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9年的巡洋艦高雄號
▪︎船艦規格(完工時計畫值→改造後)
排水量:9,850噸(原定計劃)→13,400噸
長:203.76米
寬:18.999米 → 20.4米
吃水:6.53公尺→6.32公尺(滿載)
動力:關本式重油水管鍋爐×12台(其中6台設有空氣預熱器)
裝置:關本式全齒輪渦輪機x 4
推進系統:螺旋槳 x 4軸
航速:35.5節(65.7公里/小時)→ 34.2節(63.3公里/小時)
續航力:8,000海浬(15,000公里)/14節 → 5,050海浬(9,350公里)/18節
編制:760人 → 900人
武器:(竣工時)二式20.3公分(50倍徑)雙管砲 x 5、十式12公分(45倍口徑)單管高射砲 x 4、2 x 40毫米(62口徑)單管機槍、4 x 61公分雙聯魚雷發射管(16枚90型魚雷) (改造後)二式20.3cm(50倍徑)雙管砲 x 5、89式12.7公分(40口徑)雙聯防空砲 x 4、九六式25公釐(60口徑)雙聯機槍x 4、93式13公厘(76口徑)雙聯機槍 x 4、4 x 61公分四聯裝魚雷發射管( 24枚93式魚雷)
裝甲:船體側面127毫米(最大厚度)、砲座部分 38 毫米(甲板以上),25 毫米(甲板以下)、彈藥匣裝甲 38-76 公釐(側面),彈藥蓋 47 公釐、甲板 34–46毫米、主砲塔 25毫米(前盾),25毫米(側盾),25毫米(座艙蓋),25毫米(後盾)
搭載:水上飛機x 3 -> 4、彈射器x 2

碧藍航線 高雄級四姐妹
|描述
高雄級是從前級妙高級進化而來的,配備了更重的魚雷武器和巨大的、幾乎像戰艦一樣的艦橋結構。 與妙高級一樣,這些艦隻表面上也打算遵守《華盛頓海軍條約》的嚴格規定,最初設計重量為10,008噸。然而,與妙高號一樣,高雄號最終也超重,重量達到11,532噸。這明顯降低了她們的乾舷和穩定性。大型塔橋增加了不穩定性,但由於許多部件比預期的要重,導致重量超標的主要原因仍不清楚。

鳥海號
其主砲為十門 20.3 公分(8吋)火砲,分佈在五個雙聯裝砲架上,在建造過程中首次使用了 Mark 2 型火砲,之前所有重型巡洋艦在升級時均配備了該型火砲。其中三座砲塔呈金字塔形分佈在艦橋前,另外兩座於主桅杆及飛機操縱設施後方。在對英國的郡級巡洋艦進行調查後,決定賦予主砲一定的防空能力。與前代艦炮相比,砲塔的仰角限制增加,高雄艦、愛宕艦和鳥海艦為 70 度,摩雅艦為 55 度。火砲仰角裝置經過改進,最大仰角可達每秒十二度。安裝了額外的砲彈升降機,以方便向主砲供應防空砲彈。但後來人們意識到這些安排並不充分。升降裝置被認為不實用且精密(後來日本重型巡洋艦對其火砲支使用了縮小的 55 度限制)。儘管仰角速率更好,但只能在固定的五度仰角下進行重新裝彈,這會降低更高角度下的射速,升降的速度仍然只有每秒四度。人們發現,切換防空火力控制對主砲來說是不夠的,還有設計上,砲塔機械噪音太大。

高雄級重巡洋艦的識別圖
該級艦艇還配備八具 24 英寸(61公分)魚雷發射管,分佈在四個 89 型雙聯裝支架上。配備了快速裝填裝置,每個發射器支架上配備四個雙掛架,每個掛架一個。另有 16 枚可重裝的魚雷備用,總計 24 枚。1938年至1939年重新改裝後,高雄號和愛宕號在九二式四聯裝魚雷發射管中安裝了 16 具 24 英寸(61厘米)魚雷發射管。安裝了兩個四聯裝快速裝填架,左舷和右舷各一個。該艦還安排攜帶九三式魚雷,並於1940年裝備上魚雷。鳥海號和摩耶號沒有進行這些更廣泛的改裝,但於1941年重新安裝了九三式魚雷和相關設備。摩耶號在1943年至1944年期間進行了重新改裝,在四座九二式四聯裝砲架上安裝了十六具 610 毫米魚雷發射管,但沒有安裝重新裝填裝置或快速裝填架。

