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奧》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如簀。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寬兮綽兮、猗重較兮。善戲謔兮、不為虐兮。
2. 注釋
1. 瞻:望、看。
2. 淇奧:淇水灣岸,指水邊竹林之地。
3. 猗猗/青青/如簀:竹子茂盛的樣子,形容美好生機。
4. 有匪君子:「匪」為美好、非凡,有品德高尚之君子。
5.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比喻君子修身,如切磋玉石般謹慎精進。
6.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莊重而活潑,光彩照人,形容風采儀態。
7. 終不可諼兮:「諼」為忘。意為這樣的君子,永難忘懷。
8. 充耳琇瑩:耳戴美玉,形容裝飾華美。
9. 會弁如星:帽上飾物如星光般閃耀,形容儀容整潔。
10. 如金如錫、如圭如璧:以金屬與玉器形容君子品德貴重。
11. 寬兮綽兮:舉止從容大度。
12. 猗重較兮:儀態穩重、條理分明。
13. 善戲謔兮、不為虐兮:擅於風趣,不作傷人之言。
3. 白話文
望著淇水岸邊,翠綠竹林茂盛如畫。有位非凡的君子,他品德如玉石經過精雕細琢,舉止莊重而光彩照人,真是令人永難忘懷。
再看那淇水之濱,綠竹青青挺拔。那位君子耳戴明玉,頭戴華帽閃耀如星,儀態高雅,令人讚嘆,永遠難以忘記。
再次凝望淇水之旁,翠竹如織,筆直成行。那位君子品格如金如玉,舉止寬厚有度,從容穩重、明理有條。他善於幽默風趣,卻從不譏笑他人。
4. 總結
本詩借淇水岸邊翠竹之美,襯托君子德行之高尚與風采之出眾,表達對其深深讚美與懷念之情。
啟示
君子品行應如琢磨之玉,不斷修養提升。
儀容舉止是內在德性的延伸。
高尚人格令人難忘,真正的魅力在於德與禮。
幽默應溫和善良,不以傷人為樂。
《考槃》
1. 原文
考槃在㵎、碩人之寬。獨寐寤言、永矢弗諼。
考槃在阿、碩人之薖。獨寐寤歌、永矢弗過。
考槃在陸、碩人之軸。獨寐寤宿、永矢弗告。
2. 注釋
1. 考槃:古代一種臥具或休息的器具,亦作「閒居」之意。
2. 㵎:水流處、溪水旁。
3. 碩人:體態高大美好的人,這裡指賢德的男子或女子。
4. 寬/薖/軸:皆為對人物體態或風貌的讚美詞。「寬」指寬厚莊重,「薖」指美好的儀容,「軸」為穩健有力。
5. 獨寐:獨自睡眠。
6. 寤言/寤歌/寤宿:睡夢中醒來說話、唱歌、想念。
7. 永矢:誓言永久不變。
8. 弗諼/弗過/弗告:「諼」為忘記,「過」為遺忘、失誤,「告」為洩露、傳出。皆表示堅守誓言不變。
3. 白話文
閒坐在溪邊,回想那位寬厚高大的賢人。獨自入睡時驚醒,自言自語,心中發誓永不忘記。
閒坐在山坡上,憶起那位儀容美好的人。夜裡獨寐驚醒,情不自禁哼起思念之歌,誓言永不失信。
閒坐在平地上,思念那位沉穩堅定的人。睡夢中醒來久久不能入眠,暗暗立誓,永不洩露對他的深情。
4. 總結
這首詩表達了對一位賢德之人的深切思念與永恆忠誠,即便孤寂獨處,仍不改心志,誓言長存。
啟示
真摯的思念,不因時間與空間而消減。
高尚的人格令人懷念不已,並激發人立志守信。
忠誠與承諾是一段深情的核心,無需多言,只在堅守。
《碩人》
1. 原文
碩人其頎、衣錦褧衣。齊侯之子、衛侯之妻、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碩人敖敖、說于農郊。四牡有驕、朱幩鑣鑣、翟茀以朝。大夫夙退、無使君勞。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鱣鮪發發、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2. 注釋
1. 碩人其頎:高大美麗的女子,身材高挑。
2. 褧衣:外披的華美衣裳。
