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乖,為什麼要乖?只能乖?怎樣算壞?為什麼那是壞?
聽話是乖?不聽話就是不乖?
不當乖小孩,就是壞小孩嗎?
可以不當乖小孩,也不當壞小孩嗎?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早上遇到這位媽媽在閒聊,每次聽她說話後,總能有一些收穫。
今天她分享了一些她所看到的高年級孩子的現況,和他們家的教育。
- 聊到畢業旅行,雖然要上繳手機,但真的有不少孩子乾脆帶兩支,繳一支。
- 高年級孩子們會用Google Chat聊天,但他們家限制只能用於討論功課。
- 因為帳號綁定,孩子有訊息,爸爸媽媽的手機會彈出訊息,她不會看,但如果她想看,會跟孩子說,並只在孩子面前打開聊天室。
- 孩子們會因為討厭一個人,組一個聊天群,專門罵那個孩子;甚至是老師。她讓女兒能以帳號在媽媽手機上不常用為由,推掉了這些群組。
- 高年級男孩子正進入青春期,會有「厭女情結」,但那並不是真的「厭女」,是一個長大的過程。
- 一個班級裡,帶頭的那個男生,他的行為會成為其他男孩爭相模仿的方向。
- 大女兒很出色,但在班上成了帶頭男生的捉弄對象,經常對她的外貌做出評語。爸爸告訴女兒「不要理他們就好了」,媽媽認為爸爸說的雖然實際,但對於這個年紀的孩子而言,圈子就那麼小,而且當孩子已經不理會了對方還是如此,顯然「不理會沒用」,所以媽媽教她一些話反擊。
- 媽媽心態很好,不認為這是霸凌,女兒心態也很穩,沒因此哭哭啼啼。
- 媽媽對她讚賞表示,妳的內心很強大,倒是那些因為一句話就暴走的才是真正的玻璃心。
- 媽媽表示:以前的霸凌很好定義,就是動手,但現在不好界定。另外,如果你不認為那是霸凌,那麼那還是霸凌嗎?
- 他們家只有周末看電視,而且一定一起看,一起欣賞影片一起討論;平日晚上吃飯就是純聊天。
- 遇到事件,她陪女兒探討事件的正反面,以及不同視角的感覺與看法。
- 她遇過一個家長,孩子打人,孩子的媽媽不假所思的回答:「因為他爸爸會打他。」然後就沒有後續了。她覺得這樣的回答有種不負任的感覺。當下分享了一部Netflix的影集《混沌少年時》,只有四集,主題是一名13歲的孩子殺了人,這四集,很細節的探討了這個事件——其中包含孩子本身還有父母視角。她決定假日和孩子一起二刷,我放進了口袋名單。
我們聊了一下,我懂她的意思。她的意思是:孩子會打人,或許爸爸打小孩造成小孩模仿或學習是一個可能,但不見得是主要因素,也可能是他當下被人言語觸碰到的是他最不想讓人看見的。她表示,過去年代,被打的小孩少嗎?但並不是人人都會用拳頭解決事情。孩子的行為,需要父母更深的去瞭解原因,而不是趕快回答出來,好像這樣才能給一個交代。
我們同時聊了,關於3C年代還有一個現象,愈來愈多人變得沒有耐心,不太能忍受「不確定感」;甚至很多新聞時事,即便事情未明朗,很多人都已經覺得自己看到的就是真相而肯定發言了。
回家後我繼續回顧和她的對話,關於媽媽不假所思的回答,也許除了上述原因,早就看不慣爸爸的行為,或許也會成為她不假所思的理由;另外還有因為別人都這樣說。
發達的資訊,正在和人類交手,我們不可以把頭腦的自主權交出去。 - 再聊到她陪同校外教學,班上有個算被排擠的孩子,沒有人想和他同組,於是遊覽車上他也是自己一個人;這位媽媽知道他的狀況,故意問他「可以坐你旁邊嗎?」
這個孩子講出來的話,我覺得透露出很多事。
孩子很直的問:「為什麼你要坐我旁邊?」
XX媽媽:「因為我會暈車,這邊位置會好一點。我可以坐你旁邊嗎?」
孩子淡淡的好像與他無關似的:「那妳就坐啊!」
XX媽媽:「那你想靠內還是靠外?」
孩子:「靠外。」
XX媽媽:「那我們換一下。」
出發後。
孩子開始跟她攀談起來,猜她女兒是不是喜歡班上哪個男生:「XX媽媽,XXX是不是喜歡XXX?他很帥耶!」這年紀的孩子確實是開始對這方面好奇了。
這孩子把班上每個男生都拿出來問,每個結尾都是「他很帥耶!」
XX媽媽一個個逐一否認掉,心想,「沒想到這孩子竟然把全班男生都搬出來問。」問完一輪後她對他說:「我覺得你也很帥啊!」
孩子笑了,笑得很開心。接著他又問:「XX媽媽,我覺得妳老公也很帥,可是,妳很普通。」
XX媽媽高EQ的回他:「你覺得我老公很帥哦?」
孩子說:「對,但妳很普通。」
XX媽媽說她故意不回應他故意挑起的「普通」,再一次驚訝的回問他:「哇!你竟然覺得我老公很帥。」
孩子又說:「可是妳很普通。」
於是她打電話給老公,跟他說,誰誰誰說他很帥;老公在電話那頭笑。掛掉電話後,她轉頭對孩子轉述老公在電話裡的話,好像是改天請他喝飲料,我不太記得了。總之他們對這孩子很和善。接著,她說:「還有,我覺得我一點也不普通。我老公也不覺得我普通,或許對他而言,我是世界上最棒的。」
可孩子沒有放棄,他繼續說:「可是妳真的很普通啊!」
XX媽媽說:「你知道我老公不是我交過最帥的男朋友嗎?」
然後孩子驚訝的張大了嘴。
這件事,我回家沿路都一直在想。
我在猜他的用意,以及當我孩子高年級後,有這類的焦慮時,我應該能知道且能處理吧?
還有,如果是我遇到了,我會怎麼回答?
我想我可能會回答:「對啊!我現在很普通,雖然以前超多人追,但我一點也不懷念,現在這樣普通,我感覺很好,而且我很喜歡現在的自己。」
如果是你,你會想怎麼回應?
回到主題。
我一定要當個乖孩子,才能被愛嗎?
這個乖是什麼?
是不吵不鬧、懂事、品學兼優嗎?
當孩子做得很棒,是誇獎他:「你好乖。」
還是說,改成「謝謝你」會不會來得更好呢?
我們想要的是「乖」就好的小孩嗎?
乖可能是某個定義,但那是誰的期許誰的眼光呢?如果孩子只在意別人的眼光,而忘了看看自己呢?
當他做得不夠好的時候,可以只是「沒做到」或是「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不乖」或是「壞」嗎?
我覺得是時候,該把標籤拿下來了。要乖吃乖乖就好。
別讓孩子為了得到「乖」這個標籤取悅父母,也不因為「不乖」的標籤而害怕。
當他學會取悅,不見得只取悅父母;當他學會害怕,不見得只會怕父母。
扶好他們就好,這樣他們才能長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