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身為女性的考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隨著年歲增長,對於性別傳統思維,我的想法已經不再那樣單一、那樣絕對,不再遇到和自己思想有差異的人就有形無形的封鎖他。我不再認為結婚就是對女性的綑綁、生小孩就是女性生命的犧牲。現在的我覺得,有結婚很好、沒有結婚很好,有小孩很好、沒有小孩很好。

近日一個和我同年齡的好朋友宜亭line我,跟我說時隔多年,她和男友的媽媽終於見面了。她說她知道這次見面避不了的話題一定是催婚,所以當她得知要和男友媽媽一同吃個飯時,她就已經在做心理準備該如何應戰。

       我:「所以妳有被逼婚嗎?」

       宜亭:「妳說呢? 當然啊! 和我媽一樣那個年代的人應該思想都差不多吧!」

       我:「喔,那妳怎麼回答?」

       宜亭:「我當然就是表面笑笑的迎合老人家啊! 妳也知道,我常常嘴巴說的跟心裡想的完全不一樣,哈哈哈!」

       我:「是啊!要不是我從小就認識妳,我也會覺得妳是一個溫柔、聽話又順從的人。」

       宜亭:「我看妳也不遑多讓嘛!」

       我:「哈哈哈! 那妳男友的媽媽說了什麼?」

       宜亭:「就很一般的話啊! 就說她不是要干涉我們什麼,說我們要不要結婚都無所謂,我們年輕人都有年輕人的想法,只是她覺得如果不趁早結婚生小孩,未來老了會後悔,生病了沒人照顧很可憐之類的我媽也會說的話啦!」

       我:「真的蠻有趣的耶! 老人家常說不要干涉,我們怎麼決定都沒差,但還是長篇大論一堆想要左右我們的想法。」

       宜亭:「對啊! 」「哎呀!這種場合我很習慣了啦!就說點老人家愛聽的,表面一下就好了。反正他們說他們的,我做我的。」(還給了我一個賊笑的貼圖)

       我:「看來妳很ok嘛! 以前遇到這種事情,妳都會立刻爆掉的……」

       這是我從小的好朋友宜亭,我們會成為好朋友是因為我們實在有太多相像的地方,例如對婚姻的看法。

       根據2022年底內政部統計,適婚年齡未婚率超過50%,且男女生未婚比率都比5年前的統計再增加,顯示出社會結構和社會價值觀的轉變。即使年輕一代對婚姻觀念有不同想法,但我想選擇不婚不生的他們一定經歷很多和老一輩人的拉扯和征戰,其中也包括宜亭和我。

      以前很年輕的時候(高中、大學時期),特別是大學階段,可能讀了英文系,接觸比較多西方文化的開放思維,也或多或少接觸一些英美文學的女性主義作家(註1),再加上研究所修了女性生態文學,也是一系列以女性角度發聲與批判的作品。因此,對於性別和社會添加給男性女性的傳統價值觀,我非常嗤之以鼻。記得大二期末考結束的晚上,和當時的男友約好到東區一家Lounge Bar喝酒聊天,男友問我今天考了什麼,我說考了美國文學,就這樣,誰也沒想到的,我竟然跟當時的男友在燈光酒色令人目眩神迷的Bar討論起美國文學,然後再討論到女性主義,然後變成了一場不歡而散的爭吵。

      我記得大四那年和這位交往三年的男友分手的理由是:他以為我是個乖巧的女孩,未來會是個賢妻良母,沒想到我那麼有個性……。如果此生有機會再遇到他,我想我會很有自信的跟他說:不好意思,15年過去了,我還是那麼有個性。

