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巴菲特曾在佛羅里達大學商學院做了一個演講,該演講被譽為是巴菲特迄今最經典的演講之一。我想我在「成功」這方面仍然沒什麼話語權,但若是讓巴菲特來說成功,那便很有說服力了吧 ! 所以,今天主持人不再是我,而是巴菲特!! ( 只有今天 ) 以下是這場演講我精心挑選的摘錄,內容易讀且受用。那事不宜遲,演講馬上開始
一 關於理想工作
「當年我錢很少,但我也沒盼著以後錢多了要過不一樣的生活。」
從食衣住行來看,你我之間有甚麼差別嗎 ? 我們穿一樣的衣服,喝著一樣的罐裝可樂,我們大都能吃上麥當勞,都在大螢幕上看橄欖球賽。你是,我也是。我們的生活如此相似,幾乎沒有分別。 要是你生了一場大病,會得到良好的治療。如果我得了大病,也能得到同樣的治療。唯一不一樣的地方僅僅是我們去醫院的方式不同。我有一架小飛機。這也許就是我和們出行方式的差異。但除此之外,你說有甚麼是我能做,你卻做不了的嗎?
我擁有一份我熱愛的工作。當年我覺得我賺1000美元是一大筆錢的時候,那就是我喜歡的工作。我一直都在做我喜歡的工作。
同學們,去做你們喜歡的工作。若只是為了漂亮的簡歷,總做你不情願或是沒有熱情的事,那你真的是糊塗了。
有一次,我去做一個演講,來接我的是一位28歲的哈佛大學生。我聽完他的工作經歷後,覺得他很了不起。
我當時問他 : 「你對未來有甚麼打算?」他回答 :「等我MBA畢業後,可能會先進一家諮詢公司,這樣能讓我的簡歷增加一些分量。」
我說 : 「你才28歲,已經有這麼漂亮的工作經歷了,至少我認為已經比同齡人漂亮10倍。但你還是要繼續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不覺得有點像是年輕的時候把性生活省下來,留到歲數大的時候再用嗎?」或早或晚,你們都應該開始做自己真心想做的事。那麼,為何不早點開始 ?
我覺得我說的話已經很清楚明白了。各位畢業後,挑一個真心喜歡的工作,別為了簡麗的漂亮而工作。時間過得再久,就算喜好變了,但想到你仍在做你喜歡的事情,你仍會興奮地從一早從床上跳起來。
年輕的時候,我剛從哥倫比亞商學院畢業。就迫不及待希望立刻為格雷厄姆 ( 被稱為華爾街教父--本傑明.格雷厄姆 )工作。我說我不要工資並且不斷地騷擾他。即便後來回到奧瑪哈後,我做了三年股票經濟人,期間不斷給格雷厄姆寫信,告訴他我發現的投資機會和眼光。
最後,我終於得到機會。在他的手下工作一兩年。那是一段寶貴的經歷,因為那是我夢寐以求的工作--也就是我喜歡的工作。
你財富自由後想做甚麼工作 ? 現在就應該做甚麼工作。或許以後你喜歡的東西會變,但現在就做熱愛的事,收穫遠比那些無心的工作多的多。工資不是重點。反正你遲早都會賺到錢。
總之,如果你現在1塊錢,以為將來等你有2塊錢的時候,你能過得比現在幸福。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你想錯了。別以為賺10倍、20倍的錢能解決生活所有的問題。這樣的想法是很致命的。急功近利、投機取巧,做自己不該做的事,將來都沒地方買後悔藥。
二 品行
你能否成功,不只取決於你的頭腦和勤奮。我簡單說說這個道理 :
奧瑪哈有個叫做 彼得 基威特 的人,他說他選用人才時看三點 : 品行、頭腦和勤奮。他說一個人要是頭腦聰明、勤奮努力,但品行不好,那他肯定是個禍害。
我知道在座的各位當然都頭腦聰明、勤奮努力,所以今天我只說品行。為了更好思考這個問題,不妨和我一起做個遊戲。
假設現在你可以選擇一個同學,買入他今後一生10%的收入。你不能選富二代,只能選靠自己奮鬥的同學。請你好好思考,你會怎麼選擇?
你會選擇最聰明的嗎?不見得。你會選最有衝勁勤勞的人嗎?也未必。因為你們都很聰明,也很努力。所以我更覺得你們會傾向選擇品行較好的同學。
那個讓你發自內心認同且團結你們的那位同學,我想會是你們的最佳解答。
當你找到這位令你欽佩的同學後,試著去思考他的優秀特質。接下來我加大難度。為了擁有這位同學往後人生的10%收入,你還必須同時做空另一位同學往後一生10%的收入。如何,是不是開始有趣了?
想想你會做空誰。那些惹你生厭的人?他們可能成績優秀,但你就是跟他們處不好。或是十八般武藝令你心生忌妒的人?
為甚麼他們招人煩?一定有你討厭或是大家都討厭的特質。將他們一一列舉出來 : 你會發現,這些特質若是有關行為、脾氣和性格,無一不是能後天培養出來的。在座的各位,想要這些特質(無論好壞),只要你有心,你都可以擁有。也就是說,一個人是否優秀,全是自己能掌握的。
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能成為那樣的人。想像我一樣,你也可以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