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結知識,拼湊出屬於自己的價值

連結知識,拼湊出屬於自己的價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圖片:Hugh MacLeod ,由中國網友 机智的阿饭 二次創作,非常精彩

圖片:Hugh MacLeod ,由中國網友 机智的阿饭 二次創作,非常精彩


在 AI 時代,資訊的獲取從來不是問題,真正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將資訊轉化為知識,甚至進一步建立可被 AI 執行的模式。卡片盒筆記方法提醒我們:如果只是收藏資訊、轉貼連結,那充其量只是知識的搬運工,並沒有真正吸收什麼。真正的價值,在於我們是否能夠把零散的資訊串聯起來,拼湊出屬於自己的洞見地圖。

過去,我以為「connecting dots」只是資訊之間的簡單連結,今天我才理解:當點與點連結後,會浮現一幅圖像,而這圖像正是每個人獨有的價值觀與世界觀的映射。正如 Adam Grant 所說:「專業的標誌不再在於你知道多少,而在於你如何綜合知識。」在資訊稀缺的時代,我們被鼓勵盡可能吸收知識;而在資訊過剩的時代,真正重要的,是識別模式與整合的能力。

Steve Jobs 曾指出,創新的關鍵在於看見他人看不見的連結與關係,而這些關係並非憑空出現,而是來自經驗的積累。當我們經歷足夠多樣、豐富的事物後,就更能將舊有的點子重新組合,激盪出全新的概念與方法。Austin Kleon 在《點子都是偷來的》中也提到,創意往往只是既有想法的重新編排。(參考:沒什麼是原創的:把知識連起來就是創意

據說麥肯錫的成功秘密,就是從最有經驗的顧問身上,提煉出來的「知識庫 + 方法論」,也就是所謂的「能力內核」。但如果要進一步放大這種能力,獲得更大的影響力,你需要掌握三種重要能力:演講能力、寫作能力以及建立人脈的能力。

在 AI 時代,這種綜合能力顯得尤為重要。關鍵不再是你掌握多少知識,而是你是否能夠將知識內化、系統化,並進一步轉化為可被重複執行的策略與架構。正如查理・芒格老爺子所說:「人類只有發明了發明的方法之後才能快速發展;我們只有學會了學習的方法,才能成為真正的高手。」

最可怕的能力是獲得能力的能力,最可怕的效率是伸縮時間的效率,最可怕的槓桿是撬動人心的槓桿。願你能掌握這樣的能力、效率與槓桿,透過它們去影響世界,獲得屬於你的全世界。換句話說,你的每一份工作都應該追求兩份收入:第一份收入是薪資,第二份收入則是你的能力、資歷與成長。

Maria Popova 曾將知識比作積木。每增加一段經驗,就等於新增一塊積木。我們擁有的積木越多,能構築出的形狀、色彩就越豐富,最終呈現出來的知識建築也將更加獨特而精彩。AI 雖能協助我們加速執行這些「套路」,但起初的點子、架構與連結,仍必須由我們親手探索與建立。

未來的成就,或許將取決於你是否掌握了屬於自己的思維模型,並透過大量重複實踐,把知識轉化為創造力與專業。AI 可以複製邏輯,卻無法代替靈感的閃現;而這微光,正來自你親手連起的每一顆點,一切最終仍回歸到生活經驗的積累與刻意練習之中。

avatar-img
一個人的寫字練習簿
0會員
2內容數
還無法定義,但企圖擲地有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