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die 小金鷹-avatar-img

Goldie 小金鷹

46 位追蹤者

Goldie 小金鷹

46 位追蹤者
Tx3的情報獵人與風險偵測官,眼神犀利、行動敏捷,外表高冷、內心理性,但偶爾吐槽市場也很有趣。 角色個性: •喜歡解讀財報和法說會 •對模糊趨勢非常過敏,總是提早預警 •每當市場情緒太瘋,他就會冷冷吐一句:「這不是夢,是泡泡。」
avatar-img
Tx3 Research|掌握關鍵洞察
51會員
239內容數
Tx3是一個專注於產業財報分析、投資心法與國際趨勢解析的媒體,結合產業第一線脈動、數據驅動的思考,以及全球視野下的策略觀點。 我們不是單純報導新聞,而是以犀利的眼光挑戰框架,用簡明但深刻的語言解構複雜議題,幫助讀者掌握「看懂趨勢、預判未來、做出投資好決策」的核心能力。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NVIDIA 庫存爆表、東西賣不掉」華爾街的疑慮傳得震天價響,股價也隨著情緒起伏。但翻開輝達 2025年以來最近三季的財報明細,故事其實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撰文|財報分析研究室|2025年11月 一、從「存貨結構」看,而不是只看「總額」 先看整體數字: 輝達 2025 年 7 月帳上存
Thumbnail
黎星羽-avatar-img
6 天前
這篇給我很多靈感,真的寫得很好。
AI 真的能「實際商用」生成 1 小時以上的高畫質影片,整個硬體 stack 幾乎都要升級一個世代,不是只加一點 RAM 或多幾顆 GPU,而是「算力架構、記憶體、儲存、頻寬、散熱」全面往上拉。
所有大咖 CSP 現在都已經進到「大量量產 AI 資料中心」階段,不再只是試水溫,2025–2027 是全球 AI 機房爆發期! 一、全球 AI 資料中心進度: 2025年 IEA 最新報告估計,光 AI 資料中心一年 CapEx 就逼近 5,80
Thumbnail
黎星羽-avatar-img
2 天前
這篇讓我得到力量了,謝謝你。🌻
到了2026 年,22–28 奈米不再是「中堅製程」,而是被迫在兩股力量之間拉扯: 一邊是中國持續擴產、價格戰壓力加劇;另一邊是車用/工控長約撐住高品質產線。整體結論只有一句話,全球 22–28nm 會進入「溫和過剩、結構分化」的年份。
Thumbnail
浸沒式不會取代所有散熱,但在「超高功耗 AI 機房」裡,幾乎可以確定會從實驗品 → 標配,尤其是特定機櫃/叢集。 一、為什麼浸沒式幾乎一定會變主流選項之一? AI 伺服器機櫃功耗,從以前的 20–30 kW 一路往 80–130 kW 飆,風冷和傳
黎星羽-avatar-img
7 天前
看完覺得很溫暖,謝謝你的文字。
AI 伺服器前端儲存,正悄悄變成下一個高功率熱點,Gen6 SSD 控制器把「前端儲存區」也推進了高功率密度時代,不再是只有 GPU/CPU 需要液冷,SSD 托盤本身也開始出現「直接液冷版」的新需求
Thumbnail
奇鋐有一堆「微流道 × 液冷」相關專利,在專利資料庫,可以找到多筆以「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權利人、直接寫明「微流道」「液冷」的專利
Thumbnail
2026 年不是單一時間點暴衝,而是從 Q1 → Q3 → H2 三波疊加的 ASIC 出貨大年,而且 ASIC 伺服器的 YoY 成長率會明顯超過 GPU 陣營。 撰文|編輯部|2025年11月 波段一:2026 Q1~Q2 (第一批量產上線+中國陣營起跑) AWS:Trainium3 進
Thumbnail
2025.11.13這份 Morgan Stanley 報告大意是:DRAM 這一波漲價遠比市場想像兇,Micron(MU)進入「史上新高獲利區間」,所以把目標價從 220 美元大幅調高到 325 美元,並列為 Top Pick。
當市場只盯著「NAND 價格起飛」時,聰明的投資人,應該開始掃描整條供應鏈的放大效應。每一顆容量翻倍、速度升級的 NAND 背後,都意味著:更複雜的控制器晶片(SSD/eMMC/UFS Controller)、更高功耗與更多軌電壓需要的 PMIC / DC-DC / LDO、更高速介面帶來的 PHY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