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我用 ChatGPT 做了一件事——請它幫我看手相、面相、甚至結合我的八字,猜猜我是什麼 MBTI。
它看完我的掌紋與命格後,說我是 INTJ:「穩重理性、有邏輯、有規劃型人格」。 我笑了,因為這不是第一次有人這樣猜我。 事實上,我是 INFJ,還測了兩次,結果一致。
INFJ 的我,其實一直在做很 INFJ 的事
INFJ 是少數的內向直覺型人格,思維細膩,對人性與系統都有強烈的洞察欲。
我們不一定擅長社交,但很擅長觀察。 我們不喜歡複雜的世界,卻能在其中找出一條最有意義的路。
這樣的人格,有時會讓我們看起來理性冷靜,甚至有點距離感,
但其實我們內心非常在意—— 在意價值、在意細節、在意這件事情是否真的值得去做。
INFJ × 極簡 × 品質控
很多人說 INFJ 崇尚靈性與簡約,追求少而精。
這是真的,但我們不是走「什麼都不要」的極簡主義,而是那種:
「東西可以少,但留下來的,要夠好。」
我們喜歡用的東西,質感要順手、設計要舒服、功能要實在。
日常中的一個鍋蓋、一塊擦杯布、一個餐盤——如果不好用,我們不會妥協。 不是因為挑,而是因為我們在意生活的品質與秩序,那是我們內在的平靜來源。
這就是為什麼我在挑商品時很龜毛
【侯大叔廚房】這個品牌,其實不只是一個賣餐具/廚具的賣場。
它是我對生活理想的一種投射。 有些商品是我自己用過、喜歡,才挑出來的;而那些用起來不順、不夠實用的,根本沒進蝦皮。 我寧願少賣一點,也不願意看到有人買到一個「不舒服」的東西。
這不是商業策略,這只是 INFJ 的執著。
我們總想讓別人也過得好一點,哪怕只是從一塊板岩餐盤開始。
結語:品牌,其實是一種人格的延伸
現在回頭看,ChatGPT 猜我是 INTJ,也不能說錯。
我確實有規劃、有邏輯、有商業意識。 但如果品牌背後沒有「那一份價值感」,我大概也撐不到今天。
我是 INFJ。慢熱、執著、選擇性社交。
但我相信——那些看似理性經營的一切,其實背後都藏著一份柔軟與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