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是動詞,而非「名詞」:《沒有小孩的她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圖片來源:金石堂

圖片來源:金石堂



每逢佳節與親人團聚,總是脫離不了被詢問結婚生子的問題,也造成了許多人的心理壓力與困擾,到底生不生小孩跟家庭是否圓滿有著什麼樣的關聯?不生小孩的女人難道人生就有缺憾嗎?


想起前陣子某位歌手與年紀比自己長的另一半結婚,不料在婚宴上卻遭到長輩當眾催生,完全不顧及這位新娘早已過了生育期,實在令人替這位新娘感到委屈且心疼。其實一位女性沒有生育的原因非常多重,可能是基於本身的意願,或是迫於現實的考量,亦存在內心對於未知的恐懼,而《沒有小孩的她們》這本書則是由歷史學家佩吉.海芬頓由自身出發,探討女性沒有生育的各種因素,以及大眾對於未生育女性所抱持的想法。


直至今日,仍然有許多人不認為女性可以自主選擇是否生育,而是把生育視為女性來到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任務,而不生育的女性也總是被批評為「自私」,彷彿她們不應該為了事業而盡全力,甚至不該貪圖個人享樂而無視國家社會的人口危機。


然而,是否生育在女性之間也似乎存在著一道鴻溝,當彼此談論的話題愈沒有交集,自然也拉開了物理上的距離,也因為生活上的經歷確實存在許多差異,而更難以彼此理解與認同,就如同書中所提及母親與非母親陷入「內戰」,而被詢問你站哪一邊的時候,是否與作者一樣去思索到底「哪一邊」的想法所為何來?難道非得要各自站隊,而不是尊重彼此的生育選擇?


很喜歡書中提到黑人、酷兒和原住民女性主義思想家說「母親」最好用來當作動詞,而非名詞的說法,也就是說母親是你正在做的事,而非單單只是身份的稱呼。而書中也提及「總是有辦法」這種說法空洞又不切實際,這讓我想到許多長輩總會如此勸說,並且以「孩子會帶財」來催生,但進一步詢問是否提供援助又得到沈默的答案,也凸顯了這種激勵人心的話語根本只是不負責任的言論。


我認為女性從古至今被剝奪的始終是「自由選擇」的權利,在生育的議題上,無論是墮胎的選擇、事業的選擇、不生育的選擇,似乎都很難只停留在個人的層面,而是上升到國家社會的發展,甚至需要由法律來制定規範,只因為女性擁有生育的能力,所以必須得背負更多的社會責任。


「生育率下降」是一場全球性的趨勢,而我們也確實見證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災難,以及更難以生存的經濟考驗,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地球上的人口已經突破八十億,加上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發展,已經對地球造成不小的負荷與影響,說不定人類日益下降的生育率也正是符合地球承載的現況,所以我們到底該從繼承子嗣的角度去看待,還是國家利益的視角,甚或是地球存亡的宏觀層面呢?