3. 齊侯之子:出身齊國貴族之家。
4. 維私:特別親近、親屬。
5. 柔荑:柔嫩的白茅芽,比喻手的柔滑潔白。
6. 蝤蠐:蟲名,此處比喻頸部修長光潤。
7. 瓠犀:白色堅硬的瓠瓜籽,比喻齒白整齊。
8. 螓首蛾眉:額頭方正、眉毛彎曲美麗。
9. 敖敖:儀態大方、步態從容。
10. 朱幩鑣鑣:紅色馬鞭與馬勒鮮明閃亮。
11. 翟茀:孔雀羽毛裝飾的車蓋,用於盛大場合。
12. 夙退:清晨早退,下班早歸。
13. 施罛:張設漁網。
14. 濊濊、發發、揭揭:皆為聲音或動作狀態的描寫,增強現場感。
15. 庶姜、庶士:多位女子、多位士人。
16. 朅:勇健有為。
3. 白話文
那位高大美麗的女子,穿著錦繡華衣。她是齊侯的女兒、衛侯的妻子、太子的妹妹、邢侯的姨母,還是譚公親近的親人。
她的手柔嫩如茅芽,皮膚潔白如凝脂,脖頸修長像蝤蠐,牙齒潔白如瓠瓜籽。方額細眉,笑容動人,雙眼明亮含情。
這位高貴的女子,從容自在地行走在郊野。駕著四匹雄壯的馬匹,紅色的馬具閃耀著光芒,車蓋用孔雀羽毛裝飾,莊重地赴朝。大夫們一早退朝,不敢讓她久候。
河水浩蕩向北流去,漁網密密張開,魚兒在水中活躍。蘆葦繁茂,眾多的姜姓女子、賢士們都英姿煥發、氣宇軒昂。
4. 總結
這首詩描繪一位貴族女子的高貴出身、美貌儀態與尊貴地位,並且突顯她所受到的尊崇與敬愛。
啟示
外貌與風度皆備的女子,備受人們讚美與尊敬。
家世出身在古代社會是一種地位象徵,也成為詩人歌頌的重點。
真正的美不僅是外表,更體現在氣質與社會角色上。
《氓》
1. 原文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 注釋
1. 氓:平民男子,此處指追求者。
2. 蚩蚩:憨厚誠懇的樣子。
3. 貿絲:交換絲織品,為求親的藉口。
4. 愆期:延誤日期。
5. 垝垣:破敗的城牆。
6. 復關:關隘地名。
7. 筮:占卜。
8. 沃若:繁茂鮮嫩的樣子。
9. 耽:沉迷、依戀。
10. 湯湯:水流盛大貌。
11. 靡室勞矣:為家事辛勞無間。
12. 夙興夜寐:早起晚睡。
13. 咥其笑:嘲笑、譏諷。
14. 躬自悼矣:自我悲傷、悔恨。
15. 旦旦:堅定的樣子。
16. 亦已焉哉:只好算了罷了,語氣悲怨。
3. 白話文
那個憨厚的男子,拿著布來換絲,其實並不是來換東西,而是想與我商議婚事。我送他渡過淇水,直到頓丘。婚期拖延不是我的錯,是你找不到好媒人。請你不要生氣,我們以秋天為定期吧。
我登上破牆,眺望復關,沒看到你回來,淚流滿面。終於見到你時,我又哭又笑。你占卜的結果說一切吉祥,就這樣你用車來迎我,我帶著嫁妝嫁給你。
當桑葉還未落時,那麼茂盛啊!唉,斑鳩啊,不要吃桑葚。唉,女子啊,不要輕信男子的愛情。男人變心還能釋懷,女人陷入則難以自拔。
如今桑葉已黃落,我嫁給你三年來一直過著貧困生活。淇水浩蕩,車子的帷帳都被浸濕了。我沒做錯什麼,是你變了心。你沒有原則,行為反覆,德行多變。
我做你妻子三年,辛勞不休。早起晚睡,沒有一天閒暇。你對我惡言相向,甚至動粗。我的兄弟們不知道真相,還笑我可笑。我靜靜思索,只能自己悲痛。
曾誓言與你白頭到老,如今年老反而使我怨恨。淇水有岸,低地有邊,我們童年時歡笑暢談,言語溫柔。你曾信誓旦旦,現在卻全然背棄。你如此無情,那我也只能死心了。
4. 總結
這首詩以女子的視角講述戀愛、婚姻與背叛的過程,情感真摯動人,刻畫女性的堅貞與無奈。
啟示
婚姻需慎重,誠信與責任才是關鍵。
女子投入情感後承受更多期望與傷痛。
感情的背叛令人深痛,但也提醒人要懂得保護自己。
優美的詩歌形式,傳達了深刻的現實與情感批判。
《竹竿》
1. 原文
籊籊竹竿、以釣于淇。豈不爾思、遠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遠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儺。
淇水滺滺、檜楫松舟。駕言出遊、以寫我憂。
2. 注釋
1. 籊籊:形容竹竿細長輕盈的樣子。
2. 淇:指淇水,古代衛國的河流。
3. 豈不爾思:怎會不思念你?