       後來也和某任交往過的男友因著對於性別價值觀的不同調,而分開、而分手;研究所時期也和一位學長爭論類似的問題而從此不再聯絡。

       宜亭男友的媽媽、宜亭的媽媽、我的媽媽、以及以上三位無緣的男性友人好像都來自同一個星球、吸著相同的空氣、吃著相同的食物、說著相同的話。他們都是傳統思想的代表,認為女性應該要怎樣怎樣,就是因為妳是女生。而我,特別是當時還年輕的我,怎麼可能接受這樣傳統價值對女性帶來的束縛,所以我極力反抗,用盡全力。

       隨著年歲增長,對於性別傳統思維,我的想法已經不再那樣單一、那樣絕對,不再遇到和自己思想有差異的人就有形無形的封鎖他。我不再認為結婚就是對女性的綑綁、生小孩就是女性生命的犧牲。現在的我覺得,有結婚很好、沒有結婚很好,有小孩很好、沒有小孩很好。

       在這邊我特別不寫「也很好」,如果我寫了: 有結婚很好、沒有結婚「也」很好,有小孩很好、沒有小孩「也」很好,這樣沒有結婚和沒有小孩的部分就會在潛意識驅使下向下低了一階。例如老一輩聽到有人生女兒時會說:「啊! 現在生女兒也很好啊!」怎麼聽起來好像生女兒是生不到兒子不得已接受的,就像臺語諺語說的: 無魚,蝦也好。好像生女兒這件事情是次級品的代表,令人不太舒服。

       無論男生女生,有結婚沒結婚,有小孩沒小孩,都是一樣的好,也是一樣的不好。因為人生沒有絕對,無論哪一種選擇,都是一體兩面,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壞。最重要的是,選了就要走下去,很多時候,路走了就是走了,很難回頭。「擇你所愛,愛你所擇」才能讓只有二分之一幸福的選擇更接近圓滿吧!

       其實從一個女性主義者到現在可以用比較中立的心態看待婚姻和社會價值觀,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前會為了媽媽加在我身上的枷鎖,認為女生就應該穿什麼樣的衣服、化什麼樣的妝、表現什麼樣的行為、說什麼樣的話、什麼年紀就該結婚、結了婚就該生小孩等等而生氣、而反駁。現在我不會了,因為我可以體會不同世代有不同世代的共同思維,媽媽那個年代的人就是生活在那樣的價值觀下,農業社會的他們長大了就該賺錢、年紀到了就該結婚、結婚完了就該生小孩、生到了女兒就該繼續生到有兒子。這讓我想起我國小最好的朋友家裡有三個姊姊一個弟弟,第四胎的她還是女兒,她的爸媽才會繼續打拼生下弟弟。現在想起來好像一切都懂了。

       因為爸媽的年代是那樣,大家都做一樣的事情,你不做,你就是異類,在那個傳統保守的世代,我相信大多數的人不會想要當和別人不一樣的人。想到這裡,每當我的媽媽又在為了我都這麼老了怎麼還不結婚、不生小孩在碎碎念或是情緒勒索時,我會先築起一道情緒界線,然後再慢慢聽她說、聽她唸,過程中,我會不時迎合媽媽的情緒,附和她的話,如果情勢開始緊張起來,我就會說:「好,我有在規劃,妳不用擔心。」這句話蠻好用的,「我有在規劃」在我的想法是,對,我的規劃是目前還沒有這個規劃,但是在媽媽心中,她的詮釋可能是: 太好了!我的女兒終於想通了!費了我那麼多唇舌,終於沒白費。(然後媽媽就會起身去睡覺了!)