這本書以橫跨政治、歷史、經濟、社會、文化等多重視角來闡述女性的生育議題,也希望大眾能以更包容理解的心態去尊重女性的每一個選擇,而非粗暴地替任何選擇貼上自以為是的標籤,也期待國家社會能為有心想生育的女性創造更友善的政策與環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射手媽咪婷婷的沙龍
212會員
1.3K內容數
射手媽咪婷婷的 Premium
2025/04/30
你是否時常對自己感到懷疑,又或者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 其實一切取決於「信念」,當我們深信自己能力不足,事情就如我們預期的方向走,自然也就離夢想越來越遙遠。 《正念旅程》這本書是作者與十七歲女兒在前往愛爾蘭途中的親子對話,並且剖析思緒如何影響我們的感受與行動,而非他人的想法與感受,也
Thumbnail
2025/04/30
你是否時常對自己感到懷疑,又或者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 其實一切取決於「信念」,當我們深信自己能力不足,事情就如我們預期的方向走,自然也就離夢想越來越遙遠。 《正念旅程》這本書是作者與十七歲女兒在前往愛爾蘭途中的親子對話,並且剖析思緒如何影響我們的感受與行動,而非他人的想法與感受,也
Thumbnail
2025/04/29
當你做不完堆積如山的工作,你會採取什麼樣的行動? 我猜測多數人會選擇花更多時間來處理,於是工作超時所導致的後續問題讓我們的生活品質及身體健康出現危機。 如果可以,我們都希望可以少花點時間工作,而《慢速工作力》便是告訴我們其實並不需要瘋狂忙碌,也能讓我們的工作既有意義又同時具有價值
Thumbnail
2025/04/29
當你做不完堆積如山的工作,你會採取什麼樣的行動? 我猜測多數人會選擇花更多時間來處理,於是工作超時所導致的後續問題讓我們的生活品質及身體健康出現危機。 如果可以,我們都希望可以少花點時間工作,而《慢速工作力》便是告訴我們其實並不需要瘋狂忙碌,也能讓我們的工作既有意義又同時具有價值
Thumbnail
2025/04/26
相信許多人聽過「男兒有淚不輕彈」這句話,代表的是男性就必須要展現剛強的氣概,不能被人發現軟弱的一面。 也因為如此,養育男孩的標準注定與女孩不同,比如男孩不能喜歡粉紅色,或是玩娃娃會被取笑,都是對於男性有著既定的框架,也使得許多氣質較為不同的男性感到痛苦,甚至在成長的過程飽受霸凌。
Thumbnail
2025/04/26
相信許多人聽過「男兒有淚不輕彈」這句話,代表的是男性就必須要展現剛強的氣概,不能被人發現軟弱的一面。 也因為如此,養育男孩的標準注定與女孩不同,比如男孩不能喜歡粉紅色,或是玩娃娃會被取笑,都是對於男性有著既定的框架,也使得許多氣質較為不同的男性感到痛苦,甚至在成長的過程飽受霸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女人無論是否結婚,是否有小孩,都不應放棄工作,無論是何人要求不要上班在家照顧小孩,都不應妥協。不上全職至少也應有兼職。不要說什麼沒有選擇,選擇權永遠在自己手中。
Thumbnail
女人無論是否結婚,是否有小孩,都不應放棄工作,無論是何人要求不要上班在家照顧小孩,都不應妥協。不上全職至少也應有兼職。不要說什麼沒有選擇,選擇權永遠在自己手中。
Thumbnail
可是到了現在,我還是沒有生小孩的勇氣甚或是衝動,我想心理因素應該是害怕改變吧,害怕自己已經過習慣的生活有所改變,擔心經濟因素「因為負擔不起,我想要給小孩、給自己的生活」
Thumbnail
可是到了現在,我還是沒有生小孩的勇氣甚或是衝動,我想心理因素應該是害怕改變吧,害怕自己已經過習慣的生活有所改變,擔心經濟因素「因為負擔不起,我想要給小孩、給自己的生活」
Thumbnail
身為全職媽媽,最常被問到的就是:「妳整天都在家,不會很無聊嗎?」 問這個問題的人,百分之百都是女性,而且年齡層從30歲到75歲,都是孕育過小孩的女性,以一種羨慕但又輕蔑的姿態,彷彿在家帶小孩不僅對家庭沒有貢獻,而且還有著很廢的刻板印象。 尤其當他們得知小孩竟然還去上課的時候,更是用一
Thumbnail
身為全職媽媽,最常被問到的就是:「妳整天都在家,不會很無聊嗎?」 問這個問題的人,百分之百都是女性,而且年齡層從30歲到75歲,都是孕育過小孩的女性,以一種羨慕但又輕蔑的姿態,彷彿在家帶小孩不僅對家庭沒有貢獻,而且還有著很廢的刻板印象。 尤其當他們得知小孩竟然還去上課的時候,更是用一
Thumbnail
母親是世界上第一個和孩子建立連結的人,是神聖不可取代的存在,從生理到心理緊密相連,既甜蜜也痛苦,母親背負許多社會的框架及價值觀,犧牲在所難免,不斷地付出甚至筋疲力盡,過程難熬辛苦卻快樂著,這是大部分母親的常態,但也總有例外,不知道如何愛小孩,對小孩疏於照顧,或是過度的愛變成控制。
Thumbnail
母親是世界上第一個和孩子建立連結的人,是神聖不可取代的存在,從生理到心理緊密相連,既甜蜜也痛苦,母親背負許多社會的框架及價值觀,犧牲在所難免,不斷地付出甚至筋疲力盡,過程難熬辛苦卻快樂著,這是大部分母親的常態,但也總有例外,不知道如何愛小孩,對小孩疏於照顧,或是過度的愛變成控制。
Thumbnail
母親節對我來說一直都是思緒複雜的日子;一方面感謝、一方面懷念,還有很多很多思念。
Thumbnail
母親節對我來說一直都是思緒複雜的日子;一方面感謝、一方面懷念,還有很多很多思念。
Thumbnail
隨著年歲增長,對於性別傳統思維,我的想法已經不再那樣單一、那樣絕對,不再遇到和自己思想有差異的人就有形無形的封鎖他。我不再認為結婚就是對女性的綑綁、生小孩就是女性生命的犧牲。現在的我覺得,有結婚很好、沒有結婚很好,有小孩很好、沒有小孩很好。
Thumbnail
隨著年歲增長,對於性別傳統思維,我的想法已經不再那樣單一、那樣絕對,不再遇到和自己思想有差異的人就有形無形的封鎖他。我不再認為結婚就是對女性的綑綁、生小孩就是女性生命的犧牲。現在的我覺得,有結婚很好、沒有結婚很好,有小孩很好、沒有小孩很好。
Thumbnail
年過半百的聚會 最多的話題就是誰家娶媳婦、誰家嫁女兒、誰當了阿嬤、誰家有孫子滿月⋯⋯了 跟年輕人聊到少子化的問題跟原因 他們總是回答:養不起小孩啦 其實這是很現實的問題 依照現在的社會環境,能養活自己就不錯了 如果沒有長輩的支援,連結婚都不敢想 他們還自嘲是躺平族 這次跟朋友聊到一個
Thumbnail
年過半百的聚會 最多的話題就是誰家娶媳婦、誰家嫁女兒、誰當了阿嬤、誰家有孫子滿月⋯⋯了 跟年輕人聊到少子化的問題跟原因 他們總是回答:養不起小孩啦 其實這是很現實的問題 依照現在的社會環境,能養活自己就不錯了 如果沒有長輩的支援,連結婚都不敢想 他們還自嘲是躺平族 這次跟朋友聊到一個
Thumbnail
隨著時代演變,談戀愛、結婚、生子已經不再是一生中必然的過程。為此,從來沒有談過戀愛的人也並非少數。 然而,也不是所有人都樂於當個母單。為什麼不知不覺就走到這一步了呢?這次將介紹母胎單身男女特質,以及擺脫母單的方法。
Thumbnail
隨著時代演變,談戀愛、結婚、生子已經不再是一生中必然的過程。為此,從來沒有談過戀愛的人也並非少數。 然而,也不是所有人都樂於當個母單。為什麼不知不覺就走到這一步了呢?這次將介紹母胎單身男女特質,以及擺脫母單的方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