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台南柳營,我第一個想到的是牛奶的故鄉、鮮乳的產地,但這次要造訪的地點和鮮乳完全沒有關係。
據說明朝末年,鄭成功時期設立一個「查測田畝」的官衙於現在的柳營,因此早期稱為「查畝營」。到了日治時期,因為查畝營地名不雅,因而冠上地方望族劉家的姓,於是成為劉營,取日語音譯為「柳營」。
- 劉家古厝
建於1890年的柳營劉家宗祠,又稱「劉家古厝」,興建於清光緒年間,整體建築風貌有著濃厚的地方特色。這是座屋齡已高達一百多年的老四合院,除了是柳營劉家人祭祖用的祠堂,同時也是台南的老建築。祠堂前的大院子,平常都提供給鄉民們跳舞、打拳或是舉辦活動時的會場。

祠堂兩側的屋簷下,有兩個浮雕是獅子啣著東西的造型,分別是右側屋簷的「獅啣八卦」與左側屋簷的「獅啣劍」,據說這兩個浮雕具有避邪的功用。

左側屋簷的「獅啣劍」浮雕




劉家曾出過兩位文舉人與一位武舉人,所以古厝內有「文魁」、「武魁」的匾額,古厝前則有「舉人旗杆」。



「舉人旗杆」又稱作「楣」,古時候考中「舉人」、「進士」、「翰林」的人,便可以在自己家中立起楣杆,既可光耀門楣,也能激勵其他學子。
而有些家庭為求考試順利,會在臨考之前,自行在家門前先豎起一根楣杆。如果中舉,就不用把旗杆撤走;反之,就要把旗杆撤下,稱作「倒楣」,亦即「倒霉」的由來。

古厝前的「舉人旗杆」
- 劉啟祥美術紀念館
台灣知名畫家劉啟祥先生,出身於柳營劉家,為地方上有名望的鄉紳家族,也是早期畫壇中少數留日又留法的畫家。就讀於台南柳營公學校時,受到美術老師陳庚金的賞識,開啟了他學習繪畫的興趣。之後考入日本東京的美術學校,又前往法國巴黎遊學作畫,這段時間主要都在羅浮宮臨摹名畫。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舉家自日返台,居住於柳營故居。

從大門一進去,會先經過右手邊這棟黃色的房子,這裡曾是劉啟祥作畫的畫室,現在已改為咖啡館,成為「畫室咖啡」。

畫室咖啡

這棟典雅的百年和風洋樓,約建於1910年代,是獨棟的二層洋樓,由劉啟祥父親所建。這裡曾是劉啟祥的故居,後來因劉啟祥舉家搬遷到高雄,這棟房子因閒置多年損壞嚴重,之後台南市府補助經費進行整修,才又以嶄新的風貌重新呈現,成為「劉啟祥美術紀念館」,提供民眾免費參觀,目前已是柳營地區重要的文化地標。


劉啟祥早期作品受野獸派、印象派畫風影響,專長油畫,並且以人物畫為主。其作品曾入選日治時期台灣美術展覽會,並榮獲文化部頒發資深藝術家殊榮,奠定台灣美術史重要地位。後期全力投注於創作與教學,並持續推動展覽,培育在地藝術家,也被譽為「高雄西畫之父」。








美術館後方,面對馬路的紅磚圍牆旁,竟然看到久違的水果,是一小片甘蔗叢,而且還是少見的製糖用白甘蔗。
現在市場上幾乎已經看不到這種水果了,印象中,甘蔗都是一整支放在路邊賣,有人要買時老闆就會現削皮,然後切成小段。雖然從以前就覺得啃甘蔗是一件很麻煩的事,尤其時常要考驗牙齒的咬合強度,所以不太喜歡吃甘蔗,但卻蠻喜歡不需費力啃,直接用機器榨出來的甘蔗汁,那種冰涼又帶著甘庶香氣的甜甜味道。

甘蔗又分為:
「白甘蔗」:莖皮呈青白色,莖細皮硬,水分少,糖分高,甜度約22度,所以是製糖的品種,可用來製糖或熬湯。
「紅甘蔗」:莖皮呈紫紅色,莖粗皮脆,水分多,糖度低。甜度約12.5度,所以是食用的品種,普遍用來作為鮮食,或是榨汁飲用。
甘蔗主要含有蔗糖、葡萄糖及果糖,甘蔗汁生飲性甘寒;加熱則性轉溫,有補益功效。


要離開美術館時,在大門的入口處,看到了一隻酷酷的貓。


- 吳晉淮音樂紀念館
一代音樂大師~吳晉淮,對台灣本土歌謠音樂貢獻卓越,生平創作了兩百多首歌曲,即使不認識他,也聽過這些歌,像是「關仔嶺之戀」、「暗淡的月」、「恰想也是你一人」、「嫁不對人」、「不想伊」等歌曲。
1916年出生的吳晉淮,12歲即遠渡日本學習音樂,專攻古典吉他,1950年代吳晉淮回台,成為當時與洪一峰、許石、文夏等人齊名的流行巨星。職業生涯後期更轉為唱片製作人,對於近代台語歌曲,有著不可抹滅的貢獻。
現在其故居已改建為「吳晉淮音樂紀念館」,館內常態展示吳晉淮的樂譜手稿、吉他及相關文物,成為了後人景仰和追念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