4. 致:招致、達到,這裡指「使之來到」。
5. 有行:有節操、有德行的女子。
6. 瑳:笑容可掬的樣子。
7. 儺:玉佩聲響,形容動作輕盈美妙。
8. 滺滺:水流平緩寬廣的樣子。
9. 檜楫松舟:用檜木作槳、松木作船。
10. 寫我憂:抒發我心中的憂愁。
3. 白話文
輕巧的竹竿垂釣在淇水之中,我怎會不思念你,只是因距離遙遠難以到達。
泉源在左邊,淇水在右邊,那位品德高尚的女子,卻遠離了兄弟與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她巧笑嫣然、佩玉叮噹作響,舉止輕盈端莊。
淇水緩緩流動,我駕著檜木槳的松舟出遊,只為排遣我滿腔的憂愁。
4. 總結
本詩抒發對一位女子的思念與讚美,也展現離別與哀愁的情感,情緒婉轉纏綿,景中寓情。
啟示
真摯的情感會因距離與命運而變得無奈。
優秀的品德與美貌讓人難以忘懷。
自然景色常成為寄託哀愁的媒介,反映古人內心的抒情方式。
《芄蘭》
1. 原文
芄蘭之支、童子佩觿。雖則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芄蘭之葉、童子佩韘。雖則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2. 注釋
1. 芄蘭:植物名,一種蔓生植物,常用來比喻青春或少女的美好。
2. 支:枝條。
3. 童子:年輕男子。
4. 觿:解結的工具,多為玉製,象徵信物或裝飾。
5. 知:認識、了解。
6. 容:儀容。
7. 遂:順遂,舉止得體。
8. 垂帶悸:衣帶隨身體擺動的樣子,形容舉止輕盈柔美。
9. 葉:葉子。
10. 韘:射箭時戴在手上的飾物,也作佩飾。
11. 甲:通「合」,指親近、接納。
3. 白話文
芄蘭的枝條茂盛,少年佩戴著解結的玉飾。雖然佩戴著信物,難道還不能認識我嗎?他容貌俊美,舉止溫雅,衣帶隨步搖曳。
芄蘭的葉子青翠,少年佩戴著弓箭用的飾物。雖然佩戴著裝飾,難道還不能親近我嗎?他儀容安雅,步態端正,衣帶隨身飄動。
4. 總結
詩人藉芄蘭與佩飾,細膩描寫女子對意中人的情感,既含蓄又深情,流露出青春少女的柔美與期待。
啟示
外在飾物象徵情感聯繫,卻不保證內心了解。
古典詩透過自然與動作描寫,表達含蓄深情。
愛情的渴望常表現在微妙而細膩的觀察中。
《河廣》
1. 原文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誰謂宋遠、跂予望之。
誰謂河廣、曾不容刀。誰謂宋遠、曾不崇朝。
2. 注釋
1. 誰謂:誰說、誰認為。
2. 河廣:河流寬廣。
3. 葦:蘆葦。
4. 杭:渡河。
5. 宋:古地名,指對方所在之地。
6. 跂:踮起腳尖。
7. 予:我。
8. 曾不:根本不。
9. 容刀:容納一把刀,形容極其狹窄,實為誇張語。
10. 崇朝:整個早晨,形容時間不久。
3. 白話文
誰說這河寬得難以渡過?只要一根蘆葦就能渡過去。誰說宋地遙遠?我踮起腳尖就能望見那裡。
誰說這河寬?連一把刀都容不下。誰說宋地遠?不過半天時間就能到。
4. 總結
詩人藉由誇張與反詰,抒發對遠方戀人的思念之情,地理與時間在深情中被縮短為無障礙的距離。
啟示
思念能跨越空間與時間的限制。
情感的力量使遙遠變得咫尺可達。
誇張語氣增強詩意表達,流露真摯情懷。
《伯兮》
1. 原文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執殳、為王前驅。
