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有很多人都販售數位行銷產品,但是到底什麼是數位行銷?
這一篇來幫大家做個小小整理~
什麼是數位行銷?
首先我們先來討論什麼是數位行銷?
簡單來說就是透過數位管道進行的行銷活動。因為網路和行動科技的普及,數位行銷是現代行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的是與目標受眾建立聯繫、推廣品牌、產品或服務,並最終達成行銷目標。
以下稍微介紹數位行銷大家最常提到的內容:

如果你也有興趣學習數位行銷:
- 基本條件與特質:熱情好奇、善於溝通、邏輯清晰、能分析問題、具備耐心毅力與主動學習能力。最重要的是熟悉電腦網路基本操作,對數位領域保持高度關注。
- 核心技能:行銷相關知識是基礎,內容、社群、SEO/SEM、電郵行銷是觸及受眾的關鍵,數據分析指引方向,網站管理優化體驗,文案影音提升溝通效果,多方技能構築核心競爭力。
因此掌握行銷基礎、內容創作、社群經營、SEO/SEM、電郵行銷、數據分析、網站管理、文案撰寫等都是不錯的切入點,現在尤其具備影音製作能力更佳。
現代行銷與數位行銷的關係
一講到行銷,相信商管類的同學們對於「行銷4P」都不陌生,行銷4P包含產品 (Product)、價格 (Price)、通路 (Place)、推廣 (Promotion),可以幫助企業針對產品進行一系列的規劃。
👉可以發現這個角度的行銷是以產品製造廠商的角度來看行銷

後來1982年以後專家延伸了行銷4P,把原本重點在「產品」轉移到「消費者感受」,現在來到了Marketing Mix - 7P/8P,增加了:
人員 (People): 提供服務的人員的素質、專業知識、態度等。
過程 (Process): 傳遞給消費者的過程,包含服務提供的流程、效率、便利性等。
有形展示 (Physical Evidence): 服務環境、設備、溝通資料等有形要素在一個消費過程中提高消費者體驗。
*績效 (Performance) : 強調行銷活動的衡量與改進。(少數人提出的第8P)
新行銷4P思維:
重點來了,雖然傳統的行銷 4P (地點、價格、產品、促銷) 還是很重要,但近 60 年來的發展,特別是科技的進步、消費者意識的提升、市場競爭的加劇、自媒體的興起以及法規的變革,已經徹底改變了消費者與品牌互動的方式。

