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模型幻覺 vs 語言結構性重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當AI語言模型開始「看見」不存在的事物

在現今AI人工智慧的語境中,「模型幻覺(hallucination)」1 指的是AI模型生成了看似合理但實際上錯誤或虛構的內容。這種現象揭示了AI在語言生成過程中的一個核心問題:它們可能會自信地提供不正確的資訊。


<轉引本文/改編本文請標註作者(Hsiao-Hsuan Chang, 2025)以及附上本文連結>


一、OpenAI 對「模型幻覺」的定義與觀察


OpenAI指出,語言模型有時會產生不正確或無根據的回答,這種問題被稱為「幻覺」。這些幻覺可能源於模型在訓練過程中學到的錯誤模式,或者是在面對不熟悉的輸入時,試圖生成最可能的輸出而非最正確的答案。2

而其中也提到使用SimpleQA來測量大型語言模型的校準這件事,衡量校準的方式是使用者給予較有信心的答案。就此概念來看,使用頻率越高的模型可能因此響應它的準確度。3


二、語言結構性重建的策略性實踐


與AI模型幻覺不同的是,一種有意識地採取語言結構式重構的型態。重構者會對於語境本身有深入理解並重組語言結構,來促使受眾反應與理解其欲表達的的核心議題。

通常語言結構重建者會思考以下因素來作為實踐

 ●  語境的適配性:確保語言使用符合當前的社會文化背景,也就是說語境是能直觀可理解的。即使是專業領域也應該是該專業領域能直觀理解的語境。例如相關於商業、生活、動漫、哲學、程式語言等。

 ● 受眾的認知結構:由於結構重建者對於該語境本身有深入的理解,故能夠在理解受眾的知識水平和期望之下,配合受眾以調整語言的複雜度和轉換為不同的表達風格。

 ● 語言的策略性:結構重建者通常是為使用語言來達成特定的溝通目標,如說服、啟發、說明或動員,所以在核心概念上會有其一致性,並有促發行動動機。

這種語言語結構性重建是一種主動的、策略性的語言實踐,與AI模型的被動生成會形成明顯的對比,因為AI語言模型的展現型態是一種收斂與吸收,而語言結構性重建往往會展現彰顯與外展的特質。


三、仿冒式語言語結構性重建:目前AI模型幻覺定義的最大挑戰


AI語言模型在生成內容時,是可以模仿語言語結構性重建者的語言風格和結構,但會明顯缺乏其背後的策略性和語境敏感度,這是由於模仿者可能不了解該語境之下的真實意義或核心價值。但這種模仿可能導致以下問題:

● 語境錯配:因為AI在生成的內容時,可能不了解該語境背後的深度或意義,導致誤解或產生一種只要外匡沒有深度內涵的文案,這種情境下會只有該領域的專業者能看得出來。

● 缺乏策略性:因為模仿者通常會以流量或自我彰顯為目的,無法根據溝通目標調整AI的語言策略,所以可能無法有效達成溝通目的,有時甚至會產生誤導作用。

● 語言的僵化:由於仿冒式語言語結構性重建者可能缺乏靈活性,無法適應動態變化的需求,所以可能不斷地重複無意義或不能理解的關注訴求。

仿冒式語言語結構性重建會是目前AI模型幻覺定義的最大挑戰。因為語言結構重建者通常在建構語言是有主幹發展期脈絡,而不是將規則框架複製貼上換一種語言來模仿。


四、低門檻識別(四個直覺判斷法)


Q1:這讓我感到更清晰還是更迷惑?

Q2:我能否在這個內容主幹中,發展出自己的一套邏輯想法?

Q3:內容持有者是否讓人感到能對內容有責任感?

Q4:互動中是否能感到結構式引導?還是越來越迷?


以上內容為本人近期對AI倫理與責任的觀察歸納觀點,非技術取向內容。




----------------------------------

資料來源

1 Wikipedia. Hallucination (artificialntelligenc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allucination_(artificial_intelligence)

2 TechCrunch. (2025). OpenAI’s new reasoning AI models hallucinate more.
https://techcrunch.com/2025/04/18/openais-new-reasoning-ai-models-hallucinate-more/

