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經商交易會在每月朔、望【註一】擇一地點,以「以物易物」的方式進行,稱會「互市」。互市前,商人會先祭拜自家的神明、土地公,祈求買賣順利,稱作互祭(初一、十五拜拜的由來)。而隔天的初二、十六則是慶祝交易成功的豐收日,有宴請家人和工人的習慣,在吃飯之前會先祭拜,感謝當地土地公及神明保佑,讓大家滿載而歸並祈求來日生意興旺,俗稱「牙祭」,也就是「做牙」。流傳至今,演化成初一、十五祭拜神明跟祖先,祈求祂們的保佑;初二、十六祭拜土地公,以示對交易成功的感謝。
依照各地習俗,初一十五、初二十六的拜拜對象並沒有一定的說法。多數認為初一十五要祭拜神明、祖先、地基主及自家供奉的土地公,而初二十六則是祭拜營業場所的土地公。因此,如果是初一十五祭拜,則祭拜位置在自家神龕前方,也可以順帶祭祀祖先,至於初二十六的拜拜場所則建議選擇地方的土地公廟,或是營業場所正門口。
· 初一十五是拜自家供奉的神明 (也包括自家土地公)、祖先、地基主。
· 初二十六在營業場所祭拜,或者是前往附近的土地公廟祭拜地區土地公,祈求生意順利。
二月初二這一天是土地公的誕辰,商家都會為土地公舉行祭典,這就叫做「作牙」(吃犒勞)。因為二月初二是一年中第一次的「作牙」,所以稱為「頭牙」,這天晚上,老闆要用祭祀土地公的牲醴來招待伙計、親友和老主顧,這就叫「造福」。十二月十六日是一年最後一次的「作牙」,所以稱為「尾牙」。以此計算,一年到頭祭拜土地公的次數共達二十二次之多。
【註一】每月初一叫做「朔」,最後一天叫做「晦」。「望」是指約在每月的十五日,與「望」相關的是「既望」,也就是「望」後的第二天,就是十六日。
拜家中供奉的神明


- 祭拜時間:農曆初一、十五,中午前
- 祭拜地點:家中供奉神明處

- 上供
- 點燭
- 神前獻茶、酒 (若供素品則不供酒)
- 焚香迎神,天公爐一柱,神明爐每人一或三柱香
【祈願文參考】
「OO神明在上(家中供奉神尊名稱),今逢農曆O月初一(十五),特備供品和金紙敬奉,祈求神明保佑信士/信女閤家四季平安順利、消災增福.......。」 - 香燒至三分之一時,擲筊,問神明是否餐畢
- 如餐畢,雙手捧持金紙拜供神明
- 燒金(壽金、刈金、福金)
- 將酒灑於紙灰上(奠酒),撤供
拜祖先


- 祭拜時間:農曆初一、十五,中午前(拜完神明後)
- 祭拜地點:家中祖先牌位前

- 上供
- 點燭
- 神前獻茶、酒
- 焚香祭祖,每人一或三柱香
【祈願文參考】
「恭請O家歷代祖先,今天是農曆O月初一(十五),子孫們準備菜碗供品,請祖先享用,也請祖先保佑全家健康、平安、順心...........。」 - 香燒至三分之一時,擲筊,問祖先是否餐畢
- 如餐畢,雙手捧持紙錢拜供祖先,請祖先來領受
- 燒刈金、大銀
- 奠酒,將酒灑於紙灰上(無供酒則省略)
- 撤供
拜地基主


- 祭拜時間:下午一點至五點
- 祭拜地點:自宅“由外往內拜”,大門口向內拜或後門口向內拜
◎ 如果有獨立廚房及後陽台,是從後陽台往內朝向客廳的方向拜。
◎ 若是套房則是大門向內拜即可。

- 上供(筷子擺兩雙)
- 獻茶或酒三杯
- 焚香一柱
【祈願文參考】
「祈請本宅地基主、地基婆,今天是農曆____月初一(十五),信士/信女OOO誠心準備供品及金紙,請地基主享用,請地基主保佑本宅一家清吉,萬事如意,門第隆昌,起居泰康,子弟盛繁,出入平安,健康快樂居住在此。」 - 香燒至三分之一時,取二枚硬幣擲筊問地基主及地基婆是否已吃飽?
- 若聖杯,雙手捧持紙錢拜供地基主
- 燒金 (刈金(四方金)、經衣、大小銀等 ,或單以刈金(四方金)祭拜)
- 將茶、酒灑於紙灰上
- 撤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