摩耶號重巡洋艦
這些艦隻最初配備有四門單裝十型 12 公分/45「高角」防空砲。1942年,高雄號和愛宕號上的這些火砲被安裝在四個雙聯裝砲架上的八門 89 式 12.7 公分 40 倍徑火砲所取代。在1943年至1944年的改裝期間,摩耶號上的這些火砲被 12 門安裝在六個雙聯裝砲架上的 89 式 12.7 厘米/40 火砲所取代。 輕型防空武器包括兩挺「HI」型 40 毫米/62 炮和兩挺「HI」型 7.7 毫米機槍,兩種設計都是維克斯進口的。在改裝過程中,這些火砲逐漸被九三式 13 毫米火砲和九六式 25 毫米火砲所取代和補充。

高雄級艦艇裝甲內部視圖
|歷史
該級艦在整個太平洋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珍珠港事件發生幾天後,鳥海號隨海軍特遣部隊跟隨戰艦威爾斯親王號和戰列巡洋艦反擊號進行潛在的水面作戰,但她未能與這兩艘戰艦交戰,隨後這兩艘戰艦被陸基魚雷轟炸機擊沉。從那時起,該級艦艇將從12月的剩餘時間到1942年1月開始執行護送入侵船隊的任務,然後參加猛烈的岸上轟炸任務以支援上述船隊。

愛宕號
▪︎印度洋戰役
最終,高雄級艦艇將更積極地在印度洋追擊和擊沉小型軍艦和其他船隻。3月1日,高雄號擊沉英國掃雷艦「史考特哈利號」及荷蘭貨輪「托拉賈號」號,俘獲荷蘭貨輪「賓托漢號」。當天晚些時候,高雄號和愛宕號聯合起來,以共同火力擊沉了美國驅逐艦皮爾斯伯里號,所有人員全部罹難。3月2日,摩耶號協助擊沉了驅逐艦/布雷艦英國皇家海軍堡壘號(HMS Stronghold),第二天,摩耶號又親眼目睹了砲艇阿什維爾號(USS Asheville)的沉沒,但實際上並沒有直接參與由其同伴驅逐艦野分號和嵐號執行的攻擊行動。隨後在3月4日,高雄號、愛宕號和摩耶號襲擊了一支前往澳大利亞的護航隊,擊沉了單桅帆船雅拉號、一艘掃雷艦、一艘補給船和一艘油輪,之後愛宕號俘獲了兩艘貨船。最後,鳥海號參加了戰鬥,於4月1日擊沉了美國貨輪「比恩維爾號」,然後於4月6日擊沉了英國輪船「恒河號」。 所有四艘艦隻都參與了中途島海戰,但均未參與實戰。愛宕號和鳥海號隸屬於近藤的中途島入侵部隊,屬於第 4 巡洋艦隊(戰隊)的第 1 組。高雄號和摩耶號隸屬於第 4 巡洋艦艦隊第 2 組,參與了阿留申群島戰役,為第二航母打擊部隊提供護航。

碧藍航線 同人創作 高雄級四姐妹
▪︎瓜達爾卡納爾戰役
繼中途島戰役之後,這些艦隻被派去協助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8月9日,鳥海號作為三川海軍大將的旗艦參與了後來被稱為薩沃島戰役的行動,這是日本海軍在戰爭中最具破壞性的勝利之一,擊沉了四艘盟軍重型巡洋艦,並擊傷了其他幾艘艦船。而鳥海號則直接用兩枚魚雷擊沉了重型巡洋艦文森斯號,並透過砲火協助擊沉了重型巡洋艦堪培拉號和阿斯托里亞號,而她的同伴則擊沉了重型巡洋艦昆西號。在戰鬥中,鳥海號則被阿斯托利亞號和昆西號發射的三枚 8 英寸(203毫米)砲彈擊中,受到中等程度損傷,一枚砲彈擊毀了她的 A 砲塔,另一枚砲彈在海圖室爆炸,炸毀了整個房間。當鳥海號進行維修時,其他同級艦艇的成員在東所羅門群島戰役和聖克魯斯戰役中護送航空母艦。11月15日夜間,高雄號和愛宕號在第二次瓜達爾卡納爾海戰中展開了激烈交鋒。她們一起砲擊了嚴重受損的南達科他號戰艦,共命中16至19發砲彈,隨後華盛頓號戰艦襲擊了霧島號戰艦,擾亂了其餘部隊,愛宕號在此期間被華盛頓號副砲發射的一枚 5 英寸(127毫米)砲彈輕微損壞。

碧藍航線 高雄級四姐妹
▪︎所羅門群島戰
1943年,這四艘船在日本停留了一段時間,然後部署到特魯克和新不列顛。3月27日,摩耶號在科曼多爾斯基群島海戰中與美國巡洋艦特遣艦隊進行了激烈交戰。摩耶號與重型巡洋艦鹽湖城號展開了砲戰,並因幾次跨擊和近距脫靶而受到輕微損傷。然而,作為反擊,她被多達七枚 20.3 厘米(8英寸)砲彈擊中,但摩耶號的砲擊更多擊中了鹽湖城號,導致她因舵卡住而沉入水中,並遭受嚴重進水。1943年11月5日,停泊在拉包爾港時,高雄號、愛宕號和摩耶號遭到謝爾曼海軍少將的第 38 特遣艦隊 (TF)的美國飛機的襲擊。艦隊由航空母艦薩拉託加號和普林斯頓號組成,由兩艘防空巡洋艦和九艘驅逐艦護航。 11 月 11 日,第 38 特遣艦隊和其他美國航空母艦發動的後續攻擊損壞了更多的日本艦艇,[ 22 ]所有三艘艦艇都必須返回日本進行維修。在這些維修期間,瑪雅號被改裝成為一艘防空巡洋艦。

