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要聲明
本篇內容為原創作品,嚴禁抄襲,亦不接受媒體報導,更不允許以任何形式轉載、截圖或分享至其他平台,如需引用,請先取得原作者正式授權。
尊重創作,是對內容最基本的尊重。感謝理解,也感謝每一位願意守護這份文字價值的朋友。🙏✨
本篇為男女策略博弈:誰在交友軟體上更有優勢?延伸文章,建議合併閱讀。
------
本篇獻給所有在交友軟體裡滑到懷疑人生的人。獻給那些曾經認真自我介紹、耐心回訊息、真心期待見面,卻總在夜深時問自己:「我是不是太難愛了?」的人。
也獻給你——還願意相信愛,但已經不太敢賭的人。
看完這篇,你會知道三件事:
- 我們不是不會愛了,而是太怕投入後又要承受突然撤退的痛。
- 人設的吸引只是開始,真實的接觸才是考驗,愛一個人不能只靠資料卡。
- 選擇太多,不是自由,而是癱瘓;真正的親密關係,始於你願意「停下來,深一點」。
------
好的讓我們開始吧👇👇👇
Ken 最近停用交友軟體了。不是因為遇到愛情,而是因為「懶得再介紹自己一次」。
這句話乍聽平淡,但我懂那背後的疲乏——不是懶,而是一次次在幾百字的資料卡與幾輪對話中,試圖讓自己被看懂、被篩選、被喜歡,最後卻發現,沒有一個人,值得你放下滑動的手指。
他說:「我不是找不到對象,而是越滑越覺得,誰都不夠值得我冒險。」
這句話是這一代人的寫照。
我們不是不相信愛情,我們只是被無限選擇磨掉了愛的能力。
—
她不是不愛了,只是不相信這個人比選擇池更值得賭
先說說這個,一位讀者來信跟我說她的故事,她的 ID 叫做「J」,今年 32 歲,在交友軟體上認識一個男生,外表陽光,工作穩定,對她很有耐心。起初的互動溫暖又細膩,幾乎符合她所有對「認真對象」的期待。
她說:「我那時候覺得,自己可能真的找到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