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
這個問題是我在剛上大學時閱讀《蘇菲的世界》這本時給我最大的震撼和深沉的提問。書一開始這樣寫”有一天,14歲的蘇菲放學回家,發現信箱有一封給她的信,沒有郵戳,沒有寄件人姓名。信中的字條寫著兩個問題:「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
「我是誰」這個問題讓我們得以開始去尋找自己在世界上的定位。《聆聽的力量》的作者鷲田清一在書中這樣寫「所謂「我」,是一種無法自給自足的存在,無法閉鎖在自我之中的存在,無法提供自己存在依據的存在。」鷲田清一明確地指出,「我」的存在是來自於「他者」賦予才得以具體展現。
現實世界裡的「我」,必須要能自我認同、必須要有自己的定位、自己的觀點,無法想像「我是存在於他者的賦予」。然而,鷲田清一也確實讓我們不得不思考「存在的價值」是在於成為被款待的對象外,或是也能成為款待他人的他者。
上述的說法,似乎很抽象,舉個實例:面對知心好友的失戀,我可以做的是聆聽她的苦楚並與她同在,在這個情境中,或許你會自認為你正在幫助一位受愛情所苦的朋友緩解痛苦,然而,事實上是,因為朋友處在痛苦中並遇上我,我才得以展現身為一位他者陪伴受苦者的功能,並證明「我存在著」。
有一位,乃至多位「他者」讓「我存在著」成為具體事實對人是極其重要。近日看了一部Apple Tv自製影片《禁谷》,這部影片訴說一位擁有極精準槍法的美國軍情局特務,在退疫後,因為沒有家人、沒有情人、沒有他在乎的他者,對生命抱持著可有可無的心情過活著,然而,在一次接案中,到了一個無人的山谷,佇守在山谷的東岸,透過望遠鏡發現了西岸也有一位守衛者,西岸守衛著是一位漂亮女性,兩人透過手寫板互為溝通,並愛上彼此。男特務為了陪伴女特務度過難過的一天,自製繩䌇越過河谷到了西岸與女特務共度一晚。然而,就在回程中,掉入山谷,意外發現守衛山谷陰謀,卻也面臨死亡威脅。
劇情到此,或許觀影者會認為,男特務來山谷前對死亡看的很開啊?但是,山谷遇見女特務後,情況改變了,他想要跟女特務共度一生的強烈求生意志讓男特務奮力掃除威脅,劇情也在女特務前來營救下,兩人脫困並破獲了一件驚人的計畫。
說了這個故事,主要是陳述鷲田清一的觀點,證明我的存在一定要有一位他者,而要讓我的存在有意義,也一定要有我在乎的他者。曾有一位來談者向我訴說她不知活著的意義在那?我無法向她解釋活著意義,我只能告訴她,因為她此刻站在我面前,讓我感受到存在著的價值,對我而言,她的存在是對我很重要的生命款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