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外商金融科技業做了十幾年業務,我從來不覺得自己特別聰明,但我很清楚自己的優勢:
我能快速讓客戶喜歡自己;聽得懂客戶的問題與需求;能清楚、有邏輯的表達解決方案;也能在複雜的B2B流程中,協調多方資源。最重要的是——持續deliver成果。
對於業務來說,薪水可以沒有天花板,但若想達到千萬年薪,卻從來不是靠運氣,過程中得做出不少取捨。
當年我選擇離開家鄉、前往海外工作,是因為很清楚,如果想爭取更好的薪資環境,就得踏出舒適圈。
長期面對業績壓力,經常性的失眠;也常在不同文化與市場之間調整自己,適應變動與不確定。經歷過不少自我懷疑、情緒崩潰的時刻,也只能自己安慰自己站起來重新出發。
很多人問我:「你怎麼撐下來的?」
其實一開始也沒想那麼多,就是一個客戶一個客戶去拜訪,一個deal一個deal去談。慢慢的發現自己每年都能達標,客戶也越來越信任我,甚至拿過幾次全球Top Sales,才開始相信自己,對自己更有信心。到後來公司被賣掉,甚至還拿到一筆頗豐厚的transaction bonus。
但也因為走得夠久、看得夠多,我開始問自己——
什麼是「可以繼續做」的事?
什麼又是「非做不可」的事?
▍裸辭,不是任性,是有底氣的選擇
說實話,要裸辭不難。但要裸辭得心安理得,得先面對幾個現實問題:
1. 財務準備:沒有經濟壓力,才能讓自己安靜下來,不急著進入下一輪「找工作」的焦慮。
2. 職涯評估:如果這份工作未來三年都差不多,那麼現在離開,反而不會錯過什麼。
3. 自我誠實:我還想不想繼續在這個角色、這個產業、這樣的節奏裡走下去?
我的答案是:不想。
不是因為我討厭工作,而是我開始好奇——
如果有一天,不再為績效或年薪而活,我會想怎麼過每一天?
如果離開這份工作,少了顯赫的公司名稱和 title,我還剩下什麼?
▍人生只有一次,去做有趣的事
我常聽到有人說:「等我賺夠了、等我有空了、等小孩長大了……我就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但這些「等」,往往會一直下去。
我想知道,如果我現在就停下來,試著去做些以前沒時間嘗試的事—— 比如寫點東西、分享自己的經驗、累積個人品牌,會不會打開另一種可能?也許會失敗,也許會困難重重,也許三個月後我還是會乖乖回到職場。但沒關係。人生不是一條線性的賽道,有時候,暫停不代表停止,而是一種轉向。
這篇文章沒有要勸你裸辭,也不覺得「錢多但無趣的工作」就該放掉。
只是想記錄一下,當我走到職涯某個高點時,我為什麼決定轉身。也許你也正在考慮類似的問題,也許你還在努力往上爬。無論在哪個階段,清楚知道自己為什麼而做,才是職涯中最值得追求的自由。
📍 如果你想知道我接下來怎麼規劃裸辭後的生活,怎麼設計探索期的節奏,我會慢慢分享。歡迎追蹤我的裸辭100天實驗。
📝 也歡迎留言或私訊聊聊你的工作狀態,也許我們正好在相似的道路上。
#從千萬年薪到裸辭 #職涯轉折 #外商人生 #中場休息不是結束 #人生只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