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居風暴
2011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是一對伊朗夫妻離婚,卻牽連幫傭流產的羅生門故事,此片會讓我想起2004年的衝擊效應,雖然社會議題與個人經驗都已大異其趣,但各說各話的巴別塔式衝突仍是很有趣味。
故事粗分兩線,雇主納德與太太、幫傭羅芝與先生,納德為了阿茲海默的父親不願與太太移民,太太因而訴請離婚,此後雇請懷孕的羅芝,結果看護羅芝一日將老父反綁離家就醫,隨後被大怒的納德推擠而流產。
事實的抽絲剝繭留給觀眾,我的感覺是,父親不願離婚但卻又不願挽留妻子,將分開與實情的責任轉介給女兒。羅芝實際上則是已有死胎,加上丈夫原本就有欠債,藉此流產當作爆發出口,索性為名譽與賠償三成假七成真的狀告警檢。觀看穆斯林式的爭執(片名有伊朗式分居之意)來檢討自己平時在各種兩難選擇時做的決定蠻有意思,角色不決定而將燙手山芋交由下一代確實也是一種決定,真正要面對心中的道德之尺可蘭經時卻又不想進行,此時能做出終極選擇只有當事人,就本片的形式來看,我覺得說故事者有可能要控訴造成這個兩難的情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