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以為,買股票就像點飲料——
在最低點的的時候下單,之後想賣就賣,簡單明瞭。
結果發現,買進的不是股票,而是自己所有的情緒;
想賣的也不是股票,而是不安、後悔,以及腦補出來的災難劇情。
那些買進與賣出之間的猶豫與期待,
到底是我在掌控市場,還是被市場擺佈?
這不是一篇分析文,只是一段很個人的記錄。
在股價的漲跌之間,我試著看清自己——
原來最難對付的,不是波動,而是內心那個想要「掌握一切」的我。
市場會變,我的心更會變, 但至少要記得:我來這裡,是為了什麼。
這篇,是我留給自己的提醒。
48小時自我觀照
關稅風暴開始,股市震盪
最近台股受到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影響,上下起伏震盪極大。清明連假之後就是一片綠油油的景色,夾雜著哀聲四起。有的大樓還祭出了頂樓禁菸令,深怕自家的門口傳來救護車的聲音。
我看著這片綠油油,深知這是市場情緒性的恐慌反應,大家還不知道要怎麼應對,所以趕緊把資金收回。但這也是一個機會,如果可以在這恐慌的市場中入手一些體質不錯的企業股票,應當是可以賺點零用金。
但知道歸知道,股市小白的我看見這不停下跌的指數,心中不是興奮,而是恐懼。我懷疑我自己是不是要跳進現在這場洪流?這種狀況會不會一直持續下去?我那一點點微薄的積蓄,會不會在這一場洪流之後,就消失殆盡?但是市場滑落也再一次提醒著我,這個時機難再有,錯過不知等何時。
於是我出手了,帶著不安與恐懼,在 4/9 以一股 810 元的價格買進了 30 股台積電的股票。這還是我參考了 4/8 的股市的結果。雖然這金額不大,但是買進後的 24 小時內,我真真切切地體會到跟著股市洗三溫暖的感受。
出手買進台積電
買進之前,我真心地覺得這時候的台積電股價是受市場影響的波動,隨著局勢穩定,它的股價也必定回穩。買進之後,我真心覺得只要抱著這個想法,我就可以雲淡風輕地看著這場風暴,但是,我錯了。
我的心思被股價的漲跌給抓住了,只剩下被操控的份。心中不斷地響起一個疑問:現在的股價是多少?是漲還是跌?我損失了多少?
當我受不了拿起手機,看著那股價從 810 元逐漸滑落,我告訴我自己:「它不會跌過 800 元的。」
然而,當我看到股價來到 797 元時,我心裡的不安就湧上來,我已經開始在幻想它繼續往下跌的場景,擔憂之餘心中也不斷地為它打氣加油,希望它回到 800 元站穩。
而到中午吃飯打開手機,看到股價滑落到 785 元,我整個嚇傻了。
我那僅有的自信與希望都沒了,原本的自我懷疑,如今變成了一場內心法庭的審判,而我自己是唯一的法官、原告與被告。
我覺得我自己怎麼那麼笨,怎麼會在這種綠油油的時間進場,我這是哪來的自信?現在肯定是會繼續往下跌了,我賠定了。
最後等到收市的時間點,股價一度落到 781 元,最後回到 785 元坐穩。此時我意外地發現,雖然是同一個價格,但是我的心情已經沒有像之前那樣的糟糕,反而是一種平穩,有一種像是跌進水裡後的釋然——裙子都濕了,再濕一點也無妨了。
我沒有辱罵自己,只是覺得有點失落,好像我被市場拋棄了,而我接受了這件事。
我還自嘲著告訴自己,損失就當學費吧,就當給自己上了一場股市體驗課,還好我持有的是 30 股,如果是 30 張,現在我恐怕已經在頂樓抽煙了。
一覺醒來......
事情還在繼續,川普也還在有所動作。在我睡覺的時候,他發布了新的關稅政策,這讓美國市場重新復甦起來,也連帶影響了台股市場。
於是在我不知道的情況下,事情有了轉變。
4/10 早上 09:00,我還著忐忑的心情開啟手機,查看一下台積電的股價,赫然發現它居然漲停在 863 元!