       非不得已,我不是個喜歡正面吵架的人,因為太累。而且每次幾乎都會是兩敗俱傷,即使是吵贏的那方也是輸的。在這種很難回應的場合,我漸漸學會心、口、腦不一,嘴巴可以盡我所能說出對方想聽的話,心可以不慌不忙的把我不接受的話擋在外面,不讓他們走進我心裡,而大腦更是厲害,可以立刻辨識現在要先幫嘴巴說好聽的話還是要先幫心過濾。總之,老一輩有他們的想法,我有我的因應之道。我不完全順從他們,卻也不完全違背他們。

       宜亭的故事和我自己的經歷,讓我想起一部林依晨飾演的偶像劇《我可能不會愛你》,劇中林依晨飾演一位剛過30歲未婚的職場女強人程又青,有一幕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有一天程又青的大嫂來找又青抱怨和討論自己的家務事(這次大嫂要跟又青的哥哥離婚),大嫂看著又青剛從公司趕來,身上穿著幹練的OL服裝,一頭棕色長捲髮俐落盤起,踩著一雙散發氣勢的高跟鞋叩叩叩前來,她羨慕極了。以下是劇中經典對話重現:

       又青:「大嫂羨慕我什麼?」

       大嫂:「很多啊! 妳有一份不錯的工作,每天穿得漂漂亮亮上班,自己賺錢自己用。想吃點好的,約幾個朋友打個牙祭。要是我沒嫁給妳哥,我現在也跟妳一樣,過著單身貴族的自在生活。」

       又青:「嗯,人總會羨慕自己沒有的。可是大嫂,妳知道妳擁有什麼嗎?」

       大嫂:「擁有什麼?」

       又青:「妳擁有一個,照著三餐打電話,只是為了幫我哥向妳道歉的婆婆。妳還擁有一個… 擔心你們離婚以後,萬一他不能跟著妳,想到妳一個人哭沒人安慰而難過到失眠的可愛兒子。」

       又青:「大嫂大概不知道吧? 好想吃麻辣鍋,卻老是找不到伴。買了一大堆會讓自己後悔的東西,為的只是發洩心裡的寂寞。朋友的老婆、女朋友,總是把妳當假想敵。而當有人問妳:『怎麼還沒結婚呢?』,就想一個飛踢過去。一到了聖誕節、情人節,心裡就會有莫名的空虛感。這些林林總總的失落,都是我…『單身貴族』生活的絕部分。生活並不完美,但並不代表它不美! 大嫂,多看看妳生活當中美的部分吧,否則,我們永遠會有羨慕不完別人的人生。」

    這段對話讓我反覆回味,特別是那句「人總是羨慕自己沒有的」,也意味著在感情及婚姻中,無論選擇結不結婚、生不生小孩,都有一定的優缺點,沒有一定的完美。

       我沒有不結婚,只是我不喜歡在他人壓力和逼迫下結婚,越逼我就越不結(註2)。 我也不覺得不結婚會後悔,我只怕在我還沒準備好就去做,我才一定會後悔。我可是很反骨的,雖然大多數不太認識我的人都覺得我是個乖女孩(應該是臉會騙人的關係),所以我應該是…有著天使的臉孔、魔鬼的……內心!

       我希望我做的每個決定都是由我的「心」深思熟慮後去做的,而不是迎合長輩開心、社會價值、他人期待。我想,如果等到哪天,親近的長輩們、三姑六婆的鄰居們、一起等公車的陌生阿婆們和愛八卦的早餐店阿姨們不再說「妳怎麼還不結婚」的時候,也許就是我想結婚的那天。

 

 





註1: 例如Virginia Woolf, Charlotte Brontë, Edith Wharton, Jane Austen等等,其中Edith Wharton的The Age of Innocence是我心中最愛英美文學第一名,翻拍成的電影從大學到現在看了超過10次,而且越長越大越能體會電影中的每個角色詮釋。

