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財富自由之路》複利效應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複利效應

Wen-avatar-img
發佈於閱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ep 27, 2020

生活中有太多紛擾與信息,使人分心並沉淪,就像路邊的野花野草一樣,很容易一不留神就駐足停留。以一個上班族而言,一天24小時可以被分為「三個8」,也就是睡覺8個小時、上班8個小時,以及剩餘可自由利用的8小時。而最後者的8小時,扣掉通勤、吃飯、盥洗等時間,剩下4–5小時其實就很不錯了。我自己實驗過很多次,當大腦沒有意識主導作為的時候(也就是任由欲望主宰身體時),那4–5小時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坐躺在床上滑手機。慘。尤其當那天上班的8小時特別疲勞時,大腦實在很難再驅使身體做其他事。

我也相信10個人中,一定有超過8個人以上都是這樣的狀態,平庸的狀態。

目前我能做到的,大概就是在睡前看書的習慣,即便很累也還是會勉強看個十幾分鐘。習慣的確不好培養;還好,目前仍保有閱讀的習慣。


已經在多本書中看到「時間複利」這個觀念。再更往前推展,是「複利」這件事,也就是我們常提到的「利滾利」。


raw-image


複利的公式是這樣:FV = PV×(1 + R)n 次方。

FV 為期末本利和,PV 為期初本金,R 為每期利率,n 為期數。也就是,期末本利和=期初本金×(1+利率)期數次方。

複利最迷人的地方在於,當時間相同時,單利時的報酬呈線性成長;但複利時報酬則是指數成長。所以,即便很多人會說「XXX從現在開始,永遠不嫌晚」,但一看上面那張圖就知道,當你越早開始做某件事,時間的報酬是以N次方的差異再遞增。

先前看李笑來的那本書《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作者同樣把「個人成長」套用在複利效應上。

raw-image
他說,人的成長過程就像複利曲線一樣,在一開始只是一條看起來沒有斜率的線,但在一個點突破成本線之後,成長曲線就會像指數一樣急速成長——但是,多數人通常捱不過衝破成本線,就放棄了。

這裡提醒了一個重點,這條複利曲線,從斜率上來看一開始是平緩,而時間越到後面,斜率才會開始爬坡。也就是說,複利效應一開始是不好察覺出來的,對於多數喜歡立竿見影看到成效的人來說(像我)就是個死穴。所以說,持之以恆才是王道啊。



avatar-img
歲月靜好
0會員
28內容數
你的身與心,都比你以為的更不肯放棄,還是在期待、還是在探尋值得你體會的樂趣與責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歲月靜好 的其他內容
我們要如何提升那條快樂水平線?(從線圖1到線圖2) 方法在於:我們必須去面對事情、去承擔風險和失敗的可能、去嘗試、讓自己置身在挑戰中。
你說你很幸福,以及我說我很幸福,兩者間的幸福感(well-being)不會是一樣的;所以當我們在執行改變、追求幸福這件事的時候,比較的基礎應該是自己
前陣子看了本書叫做《我可以和貓聊一整天 卻沒法跟人說半句話》,內容淺顯易懂,大概是近期最快看完的一本。作者是呆伯特漫畫的創作者史考特‧亞當斯(Scott Adams),搜尋了一下才知道原來「呆伯特」是曾經在美國風靡一時的畫人物(應該有點類似辛普森),創作則以職場生活為主
最近在看《我可以和貓聊一整天, 卻沒法跟人說半句話》,裡面有一篇的標題是「你要當蠢蛋、米蟲、還是自私鬼?」, 作者把人分成三種:蠢蛋、米蟲、自私鬼,並建議當一個「自私鬼」是這三種人中的最佳選擇。
我們要如何提升那條快樂水平線?(從線圖1到線圖2) 方法在於:我們必須去面對事情、去承擔風險和失敗的可能、去嘗試、讓自己置身在挑戰中。
你說你很幸福,以及我說我很幸福,兩者間的幸福感(well-being)不會是一樣的;所以當我們在執行改變、追求幸福這件事的時候,比較的基礎應該是自己
前陣子看了本書叫做《我可以和貓聊一整天 卻沒法跟人說半句話》,內容淺顯易懂,大概是近期最快看完的一本。作者是呆伯特漫畫的創作者史考特‧亞當斯(Scott Adams),搜尋了一下才知道原來「呆伯特」是曾經在美國風靡一時的畫人物(應該有點類似辛普森),創作則以職場生活為主
最近在看《我可以和貓聊一整天, 卻沒法跟人說半句話》,裡面有一篇的標題是「你要當蠢蛋、米蟲、還是自私鬼?」, 作者把人分成三種:蠢蛋、米蟲、自私鬼,並建議當一個「自私鬼」是這三種人中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