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過「面具臉」嗎?
這是帕金森氏症患者常見的一種表情狀態,看起來總是很嚴肅,臉部肌肉缺乏變化,就像戴了一張不會動的面具一般。
蔣奶奶第一次來上課時,就是這樣。
她走得慢慢的,臉上沒什麼表情。我還在想她是不是不太想上課,結果她自己先自嘲說:「別怕我啦~我是面惡心善。」這句話讓我笑了出來,也讓我們的第一堂音樂治療關懷課程順利開展。
幾次晤談後得知,奶奶的家人希望透過節奏和旋律,提升並恢復奶奶的肢體協調和控制能力,也希望她能慢慢找回情緒表達和互動的能力。
我挑了幾首她那個年代的輕快歌曲,再搭配幾個簡單的掌上型打擊樂器,讓她一邊數拍子一邊敲節奏。
一開始她總是跟不上、慢半拍,不過奶奶的配合度很高,從沒說過要放棄。
我們花了三個星期,終於開始出現可以合拍的時候,那天她特別開心,還握著我的手說:「老師你不會太累嗎?」看到奶奶的進步,我就一點也不累了。
有一次,我放了一段國標舞影片給奶奶看,音樂是氣勢很強、節奏分明的探戈。奶奶聽得超投入,連說好聽,還請我多幫她找幾首。
我說:「可以啊,但條件是:『要跟我一起跳跳看。』」她一開始笑著拒絕,說自己哪會跳舞,後來還是被我的耐心說服了。
帕金森氏症的患者除了步態不穩之外,有時在某個角度或轉彎的動作會有些困難。
我們跳得一點也不標準,其實根本算不上在跳舞。但每次音樂走到第四拍那兩個半音的時候,她的頭和身體就會自然晃一下。那個畫面真的很可愛!每當奶奶有這樣的反應,我便不吝給予口頭讚美、多誇她幾句,她也會笑著拍手回應我。
我們這樣上課上了快半年,奶奶持續在進步。即使她的動作還是稍慢,但越來越穩,也越加自信。家人們見證了奶奶的改變非常開心,對音樂治療關懷課程也更有信心了。
我一直覺得,音樂治療不是要讓人恢復得多快,而是讓人感覺自己「還能做什麼」,不論是用表情傳遞情緒起伏,或是用姿勢律動回應生活。
音樂不會取代治療,但跟著音樂的節奏,可以讓復健的過程變得沒那麼孤單。
𖤐𖤐𖤐𖤐𖤐
完整圖文版看臉書&IG
𖤐𖤐𖤐𖤐𖤐
用音樂織就溫暖,以關懷點亮希望
2025 演講授課邀約,請填寫個人網站表單
https://portaly.cc/vivian.thecomforter/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