咖啡廳的入口處是一張「真實的畫作」,不是印刷!而是畫家親自畫上去的畫作,還留下讓觀眾把鼻子貼上去都不爲過的超級近距離簽名。咖啡廳中陳列的作品也都是真跡,並盡可能讓每一張桌子旁邊都有一張畫,好像藝術家就在身邊,陪你一起享用一杯德布西咖啡。
在紐約和巴黎旅居30年的江賢二,在2008年搬到台東,從此他的創作中出現了獨特的海岸風光,其中的《比西里岸之夢》,以比西里岸的風景為靈感創作,這次也在江賢二藝術園區的開幕展《光、美與淨化》中出現。
「比西里岸」乍聽以為是歐洲的某個海岸,實為靠近台東成功鎮上的一個原住民濱海部落。在看到這幅畫的時候,突然很慶幸自己是身在這個時代的創作者。早年的國內藝術家,要在海外才能得到更多的學習機會,而他們不僅珍惜自己的機會,更致力將這些資源帶回台灣,啟發更多後輩;而我們現在雖人身在台灣,只要願意打開視野,不用出國就能貼近這些資源,獲得啟發。
江賢二在園區的入口寫下一句話「我始終相信藝術可以淨化人心」,我也是如此信仰著。自從開始藝術創作後,它為我帶來無數美好的人事物。不過我覺得藝術駐進身體的功能不在它能發揮有淨化的功效,而是作為一個時時刻刻的提醒,提醒我懂得放下執念、淨空心靈。
延伸閱讀
即時更新 𝓕𝓸𝓵𝓵𝓸𝔀 𝓕𝓪𝓲𝓷 𝓙𝓲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