註2: Jack Brehm提出的「心理抗拒論(Psychological reactance)。Jack Brehm認為自由和自主對於人類意義重大,因此當一個人感到自由被限制或被威脅到了,他就會選擇做出相反的事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很不童話。故事
30會員
36內容數
經歷很多焦慮憂鬱和強迫性思考的我,因為寫作,我重生了。
很不童話。故事的其他內容
2025/03/03
一邊看著這篇故事,一邊打字的同時,時間似乎又把我從現實拉回到了國三升高一的那個午後、那頓午睡,和那個初吻。 當時的年少輕狂歷歷在目,打字打到越後面時,心就好像又回到了當下的衝動和氣憤,那個無法原諒學長腳踏兩條船的小學妹。  
Thumbnail
2025/03/03
一邊看著這篇故事,一邊打字的同時,時間似乎又把我從現實拉回到了國三升高一的那個午後、那頓午睡,和那個初吻。 當時的年少輕狂歷歷在目,打字打到越後面時,心就好像又回到了當下的衝動和氣憤,那個無法原諒學長腳踏兩條船的小學妹。  
Thumbnail
2025/02/26
我想,人格也許變動幅度不大,但是人是彈性的。
Thumbnail
2025/02/26
我想,人格也許變動幅度不大,但是人是彈性的。
Thumbnail
2025/02/06
讓我們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對酒當歌,唱出心中喜悅,轟轟烈烈,把握青春年華。
Thumbnail
2025/02/06
讓我們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對酒當歌,唱出心中喜悅,轟轟烈烈,把握青春年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女人無論是否結婚,是否有小孩,都不應放棄工作,無論是何人要求不要上班在家照顧小孩,都不應妥協。不上全職至少也應有兼職。不要說什麼沒有選擇,選擇權永遠在自己手中。
Thumbnail
女人無論是否結婚,是否有小孩,都不應放棄工作,無論是何人要求不要上班在家照顧小孩,都不應妥協。不上全職至少也應有兼職。不要說什麼沒有選擇,選擇權永遠在自己手中。
Thumbnail
這像是個情境題,看完後你能比較同理誰呢? 又該如何處理這樣的問題? A在離職後的3月,又與論及婚嫁的同居男友分手,身在異地,頓時沒了去處,家裡整天吵吵鬧鬧的母親更不是她的避風港,令她完全不想回家投靠父母,她馬上想到了爸媽的大學同窗好友邱阿姨也住在這城市,每年逢年過節都有去拜訪,小時也都喊乾爸乾媽長
Thumbnail
這像是個情境題,看完後你能比較同理誰呢? 又該如何處理這樣的問題? A在離職後的3月,又與論及婚嫁的同居男友分手,身在異地,頓時沒了去處,家裡整天吵吵鬧鬧的母親更不是她的避風港,令她完全不想回家投靠父母,她馬上想到了爸媽的大學同窗好友邱阿姨也住在這城市,每年逢年過節都有去拜訪,小時也都喊乾爸乾媽長
Thumbnail
不分年齡差距、不管國籍種族,更不用說性別星座,只要是情人相處就會有情緒問題,不可能天天上演你儂我儂、甜言蜜語的情節,所以即使俗話說:「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也難免會有嘻笑怒罵、口出惡言的時候;打打罵罵教孩子,吵吵鬧鬧過日子,知輕重有分寸就好。這些日常往往是將來點點滴滴的串串回憶。 說起人類
Thumbnail
不分年齡差距、不管國籍種族,更不用說性別星座,只要是情人相處就會有情緒問題,不可能天天上演你儂我儂、甜言蜜語的情節,所以即使俗話說:「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也難免會有嘻笑怒罵、口出惡言的時候;打打罵罵教孩子,吵吵鬧鬧過日子,知輕重有分寸就好。這些日常往往是將來點點滴滴的串串回憶。 說起人類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許多女性面對結婚以後的角色轉變,以及在家庭中忍耐與付出的境況。同時也提醒男性在家庭中應該更多照顧自己的妻子。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許多女性面對結婚以後的角色轉變,以及在家庭中忍耐與付出的境況。同時也提醒男性在家庭中應該更多照顧自己的妻子。