漲停耶!!我昨天賠的全部都轉虧為盈,這一份驚喜讓我感到安心,彷彿昨天是一場夢一樣。
我的判斷是正確的,我沒有失敗,我有賺。
也因為一早就漲停了,所以當天我就可以專心工作,同時還有心思去回顧一下這兩天的心態變化。
建立觀察日誌
其實在過程中我就意識到這是個藉由投資這個動作觀察我自己的一個好機會,於是我也用 Excel 表紀錄我查看股價時的一些心情變化,以及我自己得到的洞見。
我想就算失敗了,賠錢了,至少我還有獲得一份自我觀察的紀錄。
從紀錄來看,我發現我真的像個瘋子一樣,腦袋裡總是有一股聲音催促並叨念著:「現在股價是多少啦~~趕快確認一下吧。」
看了之後,心情又隨著股價的漲跌而起伏,時而開心時而低落。
我也發現其實讓心情走完之後,有些洞見就會因此產生,例如我可以分幾階段進出市場,而不用一次 all in,不要一次就想要抓到最高點或最低點,這樣心情上會比較穩定一些。

心情紀錄
這只是目前的幾個觀察點,目前這場洪流還在繼續中,川普不知道還會祭出什麼動作,而市場也不知道會如何因應。
但不管如何,我的靈性觀察計畫還是會繼續,看看我可以在這一場全球股市的風暴當中,學到我自己的什麼東西。
中場反思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關稅風暴裡,我手上的 30 股台積電從 810 元一路往下滑。我的心也跟著下墜,跌宕起伏,甚至懷疑起自己是不是根本不適合投資。
然而也在這 48 小時的過程裡,我逼著自己去面對自己的情緒、慾望、恐懼與批判,也因此得到了幾個還算珍貴的洞見。
- 不要追求抓到最高點或最低點
這一次的經驗讓我發現這件事有點不切實際。
買在最低,賣在最高當然是理想值,但實際上,除非你是「股市之神」,否則我們不可能知道什麼時候才是最高點與最低點。
與其不斷追求「完美進出場」,然後錯失「可接受的獲利」,我學到更實際的做法是:只要確定一檔股票的市值低於它應有的表現,就可以出手。
因為你不是在抓極限,你是在練習建立與風險和平共處的能力。 - 分段進場
這其實也是避免「追求最高獲利」這個心態陷阱的策略之一。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可以對自己寬容一些。
以我的例子來說,我是後來才意識到,我可以不用一次性買在 810 元,而是可以分批在810、800、790 元買進。這樣我就不會盯著跌勢不斷自責、懷疑自己的判斷,質疑自己的能力。
是的,分批可能會多一些手續費,但如果這能換來一個安穩的睡眠和更清楚的判斷力,那這筆費用其實非常值得。
畢竟,我們不是要成為「贏得一次勝利」的交易者,而是要能在這遊戲中,維持一種「持續參與」的穩定節奏。
換個角度來說,這也是讓自己保有「行動能力」,才不會在局勢存在的時候感覺自己「無能為力」的一種策略。 - 在自己可以承受的範圍內,跑完一次
這是我這一次最重要的領悟。重點不是輸贏,而是「完整經歷」。因為只有完整走過一次,你才能真正談「優化」。
從小到大,我們太習慣用成績與評等來判斷事情,看待自己,總希望一出手就完美收官,一上場就是無懈可擊。但這種想法,其實不太健康,尤其對靈魂的成長來說,它反而是一種阻礙。
試問,你還沒玩過這場遊戲,怎麼知道自己哪裡強、哪裡弱?怎麼知道風險能耐在哪裡,心理承受力在哪裡?
所以,參與一次、觀察自己、體驗整段過程,比什麼都重要。
48小時的心情感想:
對我來說,這 48 小時的波動,讓我起伏不定,但也因為這樣,我真切地感受著每一刻的自己。這就像在風暴裡學會看見自己,而不是只盯著數字的起落,計算著自己的得失。
最終,不管結果如何,這份經歷,就已經值回票價。
最後跟你說:
如果你也正在這條路上搖擺掙扎,願我們都能記得:市場不會總是溫柔,但你可以。
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