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很快地把羅振宇的《成大事者不糾結》看完,意外地蠻喜歡的。
書中幾個歷史人物的故事都被羅振宇描繪地很生動,包含清朝的張廷玉、曾國藩、雍正皇帝等,或是西方的拿破崙三世、盧梭等。其中我很喜歡的一篇是透過曾國藩的故事衍生出的論點。為人處世切忌『目光遠大』,一定要『鼠目寸光』,把眼下該辦的事辦好。這樣所有的矛盾,都會在你往前走的過當中自然化解掉。
雖然「鼠目寸光」是個貶抑詞,但羅振宇用在這其實有另一層涵義:「我就處理眼下這一件事,處理好就好,不考慮周邊的第二層、第三層博弈關係」。羅振宇認為這反而是當你處在一個亂局、變局中最聰明的方法。
有時候我們在一個亂局中,可能是殺戮的職場、可能是一段盤根錯節的人際關係、甚至可能是一件事,而這件事牽扯進多方人士間的利害關係。身處其中的我們,第一反應也許會開始巧弄心計、各有各的盤算,害怕在這場亂局中被陷害、吃虧;然而,當大家都這麼做的時候,羅振宇替我們指出了另一條方向。
下面這段小故事我也很喜歡。
有一則禪宗故事,有個小和尚和老和尚。
小和尚:「師父,你年輕的時候都幹些甚麼呀?」
師父:「我就是砍柴、挑水、做飯。」
小和尚:「那你得道開悟之後,你都幹些甚麼呀?」
師父:「我還是砍柴、挑水、做飯。」
小和尚:「那有甚麼區別呢?你活了一輩子也沒什麼進步啊?」
師父:「不對,有進步。我年輕的時候是砍柴的時候想著挑水,挑水的時候想著做飯。現在呢,我開悟了,,我現在砍柴的時候就砍柴,挑水的時候就挑水,做飯的時候就做飯。」

最後羅振宇也引用了曾國藩的一句話:「未來不迎,當時不染,過往不戀。」
未來發生的事情,我不迎上去想它;當下正在做的事情,不讓它雜亂,要做甚麼就專心做甚麼;當這件事情過去了,我絕不留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