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 27, 2020
生活中有太多紛擾與信息,使人分心並沉淪,就像路邊的野花野草一樣,很容易一不留神就駐足停留。以一個上班族而言,一天24小時可以被分為「三個8」,也就是睡覺8個小時、上班8個小時,以及剩餘可自由利用的8小時。而最後者的8小時,扣掉通勤、吃飯、盥洗等時間,剩下4–5小時其實就很不錯了。我自己實驗過很多次,當大腦沒有意識主導作為的時候(也就是任由欲望主宰身體時),那4–5小時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坐躺在床上滑手機。慘。尤其當那天上班的8小時特別疲勞時,大腦實在很難再驅使身體做其他事。
我也相信10個人中,一定有超過8個人以上都是這樣的狀態,平庸的狀態。
目前我能做到的,大概就是在睡前看書的習慣,即便很累也還是會勉強看個十幾分鐘。習慣的確不好培養;還好,目前仍保有閱讀的習慣。
已經在多本書中看到「時間複利」這個觀念。再更往前推展,是「複利」這件事,也就是我們常提到的「利滾利」。

複利的公式是這樣:FV = PV×(1 + R)n 次方。
FV 為期末本利和,PV 為期初本金,R 為每期利率,n 為期數。也就是,期末本利和=期初本金×(1+利率)期數次方。
複利最迷人的地方在於,當時間相同時,單利時的報酬呈線性成長;但複利時報酬則是指數成長。所以,即便很多人會說「XXX從現在開始,永遠不嫌晚」,但一看上面那張圖就知道,當你越早開始做某件事,時間的報酬是以N次方的差異再遞增。
先前看李笑來的那本書《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作者同樣把「個人成長」套用在複利效應上。

他說,人的成長過程就像複利曲線一樣,在一開始只是一條看起來沒有斜率的線,但在一個點突破成本線之後,成長曲線就會像指數一樣急速成長——但是,多數人通常捱不過衝破成本線,就放棄了。
這裡提醒了一個重點,這條複利曲線,從斜率上來看一開始是平緩,而時間越到後面,斜率才會開始爬坡。也就是說,複利效應一開始是不好察覺出來的,對於多數喜歡立竿見影看到成效的人來說(像我)就是個死穴。所以說,持之以恆才是王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