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任老闆曾經跟我說,他請人的條件是要對方「夠 hungry」,因為只有夠 hungry 的人才願意為了報酬犧牲更多,才能為公司帶來更多利益。
作為一個在香港工作多年甚至拿到永久居民身份的「港漂打工仔」,我深刻體會到,為了工作,我們的確付出了許多代價。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與職業發展,我們選擇住在狹小的「鳥籠房」、支付著高昂的房租,每天在人潮擁擠的街頭快步奔忙,努力向前。這些選擇背後,是對未來的某種渴望,但同時,也伴隨著我們不願面對的犧牲。

▍為了工作,我曾犧牲了愛情
剛到香港工作時,我滿懷理想,當時的男友無條件支持我。我們一度相信遠距離戀愛是可以撐過去的,甚至安慰自己:「台北到香港只是一個半小時,就像搭高鐵去南部工作而已。」
然而,時間拉長後,距離帶來的不是浪漫,而是日益增長的隔閡。每晚甜蜜的視訊變成了無盡的抱怨,甚至有時累到直接忽略了他的來電。我們開始覺得對方「變了」,彼此的爭吵越來越多,最終,我選擇在他某次來港搭機回台的那天,用最糟糕的方式以簡訊結束了這段感情。
之後,也許是老天爺在懲罰我這種不成熟的行為,後面幾段感情都異常不順(笑)。
▍為了工作,我曾犧牲了尊嚴,但機智化解
在業務這條路上,作為女性,有時會遇上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場面。有一次,我去拜訪一位資深客戶,聊得正開心時,他笑著說:「像妳這麼能幹又有魅力,不如來當我的特助,專門服務我就好了!」語氣輕鬆,卻透著幾分輕佻。
我愣了一下,隨即大方一笑,調侃著回應:「哎呀,您這麼重要的人物,我哪有資格當您的特助?還是讓我們公司專業的團隊來全力為您服務,這樣更能滿足您的需求!」一句話既帶著幽默,又迅速將話題轉回了專業。
對方聽完哈哈大笑,接著也收起了玩笑,繼續與我討論正事。事後,我告訴自己,在職場上,偶爾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但幽默與專業就是我們最好的武器,既能守住自己的底線,也能化解尷尬,維持良好的合作氛圍。
▍為了工作,我見證了別人犧牲了家庭
有太多人,為了追求更好的收入與職涯發展,選擇與家人分隔兩地。他們每週飛回家,抓住短暫的相聚時間,只為彌補平日的缺席。但現實往往不如想像:孩子已經熟睡、醒來後對他們感到陌生,甚至與家人之間的互動變得越來越疏離。
漸漸地,生活中只剩下工作和業績的壓力,而那些曾經陪伴的時光,卻成了遙不可及的回憶。有些人甚至在不知不覺間,將家庭的聯繫推得越來越遠,直到有一天回過頭來才發現,家人之間的感情已悄悄改變。
▍為了工作,有人犧牲了和親人的最後一面
我們都聽過這樣的故事:某人因為工作繁忙,無法即時趕回家鄉,在親人生命的最後時刻,錯過了道別的機會。他們或許正在參加一場重要的會議,或者忙於處理無法推遲的專案。等到終於有時間時,卻已經來不及見親人最後一面,甚至連一句「再見」都未曾說出口。
這樣的遺憾,往往在夜深人靜時反覆浮現,成為壓在心頭的一塊石頭。每一次回想起來,心中都會默問:「那些忙碌真的比陪伴重要嗎?」
▍然而,我覺得最大的犧牲,是夢想
我的 iPhone 備忘錄裡一直有個 bucket list,記錄著那些讓我心跳加速的目標:寫一本書,經營自己的品牌,學好日文,站在雪山頂上揮灑汗水,甚至有一天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這些夢想像小小的燈光,總在深夜裡閃爍,提醒我還有很多事情值得期待。
但現實往往沒有這麼浪漫。每年的假期總被數字和業績填滿,冬天只能透過社群媒體看著朋友在滑雪場上的笑容;當別人分享書寫夢想的喜悅時,我卻忙著整理下一季的業績報告。那些屬於我的夢想,彷彿只能在備忘錄裡安靜地躺著,等待有一天被翻閱。
每次看到他們自在地追求生活、實現夢想,我心中有時會湧上一絲羨慕,甚至帶著自我懷疑的聲音問:「為什麼我不行?」但更常的時候,我會告訴自己:努力工作,不是為了放棄夢想,而是為了有一天能真正無所畏懼地追求它。
有一天,我希望能對自己說:「現在,是時候了。」或許那一天,我會瀟灑地選擇一段 gap year,去完成那些遲到的清單,成為一個有底氣去追尋夢想的人。直到那時,我希望每一分努力都能成為支撐我的力量,而不是枷鎖。
▍如果你的工作就是你的夢想,那麼恭喜你,你是幸運的!
但如果不是,祝福你有一天能成為一個有底氣追尋夢想的人!
✨ 那你呢?為了工作,你曾經犧牲了什麼?
歡迎在留言分享你的故事,或轉發給那個總是把夢想藏起來的朋友,一起為了「成為更有底氣追夢的人」努力。
💬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幫我按個愛心、留言告訴我你的想法,或追蹤我,陪我一起走在這條「找回夢想底氣」的路上。
#職場人生 #為了工作我犧牲了什麼 #職涯思考 #夢想清單 #人生選擇 #gapyear計劃 #斜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