由於越來越多與數據隱私相關的法規出現(如GDPR 、CCPA),對傳統的數據收集、使用方式構成了挑戰。而過去依賴大量收集消費者數據來實現個人化行銷的策略,現在必須更加謹慎。2019年Judd Marcello(Crain's雜誌 2021 年傑出行銷主管、Hunt Club首席營收長)提出了新的行銷4P,以適應數位時代下消費者行為的轉變,並在尊重消費者權益的前提下,實現更有效且可持續的行銷目標,最終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忠誠度。
他提出新的 4P 分別是:
- 隱私 (Privacy): 隨著消費者對數據隱私的意識高漲以及相關法規的實施,品牌必須將保護消費者數據視為行銷的基石,建立透明且值得信賴的數據處理流程,才能在數位時代贏得消費者的認可與長期支持。在數位行銷時,必須遵守相關的隱私法規,在台灣包含民法、消費者保護法、個人資料保護法(可參考此篇文章),並尊重消費者的數據權益,建立透明的數據使用政策,贏得消費者的信任。
- 個人許可 (Permission):在重視隱私的前提下,行銷活動必須取得消費者的明確同意,透過提供有價值的回饋或體驗來換取消費者的同意,不僅能提升數據的準確性,更能建立品牌與消費者之間更健康的互動關係。當你在做數位行銷時,進行個人化行銷、發送推廣訊息前,獲得消費者的明確同意不僅符合法規要求,也能確保行銷訊息更受歡迎,提高溝通效率。
- 個人化 (Personalization): 為了在資訊爆炸的數位時代脫穎而出,行銷訊息需要更加精準地針對消費者的需求和偏好進行客製化,透過深入了解消費者行為並在獲得許可的前提下運用數據,提供更具相關性和吸引力的內容與體驗,進而提升行銷效果。透過分析消費者在數位足跡上留下的數據(在獲得許可的前提下),數位行銷可以提供更相關、更符合個人需求的內容和產品推薦,從而提高顧客參與度和忠誠度。
- 績效 (Performance/ROI): 現代行銷必須以結果為導向,透過明確的關鍵績效指標 (KPIs) 來衡量行銷活動的成效與投資回報率,並從數據中獲取洞察,持續優化行銷策略,證明行銷的價值並驅動業務增長。這在數位行銷中更容易衡量,各種數位工具提供了豐富的數據追蹤和分析功能,可以清晰地了解每個數位行銷活動的成效,例如網站流量、轉換率、客戶獲取成本、投資回報率等,從而不斷優化策略,實現更好的行銷績效。
所以如果你想要做數位行銷,成功的數位行銷不僅要善用各種數位工具和平台,更要以尊重隱私、爭取受眾許可、提供個人化體驗和追求可衡量的績效為核心原則。衡量行銷績效的關鍵在於選擇能夠提供關於客戶的可執行洞察的 KPI,而不僅僅是流量或點擊率等表面數據。
其中值得注意的三個 KPI 是:
1.客戶終身價值 (CLV): 預測客戶在與品牌關係存續期間可能產生的總價值,有助於鎖定最具潛力的客戶。
2.淨推薦分數 (NPS): 衡量客戶對品牌的忠誠度,反映顧客體驗的優劣。
3.客戶回購率: 衡量客戶重複購買的頻率,反映客戶忠誠度和顧客體驗的吸引力。
從Judd Marcello提的新4P角度來看,可以推斷出有效的轉換內容應具備以下特點:
1.提供價值交換: 消費者在提供個人數據或同意接收訊息時,期望獲得有價值的回報,例如獨家內容、折扣、個性化建議等。
2.互動性和娛樂性: 透過問卷、投票、測驗、社群故事等互動形式收集零方數據和獲得許可,同時提升顧客體驗。
3.相關性和個性化: 根據消費者的偏好和行為提供定制化的內容,使其更有可能採取期望的行動。
結論
綜合以上內容,雖然傳統的行銷4P在商業領域依舊扮演著基礎角色,但面對日新月異的數位環境,以及消費者意識的覺醒和對隱私權益的重視,行銷人員必須與時俱進,將新行銷4P思維納入討論,這不僅僅是行銷策略的調整,更是一種以尊重消費者為核心的思維轉變。
在數位行銷的浪潮中,企業若能將保護消費者數據視為首要原則,建立透明的數據使用政策,並在獲得明確許可的前提下提供個人化的價值與體驗,才能真正贏得消費者的信任與長期的忠誠度。
成功的數位行銷不再僅僅追求流量和點擊率等表面數據,可以透過精準衡量如客戶終身價值 (CLV)、淨推薦分數 (NPS) 和客戶回購率等關鍵績效指標,持續優化行銷策略,證明行銷的實際價值,並驅動企業的可持續增長。
|延伸內容:數位游牧就是數位行銷嗎?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按❤️、留言和收藏
如果你對數位行銷、個人成長或更多關於未來工作型態的分析有興趣,歡迎追蹤我的方格子,我將持續分享相關的觀點和實用資訊,和我一同探索更多元的職涯道路!
參考資料:
https://service.tabf.org.tw/FBS/Doc/Preview/84467.pdf
https://www.hububble.co/blog/4ps-of-marketing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64145?sn_f=1&sn_u=4c8f84264b4106f90341579d01454917
https://www.marketingprofs.com/articles/2019/42080/the-new-4ps-of-marke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