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台南中正路一帶的新化老街,建於日治時期,是當時重要的政經中心,也是商賈雲集的繁華地帶。因此興建了大批洋樓、街屋,形成繁榮的商店街,而又以巴洛克式建築風格為其特色。

雖然知道老街上有很多介紹的美食,但因為停留的時間有限,能不能看到網路上介紹的美食,就隨緣吧。因為同行的媽媽吃素,所以沿路上一直在找素食,放眼望去,沒看到任何素食的招牌,如果真的沒辦法,就只能打算去便利商店吃午餐(笑),裡面一定有素食者可以吃的東西。
絶望之際,看到旁邊賣菜的阿姨,想說不然問一下當地人,或許知道哪裡有素食。果然賣菜的阿姨說,過馬路對面的巷子,走到底就有一家素食 ..... 真的太感謝她了。
走到巷底,果然就看到了「老街素食」的招牌,而且口味還意外的非常好吃。


點了「什錦菜湯 」和「什錦湯意麵 」、燙青菜和滷味拼盤,湯頭是屬於偏清甜,但不會過鹹的口味,加上菇類和多種蔬菜,真是健康又飽足的一餐。

吃完午餐要走回集合地點時,發現了網路上有人推薦的「新化老攤」雞蛋糕和茶葉蛋,雞蛋糕熱熱的吃,外皮有酥脆感,茶葉蛋有雞蛋和鵪鶉蛋兩種。
很少看到鵪鶉蛋煮成茶葉蛋的方式,大都是像淡水老街那種做成整串的鳥蛋,所以就買了一些鵪鶉蛋,不知道是不是蛋體積比較小的關係,感覺特別入味,而且茶香很明顯。




小小感想:
跟團旅遊時,如果有素食者同行,尤其是長輩,要儘量避免有自理餐的行程,因為在不熟悉的環境中,要找素食可能不是那麼方便,有可能找不到(網路資訊沒有更新)或是地點很遠,所以行程裡直接包含餐點的會比較理想。
第一次造訪位於台南市龍崎區的「牛埔泥岩水土保持教學園區」,這是一處擁有獨特地貌與豐富教育資源的自然秘境。
龍崎區竹編彩繪家林仙化,用富有鄉土趣味的四句聯,引導遊客如何到牛埔泥岩教學園區:「落南二高免探聽,關廟往東向前行,一八二線認乎明,開車毋免半點鐘」。很詳細的路況指引,但前提是必須看得懂台語(笑)。
牛埔泥岩水土保持教學園區的入口處前,有一間茅草屋頂的房子,它是牛埔泥岩水土保持教學園區的「在地文化展示館 」,展示館內陳設各類藝品、竹雕及畫作。在裡面長期擔任服務志工兼解說員的草地博士~林仙化,長年致力以四句聯創作,來做為母語的推廣及倫理的教化,是一位能說(台灣四字聯)、能寫(詩詞歌賦)、能畫(故鄉風情)、能編(竹編藝術)的鄉土奇人。




「牛埔泥岩水土保持教學園區 」位於台南人口最少的行政區~龍崎區,由於當地為青灰岩地形,土壤內富含遇水即膨脹的黏土礦物,植被難以生長,使得水土保持困難重重,也因奇特的地形及地質,加上河流侵蝕沖刷,形成擁有極為特殊的惡地景觀。

「泥岩」地形為水土保持的一大挑戰,有人稱它為「月世界」,指如月球表面光禿禿、凹凸不平、一無所有的惡地,因泥岩土質含鹽量過高,土質接近鹼性,不僅讓植物無法生長,也讓動物難以落腳,所以是一片貧瘠。曾有人形容泥岩是「一遇雨軟綿綿像麻糬,乾燥時硬邦邦像石頭」。




冷冷的三月天,水邊開著三三兩兩,錯落不一的黃花風鈴木,清幽得像人間仙境。走下長長的階梯,沒多久就會抵達水中涼亭。




園區內最具魅力的景點是有著「夢幻湖」之稱的牛埔農塘,這是一處隱身於山林中的美麗湖泊,有著遼闊的湖面,好天氣時水光瀲灩,雲影繚繞,呈現如夢似幻的湖光山色,時常吸引許多攝影者前來取景。



夢幻湖上有一座水中涼亭,也是園區裡一個很特別的存在。為了灌溉需要而興建的牛埔農塘,有別於一般蓄水壩,它有著溢洪設計,是利用靠近壩堤,將涼亭建在高達12公尺,但淹沒在農塘水中的豎管上。
水面最高可以與1公尺的亭欄等高,人在亭中,就像被淹沒在水中一樣,在涼亭亭欄地上的內側,有整圈漏水口的設計,這就是農塘的溢水口,每當雨季時, 農塘的水位高於亭欄,就會從溢水口排出。這種溢洪的設計可以在大雨過後,讓涼亭內依然保持乾爽,真的具有智慧與美感的巧思。



涼亭亭欄地上的內側,有整圈漏水口的設計,這就是農塘的溢水口,當雨季時, 農塘的水位高於亭欄,就會從溢水口排出。


涼亭的上方還有詩詞與圖畫的裝置藝術可欣賞,台語的四句聯,如果沒有導覽人員的解說,有些文字和發音都不懂。


整個牛埔農塘的景點,沿路上設了六個解說教育點,依照不同植被與工法,區分成「飲水思源」、「綻放綠洲」、「古色古香」、「生生不息」、「水中樓台」、「湖光山色」等六個工法特色站,並且設有各項解說告示牌。




原本寸草不生的青灰岩地形,從民國87年起開始進行水土保持的改造,在相關單位的努力之下,以生態工法成功整治了青灰岩地形,其做法是在水土保持困難度極高的惡地上,構築覆蓋各種草生植物,貧瘠的土地開始有了生機,綠色草木漸漸覆蓋了山頭,也吸引了許多野生動物來此棲息。更在2022年被劃入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的範圍當中,因此,這裡的生態與自然也受到更多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