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下車前都會有點心跳加速。
不是因為人生多刺激,而是因為停車費又漲了。
內湖、信義、台中七期,甚至新北某些區,1小時破百的停車費已經不稀奇。
這種價格以前叫「代客泊車」,現在叫「自助破產」。
但漲價背後不是空氣作祟,是一整套看不到人的停車邏輯,
甚至還有公司已經悄悄登上股市,在你停車的時候默默收租。
🚗 台灣常見停車業者,你應該都看過
業者背後公司/特色說明
TIMES日本「Park24」集團,擴張快、無人化、精算準
嘟嘟房建榮交通,老字號、策略彈性強、在地化經營
歐特儀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派,做智慧停車系統與管理
新光保全搭配新光集團資源,經營住宅與商辦停車場
台灣聯通結合交通、保全、代客服務,遍佈大樓與住宅區
凱士士自營品牌,出現在百貨、機場、鬧區附近
7-ELEVEN 停車場統一集團活用旗下資源,常與門市整合
💰 停車場的營收邏輯,其實超級硬派
- 無人化經營 = 降低人事成本
- 地點選得好 = 時間就是錢
- 彈性定價 = 時段差價最大化利潤
- 長租空地 / 公私合作 = 壓低成本拿高報酬
- 系統化經營 = 可以同時控很多塊地(而且你還不知道他們是同一家)
🧊 冷知識時刻|這些事情你可能從來沒想過
📌 冷知識1|停車場不是賣「空間」,是在賣「時間切片」
一格車位一天可以停 5 次、10 次不同的車,每一分鐘都是錢。 比起一次收租的房東,它是用「高頻小額」高速收現。
📌 冷知識2|無人停車場會「看天氣」漲價
有些業者導入動態定價系統,遇到下雨天、演唱會、連假或週五晚上,價格就會自動上調。 你不是在付停車費,你是在跟「演算法」對賭。
📌 冷知識3|企業包月才是穩定現金流來源
很多市中心停車場其實不是靠臨停賺錢,而是被整批出租給附近辦公室員工。 你看到的空格,早就被月租客霸佔好幾輪了。
📊 投資角度,這些停車格其實是「現金機器」
- TIMES 背後是日本上市公司 Park24(4666.T)
2024年市值約 700億日圓,佈局全球 - 歐特儀為未上市公司,營收近年穩定上升,並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如日本)
- 其他業者大多未上市,但多與大企業集團有關聯,如新光(新光保全)、統一(7-ELEVEN停車場)等
結語|你停的,不只是車,是一家公司的營收
從巷口 20 元/hr 漲到市中心 100 元/hr,
你以為只是城市越來越擠, 其實背後是一整套極致運算與成本控制的結果。
投資不是只看EPS和殖利率,
懂得觀察生活裡那些「默默賺很大」的角落,才是散戶翻身的起點。
🔍 下次你停車時,別只看收費金額,
不妨也查查看:「這家公司股票現在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