Thumbnail
Adai曾跟我說,如果可以回到從前,她會選擇不婚...。 這個我懂,她本來就是那種能力很強的女子,結了婚之後,會有婆家的交際應對,養兒育女要花心思,賺來的錢還要為子女繳學費或其他必要支出,可以留給自己創業進修的資金相對就少了,等到子女長大成人之後,是否還有三十歲的衝勁? 卻已是年近半百的中年人士.
Thumbnail
Adai曾跟我說,如果可以回到從前,她會選擇不婚...。 這個我懂,她本來就是那種能力很強的女子,結了婚之後,會有婆家的交際應對,養兒育女要花心思,賺來的錢還要為子女繳學費或其他必要支出,可以留給自己創業進修的資金相對就少了,等到子女長大成人之後,是否還有三十歲的衝勁? 卻已是年近半百的中年人士.
Thumbnail
本書作者寫下提出媳婦辭職信後,所發生的事和做的決定,以過來人的經驗,給被綑綁於媳婦、妻子、母親角色裡的女性們一些建言。
Thumbnail
本書作者寫下提出媳婦辭職信後,所發生的事和做的決定,以過來人的經驗,給被綑綁於媳婦、妻子、母親角色裡的女性們一些建言。
Thumbnail
隨著年歲增長,對於性別傳統思維,我的想法已經不再那樣單一、那樣絕對,不再遇到和自己思想有差異的人就有形無形的封鎖他。我不再認為結婚就是對女性的綑綁、生小孩就是女性生命的犧牲。現在的我覺得,有結婚很好、沒有結婚很好,有小孩很好、沒有小孩很好。
Thumbnail
隨著年歲增長,對於性別傳統思維,我的想法已經不再那樣單一、那樣絕對,不再遇到和自己思想有差異的人就有形無形的封鎖他。我不再認為結婚就是對女性的綑綁、生小孩就是女性生命的犧牲。現在的我覺得,有結婚很好、沒有結婚很好,有小孩很好、沒有小孩很好。
Thumbnail
交往了五年,倆人在二十八歲時結婚。 再來,被催生兩年,老一輩覺得結婚了,接著就是要生小孩。但是,他們不願意,一直封印了兩年,解封後就做人成功,她在夫妻倆的期待下,來當他們的孩子。
Thumbnail
交往了五年,倆人在二十八歲時結婚。 再來,被催生兩年,老一輩覺得結婚了,接著就是要生小孩。但是,他們不願意,一直封印了兩年,解封後就做人成功,她在夫妻倆的期待下,來當他們的孩子。
Thumbnail
隨著時代演變,談戀愛、結婚、生子已經不再是一生中必然的過程。為此,從來沒有談過戀愛的人也並非少數。 然而,也不是所有人都樂於當個母單。為什麼不知不覺就走到這一步了呢?這次將介紹母胎單身男女特質,以及擺脫母單的方法。
Thumbnail
隨著時代演變,談戀愛、結婚、生子已經不再是一生中必然的過程。為此,從來沒有談過戀愛的人也並非少數。 然而,也不是所有人都樂於當個母單。為什麼不知不覺就走到這一步了呢?這次將介紹母胎單身男女特質,以及擺脫母單的方法。
Thumbnail
打開FB看見一個大家都不意外的話題~ 一個50歲的媽媽問~女兒決定結婚,但只要去登記,想把結婚要花的錢省下來,因為以後要花錢的地方很多,媽媽認為...女兒家一輩子一次的婚禮,就這麼省略了,就好像跟人家跑了一樣,沒個像樣的婚禮,一直覺得女兒以後一定會後悔,上網詢問大家的看法。 其實,最近才剛參
Thumbnail
打開FB看見一個大家都不意外的話題~ 一個50歲的媽媽問~女兒決定結婚,但只要去登記,想把結婚要花的錢省下來,因為以後要花錢的地方很多,媽媽認為...女兒家一輩子一次的婚禮,就這麼省略了,就好像跟人家跑了一樣,沒個像樣的婚禮,一直覺得女兒以後一定會後悔,上網詢問大家的看法。 其實,最近才剛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