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之樂
今早ㄧ位蓮友傳來ㄧ則「布施最後都是在供養自己」的圖文。
閱後有感多數人在言說布施都在述及布施的方法及今生的實益。其實布施在佛法有成就「現生樂,來生樂,究竟解脫樂」更深廣的含義。
「現生樂」呈顯布施的人間利樂,「利樂」;是離虛妄,離醜惡,離貧乏,離苦痛,而得真實,美善,豐富,安樂的。那種的究竟可以彌補世上的不完善,人間利弊得失都是相對的,「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在福至時,常有人錦上添花,但當大禍臨時,雪中送炭實是難能可貴。而布施不僅是雪中送炭,而能是常態的利樂有情,一種默默的奉獻,使他人的完善的過程,因他人的完善也使自我圓滿。這種內外的交互作用,泯除了人我的界線,停爭止紛,將布施功業可擴及世間的和平安樂。即是「現生樂」。
而「來生樂」在《般泥洹經》有云:
「我代若喜好布施者,後無怨畏,多得稱譽,善名日增,眾人愛敬,人能無慳,仁慧為智,如是無垢安隱,生天上諸天相娛樂。」
其白話是云:「如果喜歡布施者,就不會有怨恨和恐懼,會受到很多稱讚,名聲越來越好,受眾人的喜愛和尊敬。這樣的人能夠沒有吝嗇之心,內心仁慈、智慧清明,因此能夠安穩清淨地生活,未來還能生到天界,享受諸天界的快樂。」
這段的經文將布施的實益,說的很明白,當然與無相布施的境界有別,但布施除去慳心不為貪吝所蔽,得在第八識阿賴耶識種下清淨無染,甚深般若的種子,布施的功德得成「來生樂」的資糧。
布施可達致「究竟解脫樂」,解脫是學佛所仰求到達的最高理想的實現。常喜布施的大菩薩,以供養三寶,濟施貧病,利樂有情。
在他們心中沒有布施的我、沒有受施的人、沒有所施的物,我、你和所施的物,都不著相,即無相布施。
在《金剛經 ・妙行無住分》
云:「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這大意是佛告須菩提,不要執著事相而行布施,其所得的福德,也和東西南北四方虛空一樣,不可思量。須菩提!只要依著我的教法如是修行,就能真正安住於清淨的菩提本心。菩提本心,就是大徹大悟後證得的光明自性,達至涅槃境界得到究竟解脫的快樂。
布施成就了「現生樂,來生樂,究竟解脫樂」,其「樂」的進化,可達至「常樂我淨」,即一切最圓滿、最幸福安樂、最自由、最清淨的境界,布施樣態雖異,但殊途同歸,都在利樂眾生,圓滿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