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往往伴隨著情緒,而情緒正是影響立場的大敵。
「Conviction introduces emotion, which is the enemy of oratory.」—《浴血黑幫》這句話原本出自談判與說服的語境,卻無比貼切地描述了投資決策中的一大陷阱:當投資變成「信仰」,理性就開始崩壞。

信仰型投資人,往往是自己最大的敵人
在投資的世界裡,「堅定信念」往往被誤解為成功的必備條件。然而,一旦這種信念混入了自我投射與情緒偏好,就容易讓投資人落入以下誤區:
- 執迷於特定股票,忽視基本面惡化
- 過度看多某個產業,無視宏觀風險變化
- 將過去成功經驗當成未來的「證明」
過度自信(overconfidence bias)與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是導致高資產投資人表現下滑的兩大主因,而這些心理偏差,往往來自「我堅信自己是對的」這種情緒性立場。
三項修煉,幫助投資人「去情緒化」決策:
- 用數據驗證信念,用紀律對抗情緒:每一個投資主張,都應經得起基本面、技術面與資金面三重驗證;信仰是主觀的,數據是中立的。
- 刻意建構「反對意見清單」:逼迫自己列出3個可能推翻當前持股觀點的風險因子,強迫自己與「自己不同意的觀點」對話。
- 定期進行「立場中立模擬」問自己:如果今天這檔股票是別人推薦的,而不是你研究來的,你還會願意買嗎?情緒離場,邏輯才會現身。
Tx3觀點:你不是市場的辯護者,你是投資回報的管理者
就像《浴血黑幫》裡的台詞提醒我們,立場一旦被情緒綁架,就無法有效說服他人。
而對投資人來說,情緒化的信仰不只無法說服市場,還會讓你在錯誤中加碼、在高點固執、在低點崩潰。
放下信仰,回到現實。市場不需要你相信,它只需要你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