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水稻日記|第三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日期:2025.03.22

天氣:大太陽


整地過後,終於來到「插秧」的大日子啦!這天太陽很給面子,天氣非常晴朗,大夥早早著裝往田區出發。率先進行的是「手插秧」,文昌老師前一晚已提前降低田區水位,讓水位保持在低、但泥土卻依舊濕潤的狀態。在助教的指導下,我們輪流以木製劃線器在泥土表面做出交叉記號,作為插秧時的參考點位。接著,文昌老師教大家如何剝適量秧苗,以彎腰姿勢、用兩指捏住秧苗,只需一點點力,將秧苗輕輕插入土裡即可。每人並肩負責四到五排,為了不踩到秧苗和更能看清楚畫線,因此全程採用倒退方式前進。




插秧過程不只好玩也很療癒呢!自己本身就很喜歡這種按部就班的工作,雖然剛開始動作不太熟練,彎腰移動時也常抓不到平衡,但很快的,身體是有記憶的,隨著累積的行數愈來愈多、動作變得流暢,以穩定的速度「後退、拔秧、彎腰、插下」重複著一樣的動作,但卻絲毫不無聊,反而相當有趣。花了一段時間將負責部分完成後,望著秧苗整齊的模樣也非常有成就感!雖然腰背有點酸,但還是自豪的將此景拍了下來。後來,我們也在田區施撒苦茶粕,希望能抑制福壽螺對秧苗的危害,能夠不被吃光順利生長。



體驗完手插秧後,接著就換更高效的機器插秧上場了。此次使用八排插秧機,由於機器需要專業操作(文昌老師駕駛),我們只負責隨侍在側、站在車後當補秧的小幫手。



站在車上好好玩耶!雖然後面不太好站,需要抓緊欄杆保持平衡,但盯著插秧機噠噠噠噠地將一束束秧苗插入田裡,特別新奇,自己心裏還偷偷想著如果也能試開看就好了(肯定更好玩!)但小幫手也不是沒事做,助教說明,插秧機行走時需要隨時注意是否有偏移,也要時刻留心補秧的時機,以避免秧盤銜接時出現空缺。每當插秧機走到底,需要轉彎回頭時,兩側的畫線器也要交替放下,才能讓插秧機有得以對齊的依準。





因為是重要的插秧日,中午特別請「阿芳鹹粥」替大家準備「插秧飯」。忙了一上午大夥早已飢腸轆轆,忍不住大快朵頤。果然,辛苦勞動過後的飯特別香、特別好吃!





吃飽飯,大夥在廚房中島前排排坐,準備上課

吃飽飯,大夥在廚房中島前排排坐,準備上課


下午的課程是美虹的米麴教室。美虹姐先向我們介紹何謂「發酵」,發酵自人類文明初始,即運用於許多料理,如酒、醋或麵包等,用途極為廣泛。其中,以稻米進行發酵的成品則稱為「麴」。過程僅需要準備幾樣簡單的原料,以及最重要的菌粉,然後在時間的催化之下,靜觀其變。聽起來似乎並不算困難,只是需要人無比的耐心。


接著進入主題,美虹姐要教大家如何製作「米麴」。第一步,把白米洗淨瀝乾泡水,待白米充分吸水後,再分裝至墊胚布的篩網。第二步,電鍋倒入大概八分滿的一杯水,將白米燜蒸成口感鬆、粉粒感明顯的狀態(直接吃最有印象!試吃後確實不是平常吃到的米飯軟度)。第三步,將胚布連同白米取出,在桌上攤平散熱,待其溫度降至人體均溫(36~38度上下),透過小篩網在半生熟的白米上均勻灑上「長白菌粉」並以掌心搓揉。最後,將均勻沾上菌粉的白米裝進牛皮紙袋(不能是塑膠袋且要能透氣的材質)再裹上保溫用的厚棉布,為了維持溫度,最好能在48小時內以另一層布將米麴綁在身上,能夠讓麴更順利長成。美虹姐託付一位同學此項重責大任,逗得大夥哈哈大笑,非常有趣。



再來,美虹姐續以預先製作完成的米麴,要教大家如何用其再做成「鹽麴」。美虹姐先展示了三種顏色、形狀和氣味都截然不同的米麴,要大家猜猜看哪個最成功。最讓我肯定答案的是氣味!養的最漂亮的米麴味道非常醇香,聞起來就有一種很好吃的感覺,其餘二者除了色澤不均、氣味也稍顯混雜。但不管做的如何,三者都是已成形的米麴、皆可食用,且就一般人而言,米麴樣態是好是壞並不會對最終製品產生多麼大的影響。以米麴為基底進行製作的「鹽麴」相當簡單,只需米麴、水和鹽三種材料,將三者按照1:1:0.3的比例混合並攪碎,填裝至消毒過的玻璃罐內,每日定時攪拌一次,一週後就能完成。美虹姐還貼心的替大家準備已經事先製作好的鹽麴,讓我們帶回去料理使用。「鹽麴」因為增添米麴的甘醇,讓鹽味多了層次感,一點都不死鹹。我迫不及待想著,若做成鹽麴豬肉、鹽麴雞腿或煎牛排、煎魚,應該都很不錯:回家就來試看看吧!



