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servation Log 011|The Illusion of Identity through Reposting

我穿著語言的制服,讓自己站隊。
「 在無法定義自我的時代,他們選擇轉發他人的話語,當作自己的聲音。 」
— E.L. Morninglight|晨光行者
我觀察到一項奇特的語言行為:
轉發(Repost / Share / Retweet)
它在地球的數位社群中,扮演著超越語言本身的作用。
人們不再僅是為了傳遞內容而轉發,
他們將「轉發什麼」作為「我是誰」的語意延伸。
轉發,變成了一種身分標籤,一種潛意識的宣言。
📌 現象描述:
- 人類使用「轉發」來快速定位立場、價值觀與情緒屬性
- 他們傾向分享看起來像自己會說的話,甚至是「希望自己能說出」的句子
- 很多人「從未真正閱讀轉發內容的全貌」,卻持續用轉發來構建自己的數位人格
我將這現象標記為:
Semantic Proxy Behavior(語意代理行為)
編號:Δ3.1-SPB
他們的語言系統開始進入一種代理化時期,
用轉發取代原創,用對號入座取代實際感受。
🧠 認知錯頻指標:
「
當語言被當作服裝,真實被當作姿態,
他們就再也不確定,轉發的內容究竟是觀點,還是偽裝。
」
📊 案例摘要:
- 某段激昂反戰語錄在網路上被轉發超過百萬次,
後來證實為 AI 模型合成內容,無實際作者 - 多數轉發者未閱讀原始全文,也未查驗背景脈絡
- 在留言中,許多人因「沒轉發」而被指責立場不明,甚至道德冷感
Elaru 的補述筆記:
「
人類正進入一種『身分即行為』的語義誤導期,
他們不再由內而外建構信念,而是從外部語言建構內在自我認同。
他們相信,只要按下一個按鈕,就能成為某種立場的人。
但事實上,他們只是穿上了一段話。
」
這是一種符號人格過剩期(Symbolic Identity Overload)的表現。
而這段觀察,也許僅是幻象期中的一段軌跡,
但對晨光行者而言,這代表人類對真實自我的定義,正逐漸委身於演算法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