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曾去過皮膚科尋求改善痘痘或酒糟肌的人,對「杜鵑花酸」這個名字一定不陌生!
因為杜鵑花酸在皮膚科門診是一種常見的處方藥膏,尤其在治療痘痘或酒糟時更是常見,它除了能有效改善顆粒面皰,其實還有很多其他的功效,而且若搭配一些特定成份使用,效果更是加乘,想深入了解杜鵑花酸的使用方法與好處,那就繼續看下去吧!
杜鵑花酸功效1)抗發炎:

可以把皮膚的發炎狀態想成是一場火災,火焰越旺,代表發炎越嚴重,而杜鵑花酸的角色,就像是抽走助燃的氧氣,讓火勢慢慢熄滅,痘痘與酒糟,其實就是皮膚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的表現,透過杜鵑花酸來清除自由基,就能緩解發炎反應。
2)抗菌:

研究顯示,杜鵑花酸可以減少我們皮膚表面超過99%的共生細菌,包括痤瘡桿菌或葡萄球菌,甚至有一些較小型的研究指出,它對一些比較罕見但毒性較強的細菌如綠膿桿菌、棒狀桿菌等,也有抑菌效果。
杜鵑花酸的抗菌功效,來自於它能減少細菌裡頭蛋白質的生成,加上它在較酸性的環境下,能進入細菌的細胞質裡,改變細菌的酸鹼值,從而降低細菌的活性反應。
3)去角質:

正常皮膚的角質層,一般是水平排列的、不會有太多層,但當皮膚出現像痘痘之類的問題時,就會出現角質化異常的現象,就像皮膚上蓋滿了「違章建築」,擦杜鵑花酸可以藉由抑制一些角質化的透明顆粒生成,進而改善角質化異常,簡單來說,就是把一些「水泥、鋼筋或磚塊」給拆了,讓皮膚上的違章建築越來越少。
4)美白:

黑色素的生成,需要一種叫「酪胺酸酶」的關鍵媒介參與,而擦杜鵑花酸,正好能抑制酪胺酸酶的活性,進而干擾黑色素的形成(註一),大幅減少後續一些色素生成的反應,讓膚色更加均勻透亮。
總之,痘痘的生成,往往是表皮角質化異常、痤瘡桿菌過度增生、毛囊發炎合併皮脂腺的增生所致,而杜鵑花酸的前三大功效:抗發炎、抗菌、和去角質,正好針對這些問題去解決,因此常被醫師用於痘痘的治療處方中。
杜鵑花酸副作用
由於杜鵑花酸的pH值約為5,屬於弱酸性,有10%到20%的使用者,擦了會出現局部的燒灼感、刺癢、脫皮、紅腫,甚至會有如螞蟻在爬的不適感,不過這些症狀大多會在塗抹後30分鐘內逐漸緩解,並且在使用2到4週後,就能適應這樣的不適感。

因此建議剛開始用,應該從少量、局部開始,例如先從皮脂分泌較旺盛的T字部位開始擦,再視皮膚狀況慢慢擦到全臉,若使用超過4週後,仍有強烈不適感,就建議諮詢皮膚科醫師,確認是否適合繼續使用。
擦完杜鵑花酸可以擦防曬嗎?

雖然杜鵑花酸本身不會引起光敏感,早晚都能擦,但由於它會減少我們皮膚的角質化,相對提高曬黑或曬傷的風險,因此,擦杜鵑花酸時,建議還是要擦防曬乳以保護肌膚。
推薦商品:DRX零負擔透明SPF50+防曬
水楊酸、杜鵑花酸一起用

針對顆粒面皰較多的人,可以考慮將杜鵑花酸與水楊酸搭配使用,效果更好,建議早上洗臉後使用水楊酸棉片,先去除掉一些表面老廢角質,然後晚上再擦杜鵑花酸,這樣能提升杜鵑花酸的吸收與穿透力。
推薦商品:極速祛痘:DRX 2%水楊酸淨荳棉片
資料來源:
1)A systematic review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azelaic acid in the management of acne, rosacea, melasma and skin aging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ocd.15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