最後,執行長若甄讓大家品嚐以米麴製成的「甘酒」(但沒有酒精成分),加上氣泡水消暑又好喝,還慷慨的讓我們各帶一瓶回去!吃好、玩好的今天不只充實還很開心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角落小女孩的沙龍
5會員
16內容數
2025/04/19
春耕手記:福壽螺大作戰、共食與烘焙的春日午後
Thumbnail
2025/04/19
春耕手記:福壽螺大作戰、共食與烘焙的春日午後
Thumbnail
2025/04/18
友善耕作:從插秧到餐桌的省思
Thumbnail
2025/04/18
友善耕作:從插秧到餐桌的省思
Thumbnail
2025/04/16
慢活農耕體驗:從播種到插秧,找回生活初心
Thumbnail
2025/04/16
慢活農耕體驗:從播種到插秧,找回生活初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一大片收割完的麥田,薄薄一層綠在上頭/ 那時,只看得到無數朵小雲在藍天游/
Thumbnail
一大片收割完的麥田,薄薄一層綠在上頭/ 那時,只看得到無數朵小雲在藍天游/
Thumbnail
春季第22天~ 昨天的農作物賺了一筆,今天可以升級工具了~ 我有2張兌獎券,來去村長家換獎品。
Thumbnail
春季第22天~ 昨天的農作物賺了一筆,今天可以升級工具了~ 我有2張兌獎券,來去村長家換獎品。
Thumbnail
雖然事發突然,但我開始務農了。 正確來說是從偶爾幫忙的「假日農夫」,進化成一週有三、四天會去田裡的「半週農夫」。 位於新北市樹林大棟山上有一塊小田地,是滋養我成長的地方。以前阿公阿媽種菜,每個週末家人在此團聚,一起摘菜、用現採的青菜煮飯、分享佳餚,度過幸福療癒的時光。
Thumbnail
雖然事發突然,但我開始務農了。 正確來說是從偶爾幫忙的「假日農夫」,進化成一週有三、四天會去田裡的「半週農夫」。 位於新北市樹林大棟山上有一塊小田地,是滋養我成長的地方。以前阿公阿媽種菜,每個週末家人在此團聚,一起摘菜、用現採的青菜煮飯、分享佳餚,度過幸福療癒的時光。
Thumbnail
在蝸牛園地 WWOOFing Day 4 & 5 - 辛苦之後有甜甜的蜂蜜吃
Thumbnail
在蝸牛園地 WWOOFing Day 4 & 5 - 辛苦之後有甜甜的蜂蜜吃
Thumbnail
踩在不同的田裡,和背景迥異的農友或地主說話,逐漸意識到外人以為單純的農村,或許早已是截然不同、由更多追求「生活」、「自然」的人們,所刻意組成的集合。他們以各自的方式耕作幾塊田,將理念與生命經驗種進土壤,在夏日收穫稻穗。
Thumbnail
踩在不同的田裡,和背景迥異的農友或地主說話,逐漸意識到外人以為單純的農村,或許早已是截然不同、由更多追求「生活」、「自然」的人們,所刻意組成的集合。他們以各自的方式耕作幾塊田,將理念與生命經驗種進土壤,在夏日收穫稻穗。
Thumbnail
最近因為媽媽來台中住一段時間,我興起要為她在陽台開闢小農場,讓她有時可以隨手摘採新鮮的生菜、香料(蔥、九層塔)及香草入菜泡茶,同時沒事看看菜菜的成長、享受收成的快樂,這美好的小確幸在繁雜的都市中也是一種療癒吧!🌻 📝我成了自耕農😄~以下是陽台小農場的記錄
Thumbnail
最近因為媽媽來台中住一段時間,我興起要為她在陽台開闢小農場,讓她有時可以隨手摘採新鮮的生菜、香料(蔥、九層塔)及香草入菜泡茶,同時沒事看看菜菜的成長、享受收成的快樂,這美好的小確幸在繁雜的都市中也是一種療癒吧!🌻 📝我成了自耕農😄~以下是陽台小農場的記錄
Thumbnail
一早走在鄉間路上 看到一片已插秧的稻田 告訴我們春天已經來了 農民開始忙碌了 現代的小孩很少接觸農田 所以有些單位辦農田體驗營活動時,都很快就額滿 記得小孩還小時,參加這種插秧活動,邊彎腰插秧邊倒退嚕,弄得滿身泥巴,玩得非常開心,還可以體驗農民的辛苦 了解「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
Thumbnail
一早走在鄉間路上 看到一片已插秧的稻田 告訴我們春天已經來了 農民開始忙碌了 現代的小孩很少接觸農田 所以有些單位辦農田體驗營活動時,都很快就額滿 記得小孩還小時,參加這種插秧活動,邊彎腰插秧邊倒退嚕,弄得滿身泥巴,玩得非常開心,還可以體驗農民的辛苦 了解「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
Thumbnail
規律工作多年了,不少台灣的菁英 心裡非常嚮往能在田園中享受工作不受打卡制約的日子 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脫離慣行模式 採有機農法 「慣行農作」的得與失 當您擁有了一片農地,再來.. 一間可歇息的小屋 ,喝著純黑咖啡 看著自己的農作物 當您拔起紅蘿蔔,揮
Thumbnail
規律工作多年了,不少台灣的菁英 心裡非常嚮往能在田園中享受工作不受打卡制約的日子 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脫離慣行模式 採有機農法 「慣行農作」的得與失 當您擁有了一片農地,再來.. 一間可歇息的小屋 ,喝著純黑咖啡 看著自己的農作物 當您拔起紅蘿蔔,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