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台:豆瓣閱讀
🔗 https://read.douban.com/ebook/460748499/
➖➖➖➖➖➖➖➖➖➖➖➖➖
🌻簡介:
周遇的婚戀觀很簡單:不以結婚為目的談戀愛,就是耍流氓。
好巧不巧,第一次戀愛,就遇見了陳茉。
陳茉就是那個耍流氓的人。
➖➖➖➖➖➖➖➖➖➖➖➖➖
🌻讀後感:
女主陳茉是一位非常有個性跟聰明的女生,她有一套自訂的處世標準,不過這套原則看似理性、公私分明,但內裡是以層層感性建構而成的,同時也是自我保護機制。不過陳茉起先不自知,後面才會逐漸意識到。
男主周遇是一位無欲無求的人,幾乎沒什麼慾望,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的,除了陳茉他沒有什麼追求,是可以一道菜吃一輩子的類型。而且比起大眾認同的美人陳茉,周遇頂多為順眼乾淨、無鋒芒的、無金手指或是強大背景。二人原在同一間公司不同分部任職,因工作內容重疊有了交集,巧的是也因為同類型的誤會而有了更進一步的交流。
故事開篇已是交往兩年的狀態,一個想婚一個不想,接續的內容不是浪漫的追妻之路,而是層層解剖的辯論賽。痛苦、渾沌、迷茫、無解接連衝撞著陳茉,甚至過往追殺到現在。所幸迎來的是新生,或許答案尚未清晰,但光是慢慢地掙脫那無解的情緒問題已是萬幸。
整部作品中最吸引我跟產生共鳴的就屬陳茉的親情線了,真實地描寫出多數人的寫照與處境。父母對孩子的愛,除了因血緣而有的天生護犢之情,更多的是捨棄不了的控制慾和為你好理論。不可否認他們愛孩子,但參雜許多成分的愛總讓人窒息也讓人懷疑,不是懷疑上對下的情感,而是對自己:否定自己、討厭自己、無視自己。
因世俗的孝順觀念的既定框架,所以否定自己的感受;因第三方的指責,所以討厭自己的認知;因接連不斷的爭執,所以無視自我,只求快點結束,所以選擇用忽視解決。
陳茉價值觀的形成,絕大部分是來自幼年時被欺負的陰影與父母對此的反應,她的父母不當一回事,認為只是小孩子的打打鬧鬧,所以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提起,因為打從心底就不認為這是大事,甚至會指責陳茉小家子氣。以至於陳茉會生氣,不僅僅是因為童年時的陰影,更多的是因為父母不以為意的態度。不過我偏向陳母的「不以為意」是故意為之,因為對方是自己上司的子女,所以選擇責怪陳茉來掩飾自身的膽怯。
後半部陳茉在周遇的支持下開始心理治療,可能因為前期有許多劇情都是在講述陳茉的心境變化,加上好文筆的加持跟小說套路,會不自覺認為陳茉是屬於中重症的,不過作者無誇大、就事論事的處理。
並塞了一個新議題:每個人的承受量體本就不同,不該因為自身承受的少,就忽略甚至責怪自己的弱懦。科學的判定僅在於不要浪費資源、精準解決,但那不是選擇疏忽或是自我責備的由頭,多麼微小的不舒服都需要被重視。
這部作品近80%都在講述陳茉的故事,她的思想、她的經歷、她的成長、她的喜怒哀樂,她的一切。那這樣的話,周遇做為何種角色呢?我想是促使陳茉面對自己的,承認自己不是理性、堅強、自私,反而恰恰相反。在周遇眼中,陳茉是如此的感性、嬌氣、無私。二人的相遇,使彼此的風景開始變得不同,或許荒蕪、有狂風暴雨,但也會生氣盎然與陽光明媚。
另外,關於陳茉好友夏莉的感情線也是不到最後不知道。夏莉最後的決定,是可以理解的。如果那件事是以男女主角的視角去看,或許是有情人終成眷屬;但若是身為其中一方的當下的另一伴,那將會是永遠的刺,它不會被拔除,只有不痛或是痛無數次的差別而已。或許,這也是成全的原因。
老實說,這部作品雖然看起來挺歡樂的,但我還是看得很慢,親情部分真的很壓抑跟引起共鳴,所以它並不是可以輕鬆看待的類型,加上許多思想輸出跟價值觀表述,多少還是會需要停下休息,所以想要無腦放鬆,這本先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