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今天抵過兩個明天。」——班傑明·富蘭克林
這是波克夏副董事長查理·蒙格對於價值投資的評論:
“I think all good investing is value investing, and it's just that some people look for values in strong companies and some look for values in weak companies, but every value investor tries to get more value than he pays for.”
蒙格認為所有的投資都是價值投資,無論是在績優公司或是弱勢公司中尋找價值,所有價值投資者都在尋找一個「獲得回報比付出成本更多的投資機會」。這句箴言無疑道盡了價值投資(Value Investing)的精髓,且套句蒙格自己的話,他認為多加一個“Value”在前面根本是廢話——如果沒有價值,誰還要投資?
其實無論做順勢交易或逆勢交易,實際上都可說是在購買「價值」,因為我們願意把自己的錢投進去,押注一支股票或一間公司的未來。那麼價值究竟從何而來?價格又是如何形成的?以股神巴菲特的名言來說就是:「在好的價格購買絕佳的公司」,只要能用便宜的價錢買到好東西,無論如何都不會吃虧的。聽起來理所當然,但這卻是他縱橫股海將近70年的秘訣(從1965年入主波克夏海瑟威紡織廠算起的話),其言語樸實無華卻字字珠璣。
世間的真理往往躲藏在最淺白的言語中,如同《神鵰俠侶》一書中對玄鐵重劍的點評:「重劍無鋒,大巧不工」,真正的劍技並非依靠劍鋒,而是個人修行。在激烈廝殺的金融市場中,複雜的技術圖表往往讓人看不見一間公司的真正價值,人們戰戰兢兢地盯著盤面,深怕一不小心價格就會脫離掌控;相較之下,若投資者買的是一間公司的內在價值,便不會隨著價格上竄下跳。凡是能在「買入、持倉、賣出」整個過程中保持耐心與平靜,達到「寧靜致遠」的境界者,才能抓住那些真正大尾的十倍股。
又如巴菲特的名言,關於投資的第一條守則是「不要賠錢」,而第二條則是「不要忘記第一條」,如此簡單的道理,卻不容易執行。在金融市場上,每個人的經驗與悟境各不相同,同樣的價值投資理念,人們的使用方法與成果也不盡相同。然而,無論哪一種策略,只要謹守不賠錢的準則,在不斷學習與試錯的過程中保護自己的本金,就能在這場生存遊戲中一直玩下去,然後總有一天,你會贏的。
巴菲特主義信奉的是「長期價值」,也就是複利的力量。據其所述,關於投資最重要的三件事就是——濕濕的雪、長長的坡道與時間。這恰好與現今社會求快求速成的心態截然不同,想賺大錢是需要時間的,而股市會將錢從沒耐心的人手上,轉移到有耐心的人手上。其中,濕濕的雪指的是盡可能投資自己,而且愈早開始愈好,因為天道酬勤;接著,你就有長長的坡道可以滾雪球,至於這個雪球能滾得多大則必須依靠時間的加持,如同愛因斯坦所述:「複利是世界上的第八大奇景。」
巴菲特師承自班傑明·葛拉罕與菲利普·費雪,兩者都是價值投資的先驅大師。他從班傑明·葛拉罕那裡學到了「低估值買入」的基本原則,從菲利普·費雪那裡則吸收了成長性投資的理念。隨著投資經驗的積累,巴菲特逐漸認識到僅僅追求低估值不足以捕捉長期價值,因此,他更關注那些具備持續競爭優勢(經濟護城河)的優質企業。這種思考方式使他的投資策略更偏向於結合價值與成長,即在合理價格買入能夠持續增長的企業。從多年的投資經驗中,巴菲特不斷調整自己的投資標準,最終使其單靠股票投資便達成了今日的成就,而非靠繼承或創辦公司才成為世界首富(2008年富比士全球富豪榜排名第一)。
巴菲特曾說,如果他沒有從事投資工作的話,可能就會去學校教書了。若他要到商學院教投資課的話,他只會教兩門課——第一是如何閱讀財務報表、評估企業;第二則是如何控制情緒,而在這兩個天秤中間的就是「耐心」,為了避免受到群眾情緒的干擾,保持耐心才是成功的關鍵。此屬於心理學的範疇,也是1980年代後「行為財務學(Behavior Finance)」的研究內容,該學門探討如何摒除情緒並踩住心理煞車,以免從眾而落入羊群效應,同時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投資中,凡是不受群眾情緒干擾的人,就能獨立於大眾思維之外,做好自己的研究並專心遵守自己定下的交易規則,這是除了財報分析與企業估值以外最重要的特質。
「價格是投票機,價值是體重機。」這是班傑明·葛拉罕在其鉅作《智慧型股票投資人》一書中給我們的教誨,投票機總是反覆橫跳,而體重機則明確告訴你真正的「份量」有多少。除此之外,他還在書中比喻道:「市場先生(Mr.Market)的心情是變化無常的,它給予的報價有時貴得離譜,有時卻又便宜的出奇。」這表示價格並不總是能反映一項事物的價值,但即便如此,只要能在有足夠折價幅度時買進,就等於有了相當的安全邊際,也就不容易虧損了。
那麼想要長期穩定獲利,究竟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與思維呢?下一篇讓我們來探討投資人的大腦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