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做量化都知道 月營收公告的那幾天一定有很多策略可以做,但要怎麼做,每個人有不同的方式,用年增率、月增率、統計學、同性質公司,有沒有符合預期,超營收…..可以延伸很多不同的數學計算去做量化,我本人做的碩士畢業論文也是寫月營收策略的延伸
那簡單說明為什麼月營收是一定要關心的重要指標
上市公司月營收公告日期分布 – 台灣證交法第36條規定上市櫃公司應於每月10日前公布上月營運情形 。實務上,多數公司確實於10日前後完成公告,但也有部分個股延遲至中下旬 。由於月營收資訊每月揭露,較季報更具時效性,成為投資人掌握基本面變化的重要指標 。永豐金證券指出,月營收如同企業的「健康檢查報告」,能快速反映需求與營運狀況 ;FinLab也認為月營收與股價高度相關,營收表現好的公司股價較易上漲,反之則下跌 。綜合而言,台股市場的透明度高,每月固定揭露營收,使月營收成為投資人及時評估企業經營趨勢的關鍵指標 。月營收公告與股價反應
多項實證研究顯示,月營收公告具有顯著資訊含量,會立即影響股價 。沈勤瑋(2015)以2013–2014年共18,782筆公告為樣本發現,月營收公告與異常報酬率存在正向關係,亦即營收好消息(年增率高)後股價異常報酬為正 ;而當營收釋放壞消息時,投資人的反應更為劇烈 。
此外,月營收數據本身也形成了動能效應。顧廣平(2010)研究指出,以「標準化未預期營收」排序進行動能投資,買進營收成長領先的股票組合可獲得1–12個月的顯著正報酬 。Lee等人(2014)發現,高營收成長公司在多頭市場中股價反應速度明顯領先,且在多頭及空頭市場中均有較高的報酬表現 。TEJ量化分析也示警,篩選近3月營收年增率最高的股票組合,在2015–2021年間累積報酬率約140%,顯著優於同期大盤約90%的漲幅 。總體而言,台股市場上月營收增長通常對應後續股價的上漲動能,市場趨勢與營收表現密切相關 。
以月營收為核心的動能選股因子設計
在量化選股中,月營收相關的動能因子主要用來捕捉營收增長趨勢。常見因子包括當月營收的同比成長率(YoY)及環比成長率(MoM),這兩項指標可以直接排序企業營收增速 。例如,FinLab策略範例即以「營收月動能(MOM)」與「年增率(YOY)」作為篩選條件,選出近期營收成長較快的標的 。對月營收數據還可進一步加工,如計算連續成長月數(連續N個月營收持續上升)或均線突破(近3月平均大於過去12月平均)等,以篩選出營收趨勢穩健的股票 。另一種做法是判斷創新高:檢測本月營收是否達到近一年新高(等同於營收創新高),作為強力的動能訊號 。學術上也提出「營收驚喜」(unexpected sales)概念,即月營收超出市場預期的幅度,作為一種未預期營收動能因子。Chan 等(2013)進一步發現,單純的營收動能與價格動能並非完全重疊,各自擁有獨立的預測能力,結合多重因子(營收、獲利與價格動能)的策略往往能進一步提升報酬 。綜合而言,以月營收為核心的因子設計,可包括:月/年增率、累計/平均動能、連續成長月數、創新高訊號與未預期營收等,並可與價格動能指標共同使用,以強化選股動能。
可結合的輔助因子
為提升策略精準度,常會加入其他基本面及技術面因子作篩選條件。常見基本面輔助包括估值指標(如低本益比、低股價淨值比、合理PEG)、獲利能力(如高ROE、穩定毛利率或低負債比)、現金流與現金股利(如高殖利率)等。例如FinLab實測建議,可將股價淨值比(PBR)或ROE等條件與月營收因子結合,效果良好 。技術面上,可考慮將月營收因子策略與均線突破或相對強弱等動能指標合併,如股價穿越月線/季線、或股價創波段高點時加碼;此外也可納入市場情緒與籌碼因子,如三大法人買賣超、融資餘額變化等。簡言之,合理篩選低估值或高品質標的(如本益比較低、現金流佳、股息穩定的公司),並搭配技術動能與籌碼條件,可有效提升策略勝率 。
實務策略範例
月營收多因子策略示例回測績效 – 根據FinLab回測結果,示例策略(紫色)自2008年至2024年累積報酬率約2035%,遠勝同期大盤429% 。(用超營收的方式做 可以達到數倍finlab的回測效果)
以下提供一套簡化的月營收策略範例:
- 投資標的:台灣上市股票(可限定流動性較高的中大型股)。
- 選股條件:每月營收公告後,篩選出「最近3個月累計營收年增率」最高的30%公司;同時可加嚴條件如連續營收年增(例:連續3月年增率>0)、本益比低於市場中位數、以及高ROE或高殖利率等以進一步過濾。
- 持股週期與再平衡:以月為單位操作。具體做法是在每月所有營收公告完成後(通常10日後),隔日計算因子值並調整投組,將前述篩出的股票(等權)全數買入,持有至下月所有公告完成,再重新篩選調整持股。
- 避險方式:可採市場中性配置或對沖大盤風險。例如同時做空營收表現最差的股票,或利用台灣加權股價指數期貨進行部分空頭對沖,降低系統性風險 。另外,可對個別持股進行風險限制,如單檔占比上限或停損機制,以防單一劇烈波動。
- 績效與風險控管:回測結果顯示,此類營收動能策略通常能跑贏大盤。例如FinLab示例策略年化報酬達19.3%,Alpha約10.9,Beta僅0.83 ,勝率超過50%。策略累積報酬大幅優於指數,且在多次市場震盪(如2020年疫情)中仍保持相對穩健。對策採取分散持股、定期再平衡及必要的對沖,可有效控制最大回撤與波動。總之,透過月營收核心因子加上估值、質地等輔助篩選,並配合嚴謹的風險管理,投資人可構建出兼具動能收益與抗跌性的量化策略 。
參考來源: 各文獻及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