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時的心,像一只剛出窯的素胚,敏感、熾熱,卻也脆弱得不堪一擊。那時候的愛戀,總帶著一種孤注一擲的勇氣,彷彿認定了眼前這個人,便是亙古不變的永恆。我們輕易地交出全部的自己,毫無保留,像飛蛾撲向那明亮的、誘惑的火焰,深信只要靠得夠近,就能汲取一生的溫暖。
於是,牽手時掌心的微汗,是全世界最動人的詩篇;分別前依依不捨的回望,是宇宙間最漫長的告別;甚至連爭執時脫口而出的氣話,都被誤以為是愛得太深的證明。我們用想像力為對方鍍上一層金光,將偶然的契合放大成天作之合的證據,卻對那些潛藏在水面下的、細微的不協調,選擇視而不見。那時候,我們以為愛就是心跳加速,是佔有,是永不分離的誓言。
後來,故事沒有照著預想的劇本走。那曾經以為會走到天荒地老的關係,在某個看似尋常的路口,倏地轉了個彎,然後,漸行漸遠,終至消失在彼此的生命裡。分開的理由,當時聽起來總是那樣的刺耳、那樣的不可置信。是誰變了心?是誰不夠努力?是哪句話說錯了,哪個環節出了差錯?我們像偵探一樣,反覆檢視著記憶的碎片,試圖找出那個讓城堡崩塌的「罪魁禍首」,心頭縈繞著不甘、憤怒、以及巨大的,被掏空後的茫然。
那段日子,天空的顏色似乎都黯淡了些。聽見某首歌會無端落淚,路過某個熟悉的街角會心頭一緊。我們帶著一身的傷口與疑問,跌跌撞撞地,繼續往前走。心裡或許還殘留著對那個離去身影的怨懟,或是對那個結局耿耿於懷的意難平。
然而,時間是個沉默的療癒師,也是個睿智的解謎者。它從不直接給出答案,卻會在往後的歲月裡,透過不同的風景,不同的人事,悄悄地,為我們解開當年心中那個緊鎖的、名為「為什麼」的結。
或許是多年後,在另一段關係裡,我們才猛然發現,自己身上也帶著當年無法忍受的、對方身上的某種特質。或許是自己也經歷了類似的人生抉擇,才終於理解對方當時的掙扎與無奈。或許是看見了更多元的生命樣貌,才明白當初緊抓不放的,可能只是一種過於狹隘的執念。
於是,在某個安靜的時刻——也許是獨自喝著咖啡的午後,也許是夜深人靜整理舊物時,翻到那張早已泛黃的合照——我們終於能夠,用一種更為平和、也更為寬廣的眼光,回望那段曾經痛徹心扉的過往。
才看懂,那時的自己,是多麼的青澀而自我。以為付出就是給予自己想給的,卻從未真正懂得對方需要的是什麼。才看懂,那時的對方,或許也同樣在迷惘與摸索中,背負著我們所不知道的壓力與期望。才看懂,當初那些看似不可原諒的「錯誤」或「背叛」,放在更長的時間軸來看,可能只是兩個人在不同成長步調下,必然產生的分歧。
那份曾經濃烈到足以灼傷彼此的愛,裡面摻雜了太多的期望、投射與不成熟的佔有慾。我們都曾在那段關係裡,用力地愛過,也笨拙地傷害過。沒有誰是絕對的聖人,也沒有誰是全然的惡棍。大家不過都是,在那個特定的時空裡,用當時僅有的認知與能力,跌跌撞撞地,試圖靠近另一個靈魂而已。
當這份「懂得」悄然降臨,心頭盤據多年的怨懟,竟也像冬雪遇暖陽般,一點一點地融化了。不再需要追問「為什麼」,不再執著於誰對誰錯。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淡淡的釋然,甚至,是一種溫柔的感謝。
感謝那段經歷,即使伴隨著眼淚,卻也教會了我們關於愛的寶貴功課。教會我們辨識自己的需求與底線,教會我們學習溝通與設立界線,教會我們明白,愛不是單方面的索取,更需要相互的理解與成全。感謝那個曾經愛過、也傷害過我們的人,是他(她)用一段青春,陪我們走過那段懵懂的路,讓我們在告別之後,成為了更懂得如何去愛,也更值得被愛的,現在的自己。
有些愛,它的意義,並不在於天長地久。它的價值,或許是在時過境遷之後,當我們回首,能從中看見自己成長的軌跡,能學會用更慈悲的眼光看待世間的聚散離合。
這份遲來的懂得,或許帶著點微酸的悵然,但更多的,是歲月沉澱後的溫厚與澄明。它讓我們終於能與過去的自己和解,也與那段逝去的愛,溫柔地道別。然後,轉過身,更珍惜眼前所擁有的,更從容地,走向有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