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愛情真是純粹又美好呢
不知道現在的人難以顧及感情,是不是因為現實逼人。
有種好不美麗的感覺,這種想法和有些同學會發表說「文組就是給那些有錢人讀」還滿像的,也許文科就比較有揮灑情感的空間,然後是建立在人的基本需求已經滿足的情形下,把它歸納為自我實現的一環吧。
長大後什麼都不單純,長大到底有什麼好呢。
本人初戀發生在楓之谷,還是小學三年級的時候,當時對方不過是開了個女性角色,連個真面目都沒見過,被「她」要過一張戀愛椅子當作小禮物之後,家裡說要斷網,之後我就再也沒見過「她」了。
現在合理懷疑,這傢伙是個男滴,搞不好還有鬍渣。(==)
...
有這麼一個說法:不擅長感情的人,其實也不擅長人際關係。
感情本身就是人際的一環嘛。
長大再看,有點想不透為什麼國中時期老師不太希望學生談戀愛,倒是不會覺得怪罪師長,只是箇中緣由想想會覺得,長遠來看不是件好事。
就是說我們的教育一直在講成人、成人,可是沒有很落實。
再往下延伸涉及性健康教育,以前有看過新聞,家長群反對國小就知道這些內容,但在本人看來,會認為逐步的開放觀念算是有其必要,一方面本人頭一次的性知識講座是在國二的時候,一方面現在的網路又很發達。
難保自己的小孩不會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看盡各種 18 禁的謎片。
有趣的是,雖然教育體系的表現手法是禁止的
近幾年赫然覺得,這不就是上一代的習性:不懂的先加以封鎖起來。
沒有想責怪什麼的心情,而是我們好像確實會這樣:對於自己不甚了解議題的其中一種表現手法,先找好規範,再為這些規範編織出許多看似合邏輯,但沒有十分貼合人性的理由。
當然過去同學們偶爾就會私底下說出「平常都嘛瞞著大人在看這些」的話。
不過也是某種恐怖平衡,就是說能保有理性的學生,最起碼可以在偷嚐禁果和師長耳提面命之間,取得在感情領域之間的均衡,所以不乏見到一些會破格「登大人」的新聞: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已經負的起「成年」的責任。
這些過去人建立起的篩網用久了,難保不會越破越大洞吶。
...
餘下的空間你可以透過方格子既有功能,與我的內容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