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九天|清水河-130km-呼和浩特 → 北京(490km)
清晨,陽光還未完全灑落在清水河這片蒼茫的土地上,我們已在路上。今天,是旅途的第九天,心中竟泛起一種說不出的感傷——像是將遠行的心思,一點一滴地收回。
第一站來到的是赫赫有名的大盛魁。這三個字,曾是北地商業的代名詞。南有胡雪巖,北有大盛魁,一句話便道出昔日財雄勢大的氣魄。大盛魁不只是商號,更是一段封塵的歷史,當年的它猶如今日的央企,權錢皆握於手,盛極一時。曹家專營絲綢,風頭無兩,卻也難敵朝堂風雲。他們押錯了寶,看好八皇子,卻不料是四皇子登基。雍正即位後,秋風掃落葉,曹家從此沒落。繁華與衰敗,轉瞬如夢,彷彿在提醒我:人在歷史的洪流中,又能握住多少自主的命運?
走進大盛魁錢幣博物館,彷彿踏入另一個時空。古建築靜靜佇立,國風雅韻瀰漫四周。皮藝木雕、古玩珍寶、非遺剪紙與文創商品,像一幅幅畫、一件件器物,在細語低喃著昔日的榮光。這些被歲月雕琢的物品,不僅是一段段過去的記憶,更是文化與手藝的傳承。我站在展品前久久不語,心中浮現的,卻是那句老話:「盛極則衰,榮華易逝。」但也許,真正能留下的,不是富貴,而是文化的根與魂。
午餐時分,一鍋熱氣騰騰的涮羊肉擺上桌。據說這道菜原本是行軍打仗時的應急之策,戰馬未歇,人已飢腸轆轆,便將薄切羊肉一涮即食。沒想到這樣的方便之舉,竟流傳百年,成為今日餐桌上的風味。我一邊吃,一邊望著窗外呼和浩特的天色,思緒早已不在遠方,而回到家的方向。此刻多麼想快點回去,在溫暖的沙發上,看我一直惦記的那齣劇,像是回歸平凡生活的一種儀式感。
最後一站是「蒙亮民族風情園」,一座以蒙古文化為主題的購物中心。蒙古包造型的建築彷彿將我們帶進草原深處,琳瑯滿目的商品與熱鬧的氛圍,有些太過觀光,卻也不失為旅途中的一種輕鬆。這裡不再是歷史的回顧,而是現代對傳統文化的再詮釋。雖然有些商業化,但也讓我想起:文化不只是被供在博物館的遺產,更是融入生活的日常。
導遊與領隊專業又貼心,讓這段旅程順利圓滿。儘管旅途長遠,人心卻因此靠得更近。傍晚搭乘動車返回北京,車窗外天色漸沉,城市的光慢慢亮起,而我也終於要回到熟悉的節奏裡。
終點站清河,不只是行程的終點,更像是旅程留白後的一個頓號——讓我回味、沉澱,也準備好迎接明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