3 OpenAI. (2024). Introducing SimpleQA.
 https://openai.com/index/introducing-simpleqa/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nna个策略共構視角
2會員
5內容數
擅長解構與建立系統性商模策略,規劃落地方案 專注於行銷、管理、動物福利、ESG、社會創新 唸過法律系/哲學所/非營利管理所 這裡紀錄我對世界的觀察方式 ----------- 嘿!我不是來替你解題的 我是來重新描繪題目的人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AI生成圖片是一個挑戰性的任務,雖然AI能理解文字需求,但仍無法完全想像心中的理想畫面。使用中文描述AI的生成效果約為5成到6成,而加入擬人化的描述可以讓AI更好地理解需求。無論如何,AI生成圖片仍面臨許多挑戰,需要更多的研究與嘗試。
Thumbnail
AI生成圖片是一個挑戰性的任務,雖然AI能理解文字需求,但仍無法完全想像心中的理想畫面。使用中文描述AI的生成效果約為5成到6成,而加入擬人化的描述可以讓AI更好地理解需求。無論如何,AI生成圖片仍面臨許多挑戰,需要更多的研究與嘗試。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人工智慧(AI)及機器學習(ML)的基本概念和關係,探討了數據在機器學習中的重要性,以及深度學習和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應用。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人工智慧(AI)及機器學習(ML)的基本概念和關係,探討了數據在機器學習中的重要性,以及深度學習和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應用。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雖然人工智慧可以提供大量參考答案,但缺乏感知和直覺,無法主動發現不尋常的情況,因此仍需要人腦確認和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同時強調了發現奇怪之處、與人溝通、發現問題點、詢問AI並總結出答案的能力和實作的能力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雖然人工智慧可以提供大量參考答案,但缺乏感知和直覺,無法主動發現不尋常的情況,因此仍需要人腦確認和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同時強調了發現奇怪之處、與人溝通、發現問題點、詢問AI並總結出答案的能力和實作的能力的重要性。
Thumbnail
生成式AI(Generative AI)能夠創造新內容和想法,包括對話、故事、圖像、視訊和音樂等。本文將介紹幾種生成式AI模型,以及其在設計製造、教育、客戶服務、媒體與娛樂、市場營銷領域的應用和風險。然後就生成式AI的應用,設計製造、教育、客戶服務、媒體與娛樂、市場營銷等相關領域提供了一些示例。
Thumbnail
生成式AI(Generative AI)能夠創造新內容和想法,包括對話、故事、圖像、視訊和音樂等。本文將介紹幾種生成式AI模型,以及其在設計製造、教育、客戶服務、媒體與娛樂、市場營銷領域的應用和風險。然後就生成式AI的應用,設計製造、教育、客戶服務、媒體與娛樂、市場營銷等相關領域提供了一些示例。
Thumbnail
AI 是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的縮寫。它指一種模擬、模仿人類智能的技術與系統。主要使機器能夠執行需要人類智慧才能完成的任務。應用於各領域,包括自動駕駛車輛、語音助手、推薦系統、金融分析、醫學診斷、工業自動化等。不僅可提高效率和準確性,還可解決複雜的問題和挑戰。
Thumbnail
AI 是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的縮寫。它指一種模擬、模仿人類智能的技術與系統。主要使機器能夠執行需要人類智慧才能完成的任務。應用於各領域,包括自動駕駛車輛、語音助手、推薦系統、金融分析、醫學診斷、工業自動化等。不僅可提高效率和準確性,還可解決複雜的問題和挑戰。
Thumbnail
生成式AI(Generative AI)是近年來人工智慧領域中備受矚目的技術之一。它以機器學習為基礎,通過學習大量數據中的模式和關係,能夠生成各種新的內容,涵蓋文字、圖像、音訊等多個領域。本文將深入探討生成式AI的原理、優缺點以及應用範疇。
Thumbnail
生成式AI(Generative AI)是近年來人工智慧領域中備受矚目的技術之一。它以機器學習為基礎,通過學習大量數據中的模式和關係,能夠生成各種新的內容,涵蓋文字、圖像、音訊等多個領域。本文將深入探討生成式AI的原理、優缺點以及應用範疇。
Thumbnail
AI 創作內容 (AIGC) 技術突飛猛進,人類已經越來越難辨識眼前所見照片、影片的真實度。為了讓使用者可以區別哪些是由 AI 產生的「非真實內容」,進而信任圖片的真實性,如:微軟、Adobe、Google、Midjourney、Nikon…等 AI 技術大廠紛紛建立起 AI 內容識別技術,幫助使用
Thumbnail
AI 創作內容 (AIGC) 技術突飛猛進,人類已經越來越難辨識眼前所見照片、影片的真實度。為了讓使用者可以區別哪些是由 AI 產生的「非真實內容」,進而信任圖片的真實性,如:微軟、Adobe、Google、Midjourney、Nikon…等 AI 技術大廠紛紛建立起 AI 內容識別技術,幫助使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