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陳柏宇看著桌上那張泛黃的合照。

照片裡,兩個穿著汗濕白T的小男孩咧嘴笑著,背後是一片金黃色的稻田。照片被夾在一個簡單木框裡,角落甚至有點翹起來,像是不經意就會被時間吹散。可它卻始終靜靜地待在那裡,不動如山。

那是個鄉下的小村落,沒什麼娛樂,生活單純得容不下任何刺激。

每天的日子都差不多:放學後跑去打球、騎著腳踏車在田埂間繞圈。柏宇總說要騎到更遠的地方,像是隔壁鄉鎮,或是傳說中有賣雞排的便利商店。而俊翔則喜歡踩著慢速的踏板,吹著風,不急著去哪裡。

夜晚,村裡沒有任何商店還開著,月亮和星星代替路燈,照亮一條又一條寂靜小路。兩人雖然住不同家庭,但每天都串門子,吃飯時有時在柏宇家,有時在俊翔家,父母們彼此熟識到連冰箱在哪都不用問。

童年,就這麼一天天在歡笑聲中過去,那份快樂,久得像是永遠。

幾年過去了,柏宇考上都市的大學,一走就是好多年。而俊翔沒繼續念書,留在村裡,開始在建築工地、農會、甚至便利商店打工。他總說:「我不愛讀書啦,但這樣也不錯。」

柏宇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每次回來,總會熱情地帶著都市的氣味,像是剛下飛機的旅人,急著分享他見聞的新世界:高樓林立的街道、台北的夜市、實習時和主管的互動、女同學送的便當。

俊翔總是笑著聽,偶爾點點頭,但說話越來越少。他不是聽不懂,而是開始有種說不出口的距離感。

直到某一次,兩人坐在村頭的涼亭下,柏宇說:「你這樣每天在這村裡,不會覺得悶嗎?我真的不知道我如果還留在這裡會變成什麼樣。」

俊翔只是「嗯」了一聲,沒再回話。


那天之後,他不再主動找柏宇。


兩人就這樣慢慢沒了聯絡。

柏宇繼續往前走,念研究所、出國、拿到博士學位。三十歲那年,他進入一間上市公司,現在則是部門主管,每天有開不完的會議、寫不完的報告、盯不完的數字。

而俊翔呢?

他依然住在村子裡,早上幫隔壁阿伯修水管,中午在雜貨店喝兩杯茶,下午和老鄰居下象棋,有時也去幫社區做些打掃和修繕。生活不大、但規律。熟悉的田埂、風吹過樹梢的聲音、晚餐時飄來的煮魚味,都是他安心的日常。

有人問他怎麼不去都市看看,他笑笑說:「那邊的捷運太快,我還是比較喜歡腳踏車。」

他不是沒有嚮往過遠方,只是後來發現,他最自在的模樣,其實就在這裡。

那張合照,是幾年前某次柏宇回家時,媽媽硬塞給他的:「你看看這照片,我整理相簿時看到的,真可愛啊你們兩個。」


他本想隨手一放,卻一直沒丟。


如今,他四十歲,坐在城市中光鮮的公寓裡,手中握著咖啡,眼神卻一直落在那張照片上。

他拿起手機,打開通訊錄。


滑動到「王俊翔」。


停留。


他想打個電話。說點什麼,或什麼都不說,只是聽聽對方的聲音也好。


但手指停在撥號鍵上,最後還是慢慢放下。


他喝完咖啡,站起來,準備出門。桌上的合照被陽光照得有點反光,看不清楚兩人的表情。




我們的人生就像是一條線,總有會相交與分離的時候。


我們總以為,會走在一起的人,就會永遠並肩同行。


但長大之後才知道,能並肩走上一段路,已經很難得。


分開,不是誰的錯。


各自走遠,也不是遺憾。


或許,習慣每次分離,才是長大的象徵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uststory
0會員
3內容數
寫寫一些故事,希望可以留在讀者心中一些感受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長長的故事   明明才遇見這群孩子沒幾回,心裡卻有著許多不捨。也許,是和城市的孩子相比,他們有著更多的童真與單純;也許,是他們未來的人生旅途,有著更多挑戰,也更多的期盼。 在他們畢業典禮的這天,前往花蓮,或許是我們彼此重要的最後一面。 好久不見,長大了好多。收起了過往的好動,取而代之的是
Thumbnail
長長的故事   明明才遇見這群孩子沒幾回,心裡卻有著許多不捨。也許,是和城市的孩子相比,他們有著更多的童真與單純;也許,是他們未來的人生旅途,有著更多挑戰,也更多的期盼。 在他們畢業典禮的這天,前往花蓮,或許是我們彼此重要的最後一面。 好久不見,長大了好多。收起了過往的好動,取而代之的是
Thumbnail
有著這樣的嚮往🫡 滿足些許條件後 就拎著菁英班的小鬼出發了 給你們多一次的比賽機會 也給我小小的成就感🌟
Thumbnail
有著這樣的嚮往🫡 滿足些許條件後 就拎著菁英班的小鬼出發了 給你們多一次的比賽機會 也給我小小的成就感🌟
Thumbnail
謝謝各位陪我走過的國中三年
Thumbnail
謝謝各位陪我走過的國中三年
Thumbnail
以後的路上,我可能再也見不到你的蹤影,但那段歡笑的日子,是我將永存於心的回憶。就算泛黃,仍不失它的美好。
Thumbnail
以後的路上,我可能再也見不到你的蹤影,但那段歡笑的日子,是我將永存於心的回憶。就算泛黃,仍不失它的美好。
Thumbnail
祂能夠在這個位子上待好幾年,我入學也在,畢業也在 ... 現在要十多年了還是在。
Thumbnail
祂能夠在這個位子上待好幾年,我入學也在,畢業也在 ... 現在要十多年了還是在。
Thumbnail
他,還記不記得當年那些小事,於我無所謂,可能我們並無緣分當朋友吧。
Thumbnail
他,還記不記得當年那些小事,於我無所謂,可能我們並無緣分當朋友吧。
Thumbnail
就是說我們的教育一直在講成人、成人,可是沒有很落實。
Thumbnail
就是說我們的教育一直在講成人、成人,可是沒有很落實。
Thumbnail
前幾天我在「報導者」閱讀到鄭宜農的文章,算是有感而發吧,而以下是我先手寫之後的文章,想以電子檔的形式保存。 記得有一次印象很深刻的一個瞬間,大概是小學三年級或四年級吧,由於英文在學校怎麼都學不好,被送去補習班,一開始都還算順利,直到併班,現在回想起來,這是我第一次明顯感受到自己和群體的差距。
Thumbnail
前幾天我在「報導者」閱讀到鄭宜農的文章,算是有感而發吧,而以下是我先手寫之後的文章,想以電子檔的形式保存。 記得有一次印象很深刻的一個瞬間,大概是小學三年級或四年級吧,由於英文在學校怎麼都學不好,被送去補習班,一開始都還算順利,直到併班,現在回想起來,這是我第一次明顯感受到自己和群體的差距。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