碧藍航線 同人創作 高雄級四姐妹
▪︎萊特灣海戰
1944年,四艘艦艇全都參與了菲律賓海海戰,其中巡洋艦第 4 戰隊隸屬於 C 艦隊,該艦隊由兩艘超級戰艦大和號和武藏號、兩艘快速戰艦金剛號和榛名號、三艘輕型航空母艦、八艘巡洋艦和七艘驅逐艦。四艘高雄級艦艇被分配到栗田中將的中央艦隊,準備參與萊特灣海戰,即日本人所熟知的捷1號作戰。這些艦隻在1944年10月22日離開汶萊,準備參加她們的最後一場戰鬥。1944年10月23日,當艦隊穿越巴拉望海峽時,遭到美國海軍海鲫號和鰷魚號潛艦的攻擊。海鲫號同時攻擊了高雄號和愛宕號,前者命中兩枚魚雷,後者命中四枚魚雷。愛宕號遭到嚴重損壞並迅速沉沒,不過栗田海軍大將卻倖免於難。高雄號受損嚴重,由兩艘驅逐艦護送至新加坡,但抵達後就再也沒有起航。海鲫號用四枚魚雷齊射擊沉了摩耶號。 第四巡洋艦戰隊最後一艘艦艇「鳥海號」繼續跟隨主力艦隊,毫髮無損地度過了錫布延海戰役,然後參加了後來在薩馬島附近的戰鬥。鳥海號將與塔菲 3 號的美國護航航空母艦、驅逐艦和護航驅逐艦交戰。在行動中,她與護航驅逐艦塞繆爾·B·羅伯茨號交戰,並因船尾被魚雷擊中而嚴重受損。然而,這並沒有讓她失去戰鬥力,因為她繼續與敵方部隊交戰,向護航航空母艦白原號開火並命中,但反過來,白原號也用大約五枚 5 英寸(127毫米)砲彈擊中了鳥海號。然而,來自美國海軍「基特昆灣號」的空襲向煙囪投下一枚炸彈,摧毀了其機艙,造成了致命的損壞。在船員撤離後,驅逐艦藤波號用魚雷擊沉了鳥海號。幾天後,藤波號被美國艦載機擊沉,包括鳥海號倖存者在內的所有人員都葬身海底。

碧藍航線 同人創作 愛宕、高雄、摩耶
關於鳥海號沉沒的原因存在一些爭論。美國對這場戰役的記述經常談到一枚來自白原號的砲彈擊中魚雷發射管並引爆它們,從而造成致命的損害。然而,日本的記錄並不支持這種說法,並堅定地指出她是被航空炸彈擊沉的。2019年,鳥海號的殘骸被發現,隨後不久的調查發現魚雷發射管完好無損,這為鳥海號的沉沒敲響了最後一根喪鐘。 未修復的高雄號將停泊在新加坡直至戰爭結束。隨著日本向盟軍正式投降,高雄號和受損的重型巡洋艦妙高號均被英軍接管。1946年10月29日,高雄號最終在馬六甲海峽被輕巡洋艦紐芬蘭號擊沉,作為打靶練習。
|穆洛克號(AAF 臨時目標 T-799)

一架 B-25 轟炸機飛過「穆洛克號」上空。
位於美國加州東部莫哈維沙漠羅傑斯乾湖的陸軍穆洛克陸軍機場(現為愛德華茲空軍基地),有一座仿照高雄級艦艇建造的建築被用作攻擊訓練目標。此建築物被暱稱為「Muroc Maru」,正式名稱為「AAF 臨時目標 T-799」,是用當地名稱命名。它由木頭和金屬絲網製成,並覆蓋有深色焦油紙,它漂浮在沙漠乾涸湖面上的外形與航行在海上的高雄級非常相似,被美國陸軍航空兵用作飛行訓練、技術練習和測試以及測試跳彈轟炸技術的靶機。目前還不清楚為何選擇高雄級作為模型,太平洋戰爭結束後,該建築仍處於廢棄狀態,但當該設施地點於1950年擴建為愛德華茲空軍基地、包括一條長跑道和其他設施時,它才被拆除。
|同型艦
【高雄】
【愛宕】
【摩耶】
【鳥海】
|同人創作

碧藍航線 同人創作 高雄級四姐妹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