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起來很扯,但如果注意媽媽的日常,
或許會明白,原來章魚還真是媽媽代表。
這本書從這個有點荒謬又真實的地方開始。

🐙封面上的她,
一身紫色、八手齊飛,
一邊烹飪、一邊熨衣服、一邊講電話,
還不忘幫自己補個腮紅。
她不是cosplay,也不是家政冠軍,
只是很日常多工中帶點優雅。
孩子坐在她身後,瞪大眼睛,
看得半信半疑,
像在問:「這真的是人類嗎?」
但媽媽可能真的比章魚還厲害,
不是因為她住海裡,
而是因為她有太多要顧的事情、
太多同時發生的畫面。
她不是超人,因為她不會飛,
但她像章魚那樣有很多手,
也許還有很多腦袋,
同時記得孩子的制服沒洗、冰箱裡蛋用完、
明天有個線上會議⋯⋯
也像章魚那樣有三顆心臟,
一顆給家庭,一顆給工作,
還有一顆撐著她自己,
她的身體像被分割成無數用途。
而這樣的她,看起來沒什麼特別,
但仔細看,每一隻手都接住了別人的需求,
卻沒有一隻空著留給自己。

🐙翻開扉頁,就像打開了媽媽的行程表。
畫面裡沒有箭頭,也沒有分鏡說明,
但一看就知道,她的世界從早忙到晚,
從臥室忙到陽台。
每一格畫面都似曾相識,
她又在做事了,而且做得看起來好像沒什麼。
也正是因為她做得太自然,
我們才容易忘記,那些不是自動發生的。

🐙孩子的視角,是一面誠實的鏡子
小男孩丹尼斯的世界很單純,
有一頁,媽媽在廚房八手齊飛,
煮湯、接電話、打字、榨果汁⋯⋯
整個廚房像戰場一樣熱鬧;
丹尼斯則在客廳快樂地揮舞著玩具火箭,
在滿地的積木與玩具車中玩得不亦樂乎。
丹尼斯覺得媽媽很完美,
這句話輕輕道出一種童稚的理所當然,
孩子總是相信媽媽什麼都能做到,
而那些默默運作的日常,
也正是他安心探索世界的背景音。
這本書沒有用力強調媽媽有多辛苦,
而是用一種「就這樣啊」的節奏,
把她的日常展開來看。
每一格畫面都有事在發生,
一個媽媽默默的,順順的,
把該做的事都做完了。

🐙另一段讓人心裡一軟的部分,
是外婆登場那一幕。
媽媽帶著丹尼斯到外婆家,
外婆做早餐,
媽媽問了一句:「你泡茶了沒?」,
她還是那個什麼都會做的媽媽,
只是這一刻,
她好像可以少做一點了。
這時候的媽媽不再是早上得備好早餐、
忙碌送孩子出門、
再飛奔去上班的那個人。
她把手空了出來,
沒有立刻找事做,
也沒有立刻幫誰收拾什麼。
丹尼斯發現,
媽媽的手臂少了一隻。
他沒說話,只是看著。
好像第一次意識到,
原來媽媽不是一直都有八隻手,
也不是永遠都在忙。
那一刻,他沒問也沒喊,
但眼神裡出現一點點沒見過的安靜。
那不僅是驚訝,是第一次停下來觀察的表情。
🐙一個廚房,三個人。
媽媽終於坐下、孩子還在觀察,
他們之間有著一種很日常,
卻也很微妙的關係流動,
照顧不是一個人的工作,
也不是一輩子的義務;
有時候會輪替,有時候會缺席,
有時候,剛好有人接得住;
更多時候,沒有人接得住,
只能自己延長那幾隻手,
或許還得多長幾隻手。
不是每個媽媽都有可以幫忙的外婆,
不是每個外婆,都能是後援。
也不是每個孩子,
都能看見這一切正悄悄的進行。
🐙書裡給我們看了一個剛剛好的畫面,
不是理想的完美家庭,
也不是母愛大和解,
是一個真實的早晨,
有人還在忙,有人剛好沒在忙,
有人第一次多看了一眼。
丹尼斯的那一眼不說什麼,
只是留在心裡,慢慢長大。
🐙我總覺得這本書不是告訴我們:
「媽媽有多偉大」,
而是提醒我們去看見:
看見她做事時的專注;
看見她笑容裡的疲憊;
看見她在夜深人靜時還沒關掉的心事。
🐙這本書用章魚來演繹媽媽的多工,
卻從未讓這個角色失去人性。
她會累、會無奈,
也會在孩子安穩睡著的那一刻,
靜靜坐在床邊看他一眼,
然後再去洗明天要穿的衣服。
那不是超能力,
那是她為生活找到的方式,
也是她愛人的樣子。
《章魚媽媽》
作者|愛詩勒.沛克
繪者|埃茲吉.凱爾斯
譯者|李貞慧
出版|遠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