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廚房裡,除了鍋碗瓢盆、油鹽醬醋,還住著一位「重量級人物」——灶王爺。祂不像財神爺那樣金光閃閃,也不像關公那樣威風凜凜,但他卻是最貼近百姓生活的神。他就像一位愛操心的「家宅守護者」,既監督你,又保佑你。祂雖然神位不大,但權力不小,堪稱「天庭駐家特派員」,專門負責記錄你家一年到頭是行善積德,還是偷吃偷喝,吵架拌嘴。
灶神,大家熟悉地叫他「灶君爺」或「灶王爺」,可是你知道嗎?他可不只是個廚房小神,正式名稱可是威風凜凜的「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呢!在北方,人們習慣尊稱他為「灶王爺」。
從古代商朝開始,人們就很重視灶神的祭祀。那時候的五大重要神祇裡,灶神就佔了一席之地。可見,從幾千年前,大家就知道:「吃飯皇帝大,先拜灶君爺。」祭灶,不只是感謝他讓家裡三餐平安,還是對家庭幸福的一種期盼。那灶神到底是誰?說來話長,古書裡有好多版本,有人說他叫蘇吉利,有人說他姓張名單字子郭。但現在大家都不太計較他的真名,只知道:這位爺爺既掌廚房、又管天條,不可小覷!
為什麼說灶神這麼重要呢?除了掌握「吃」的權力外,傳說他還是玉皇大帝派下凡來,專門盯著每戶人家言行的「天界特派員」!他身邊帶著兩個小跟班,一個捧「善罐」,一個捧「惡罐」,專門記錄你家的一舉一動:
- 「善罐」:記好事,比如孝敬父母、勤儉持家、餵流浪貓。
- 「惡罐」:記壞事,比如浪費糧食、背後說人壞話、偷偷點外賣(古代可能算「奢侈浪費」)。
所以,下次做飯時,別忘了對灶台笑笑——說不定灶王爺正拿著小本本,給你記「今日下廚,功德+1」呢!
每年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就是灶神「回天述職」的大日子,他會把你家這一整年的行為向玉帝匯報你家的情況。「大過減壽三百天,小過折壽一百日!」——這可比現代公司的年終考核狠多了!
如何「賄賂」灶王爺?——糖瓜、美酒、好話管夠
老百姓深知「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的道理,所以在灶王爺上天前,得好好「打點」一番:
- 供糖瓜:又甜又黏,黏住他的嘴,讓他「上天言好事」。
- 敬美酒:把他灌得暈乎乎,匯報時少說壞話。
- 燒紙馬:讓他騎快馬上天,別在路上瞎打聽別人家的八卦。
最絕的是,有些地方還會在灶王爺畫像旁貼對聯: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人間好事要多說,明年下界降吉祥」
——這簡直就是赤裸裸的「公關話術」啊!
雖然在大廟裡不常見灶神的神像,不過很多家庭會在廚房牆上貼張灶神畫像,或寫上「東廚司命定福君之神位」的木牌。兩邊再配上「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的對聯,氣氛就到位了。有些畫還會畫上灶君夫婦,俗稱「灶王爺、灶王奶奶」,也有獨坐版的,叫「獨坐灶王」,各有特色。
台灣雖然不多見專門祭灶的廟,但在宜蘭五結、新竹北埔五指山的灶君堂,每年灶神生日都會熱鬧非凡,不但有大批信徒來參拜,還會舉辦驚險又有趣的「過火」儀式,真是熱鬧又有傳統味!


- 祭拜時間:農曆八月三日 灶神生日
- 祭拜地點:供奉灶神的廟宇或自宅(有供奉者),沒有供奉者可在廚房爐灶上祭拜。

- 上供
- 點燭(廟方有供則省略)
- 神前獻茶、酒(廟方有供則省略)
- 焚香迎神(每一香爐一或三柱香)並祈求平安 (至廟宇拜拜,要先至廟前的天公爐焚香朝天祭拜)
【祈願文參考】
「奉請灶神,今逢灶王爺生日,信士/信女 OOO,家住_______(現居地址),出生於_____年,國曆/農曆_____月_____日,特備供品和金紙為灶王爺祝壽,祈求灶王爺保佑閤家平安健康、事業順利.......。」(祈求事項因人而異) - 香燒至三分之一時,擲筊,問灶神是否餐畢
- 如餐畢,雙手捧持金紙拜供灶神
- 燒三色金(壽金、刈金、福金)
- 奠酒,將酒灑於紙灰上 (未供酒者則省略)
- 撤供
◎到廟裡參拜,如果你所拜的神明非廟裡主神,祭拜程序為先拜天公→再拜主神→再拜您要供奉的神明→接著再拜其他神明。


- 上供
- 點燭(廟方有供則省略)
- 神前獻茶(廟方有供則省略)
- 焚香迎神(每一香爐一或三柱香)並祈求平安 (至廟宇拜拜,要先至廟前的天公爐焚香朝天祭拜)
【祈願文參考】
「灶王爺在上,信士/信女 OOO,家住_________(現居地址),出生於_____年,國曆/農曆_____月_____日,今日特備供品和金紙祭拜灶王爺,祈求灶王爺保佑閤家平安健康、事業順利......。」(祈求事項因人而異) - 香燒至三分之一時,雙手捧持金紙拜供灶王爺
- 燒三色金(壽金、刈金、福金)
- 撤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