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願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諼草、言樹之背。願言思伯、使我心痗。
2. 注釋
1. 伯:指女子所思念的男子。
2. 朅兮:勇猛果斷的樣子。
3. 邦之桀:國中的俊傑。
4. 殳:古代的一種武器,像長矛。
5. 前驅:在君主之前開道者,表示武勇。
6. 飛蓬:比喻散亂的頭髮。
7. 膏沐:潤髮的油脂。
8. 杲杲:明亮的樣子。
9. 首疾:頭痛。
10. 諼草:傳說中使人不忘的草。
11. 心痗:心痛、內心苦悶。
3. 白話文
那位伯啊,英俊勇武,是國中的豪傑。他手持武器,為國君開道在前。
自從他向東而去,我的頭髮亂如飛蓬。哪裡是沒有油膏梳理,只是沒有人值得我打扮。
雨下呀下,陽光終於明亮照耀。我願念著伯,即使頭痛也甘心。
哪裡能找到諼草,把它種在牆後?我願日夜思念伯,使我心中苦痛難耐。
4. 總結
詩中女子對一位勇武男子充滿思念,從外在的變化到內心的痛苦,展現相思的深切。
啟示
思念能改變人的容貌與心情。
真摯的情感超越表象,牽動心靈深處。
古人以自然、神話入詩,表達愛戀與不捨。
《有狐》
1. 原文
有狐綏綏、在彼淇梁。心之憂矣、之子無裳。
有狐綏綏、在彼淇厲。心之憂矣、之子無帶。
有狐綏綏、在彼淇側。心之憂矣、之子無服。
2. 注釋
1. 有:有一隻。
2. 狐:狐狸。
3. 綏綏:安詳柔順的樣子。
4. 淇:淇水,河流名。
5. 梁:橋梁。
6. 厲:水邊高地。
7. 側:旁邊。
8. 心之憂矣:心中憂愁。
9. 之子:那個人,指所思慕之人。
10. 裳:下身衣物。
11. 帶:腰帶。
12. 服:衣服。
3. 白話文
有一隻安詳柔順的狐狸,在那淇水的橋上。我的心中多麼憂愁,那人竟沒有穿著下裳。
有一隻安詳柔順的狐狸,在那淇水的岸邊高地。我的心中多麼憂愁,那人竟沒有繫上腰帶。
有一隻安詳柔順的狐狸,在那淇水的旁邊。我的心中多麼憂愁,那人竟沒有穿著衣服。
4. 總結
這首詩透過觀察狐狸的安詳模樣,反襯詩人內心的憂愁。詩人所憂的是一位衣不蔽體、生活困苦的人,流露出深切的關懷與惋惜,也反映當時社會對困苦者的同情。
啟示如下:
1. 詩人常以自然景物寄託情感,形成鮮明對比以抒發內心。
2. 關懷他人困境是人性中的善良體現。
3. 衣不蔽體的形象揭示了社會貧窮現象。
4. 同情與悲憫之心是詩經中重要的倫理精神。
《木瓜》
1. 原文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2. 注釋
1. 投:贈送。
2. 木瓜:一種果實,象徵贈品。
3. 報:回報。
4. 瓊琚:美玉一種。
5. 匪:不是。
6. 永:永久。
7. 好:友好、情誼。
8. 木桃:桃子。
9. 瓊瑤:美玉名。
10. 木李:李子。
11. 瓊玖:美玉名。
3. 白話文
你贈送我木瓜,我回贈你瓊琚。這不是為了回報,而是為了永遠保持我們的情誼。
你贈送我木桃,我回贈你瓊瑤。這不是為了回報,而是為了永遠保持我們的情誼。
你贈送我木李,我回贈你瓊玖。這不是為了回報,而是為了永遠保持我們的情誼。
4. 總結
這首詩透過互贈果實與美玉,象徵真摯的友情與深厚的情意。詩中強調贈禮不為回報,而是象徵彼此之間的長久友好關係。
啟示如下:
1. 真摯情誼不在於禮物價值,而在於彼此心意的交流。
2. 贈禮是維繫關係的媒介,也是情感表達的一種形式。
3. 強調友情的「永好」,體現古人對人際和諧的重視。
4. 優美簡練的詩句,展現詩經含蓄深遠的情感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