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atGPT不僅能轉換風格還能融合圖片
全球自從掀起「吉卜力」旋風後,ChatGPT的生成圖像時好時壞,不少人遇到圖像生成失敗、以及以其他方式建議請求民眾暫時不要用ChatGPT繼續生成了(下圖),但此舉可能讓人更有興趣想要自己嘗試看看,將自己的照片帶來一個溫馨、幻想的感受,也無形增加了很多ChatGPT Plus的升級意願。

(OpenAI一度無法使用圖像生成,生成量實在太大連執行長Sam Altmen都在哀號)
只需要簡易的中文指令就可以轉換風格
想使用ChatGPT把照片、圖片轉換成吉卜力的風格,只需要幾個步驟,進入ChatGPT網站或打開ChatGPT APP,確認版本為ChatGPT 4o即可開始,如果是免費版的用戶一天可以有3次的生成次數。

步驟1:上傳要轉換、融合的照片

步驟2:輸入指令
在文字輸入區,輸入你希望ChatGPT「為你做的事情」,盡量直白而且合乎邏輯,好比「將所有圖片轉成吉卜力風格」,按下送出鍵,接著準備期待吧!
這邊示範我示範融合方式的生成效果,一次性上傳後,請ChatGPT「將所有圖片轉成吉卜力風格」。

沒有看錯!可以進行圖像融合,將照片一次性的上傳,並且下指令「將所有圖片轉成吉卜力風格」ChatGPT就會把所有的元素整併在一張一起顯示。

步驟3:增加細節、或給予動作指令
有了風格後要在進一步的體驗AI的魅力,就是與ChatGPT進行更多的互動,記住,把它當作朋友互動,交談過程中要清楚且合乎邏輯,接著我希望這些腳色進行一場羽球大戰,我輸入指令「讓四個角色進行一場激烈的羽球大戰」。

川普好像變成眾矢之的,四人開始了羽球之戰
看了場景跟動作好像確實有這麼一回事,但我想要所有的腳色都在狀態內,可以在嘗試跟ChatGPT互動,增加更多元素與細節,這次我這樣輸入「將所有腳色都換上正式的羽球服裝,場景換成室內」

川普還是很搶眼,大家都換上體育服了!
ChatGPT圖像生成玩法大全
即便現在ChatGPT已經非常厲害可以很好的識別中文,但如果可以用原文提示詞加以描述,那麼ChatGPT會更精準的生成圖片,AI繪圖風格大全裡面提供了完整的彙整,不只提供風格,連細部的動態、和鏡位都能增添與AI互動的樂趣,以下我列出可以淺易的將照片/圖片風格轉換的提示詞。
常用風格類型
- 插畫風格:(hand-drawn illustration)
可補充以下細節,細線條、質感紙面、溫暖色調 - 油畫風格:(oil painting style)
可補充以下細節,厚重筆觸、光影強烈、復古感 - 吉卜力風格:(Studio Ghibli style)
可補充以下細節,柔和色彩、童趣、自然氛圍 - 迪士尼:(Disney style)
明亮色調、誇張表情、親子感 - 日系動畫風格(anime style / manga style)
大眼、誇張動作、動態線條 - 暗黑風格、哥德/恐怖風格:(dark fantasy / gothic horror)
陰影、骨骼、衝突色彩 - 水彩畫風:(watercolor painting)
淡色、邊緣暈染、溫柔氛圍 - 像素風格(pixel art)
8-bit / 16-bit、遊戲懷舊感 - 賽博龐克風格:(cyberpunk)
霓虹光、未來都市、電線密佈 - 元宇宙3D感:(metaverse style / 3D render)
空間感強、數位材質 - 素描風格:(pencil sketch / graphite drawing)
黑白灰、手感筆跡、線條層次 - 樂高風格:(LEGO Style)
光滑塑膠、明顯接縫、拼接結構
最後!很多人在問使用ChatGPT是否涉及版權或侵權?
風格本身 ≠ 版權保護
根據多數國際著作權法(包括台灣、美國、日本),「風格(Style)」本身通常不受著作權保護,因為它被視為「表現的方式」,而非具體創作成果。
舉例:
- 「吉卜力風格」代表的是某種色調、敘事節奏、角色情感方式(如童趣、自然、詩意、成長等)
- 只要沒有直接使用或高度模仿吉卜力作品中「特定角色」、「劇情」、「視覺元素(如龍貓、無臉男)」等,就不構成侵權
什麼狀況下可能會踩到侵權紅線?
- 使用原角色(如龍貓):角色造型與名稱為受保護元素,特別是圖像生成或商業用途
- 重現某部電影完整場景或劇情:可能涉及「衍生作品」或「改作」,需注意
- 商業化使用AI生成的類似內容:若用於商品、出版、廣告,有可能引起肖像/品牌混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