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陪伴女性創業者規劃品牌的過程中,很多人會問我
「我的品牌已經有產品,也有方向了,但怎麼讓它看起來購有質感?」 這不只是包裝上的問題,而是品牌風格、美感語言與氣質氛圍能不能被感受到的關鍵。
如果你也曾困惑於「我的品牌想傳達的美感是什麼?」這個問題,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你一點啟發。今天我們要一起走進來自巴黎左岸的香氛品牌 Diptyque,看看它如何在沒有華麗裝飾的情況下,依然打造出極具巴黎詩意美學的風格宇宙。

色彩與視覺:黑白灰的留白,講述香味的故事
走進現代的 Diptyque 專櫃,你會發現最奪目的不是色彩,而是大量留白。無論是蠟燭玻璃杯、香水紙盒,還是店鋪牆面,全都以白底搭配細緻黑框,偶爾灑落極低飽和的灰。這種克制的配色,讓人像翻閱一本老舊詩集,把注意力自然投射到瓶身中央那枚優雅的楕圓標籤。
標籤上的字母順時針環繞、略帶手寫顫動,乍看有點「不工整」,卻因此多了份真實溫度。有人說它像古典劇院的布幕,也有人形容它像旅行日記的第一章界線——而我更傾向把它視為一扇窗,提醒我們:Diptyque的香氣,是一趟專屬於你的敘事旅程。

另外讓我著迷的,還是每款香氛背後的插畫。黑白線條有時描繪希臘小島石巷,有時勾勒印度香料市場的屋簷,配合產品英文與法文並列的命名,文字與圖像一起說著「如果氣味有姿態,它會長成什麼風景」。這種敘事方式很適合我們借鏡:當產品不只是功能,而是記憶與場景,消費者就更容易代入,也更願意珍藏。
Diptyque 的誕生:從藝術空間到香氛詩集
Diptyque 成立於 1961 年,由三位藝術家在巴黎左岸開設了一家結合織品、藝術與香氛的概念店。店名 “Diptyque” 是來自藝術名詞Diptych雙聯畫,雙聯畫是指需要兩幅畫框並置才能呈現完整畫面,也呼應品牌擅長融合視覺與嗅覺的風格哲學。
它最早並不是香氛品牌,而是一間販售藝術家設計品的商店,直到 1963 年推出第一款香氛蠟燭,才開啟它跨足香氛領域的傳奇之路。
店裡的第一顆蠟燭是帶有山楂花香的 Aubépine。香氣在木地板縫隙間緩緩散開,彷彿替空間蓋上一層薄紗;從那天起,Diptyque 開始讓嗅覺說話,也為後來的香水、室內香氛、護膚線鋪下伏筆。它的身份不再只是藝術品商店,而是一間「為記憶調香」的詩意工作室。

以下整理三個在品牌風格上我看到的重點
1. 主色調:黑白灰 × 素雅中見格調
Diptyque 的經典包裝幾乎清一色為 白底黑框字,簡約中帶著一種復古感。沒有華麗色彩,卻像一本古老香氣詩集,讓人自然而然地將注意力集中在香調與故事上。
這樣的色彩策略,對女性創業者來說是一種提醒:當你的產品本身就有「說話的力量」,不需要太多色彩堆疊,也能散發強烈氣場。
2. 字體與標誌:藝術手寫感 × 楕圓徽章

Diptyque 最具辨識度的就是那個優雅的 楕圓形標籤,中間搭配仿古手寫字體。字母的排列方向不拘一格,反而增添神秘與自由的藝術氣息。這不僅是 Logo,而是一種「品牌語言」,讓每一款商品看起來都像是一件藝術品。
對於打造品牌視覺的創業女性而言,Diptyque 示範了:與其追求設計規則,不如創造一種風格語感,讓人一眼就知道「這是你」。
3. 視覺重點:插畫 × 故事性 × 留白感
Diptyque 不僅販售香氛,而是將「藝術與氣味」融合成一種生活品味。他們說,每款香味背後都有一段記憶、一場旅行或一種情緒,而包裝與插畫則承載著這段故事的氣質。

Diptyque 每款產品都帶有命名意象與插畫故事,它讓香氛不只是香味,更是記憶與情感的連結。品牌善用細膩的黑白線條插畫,搭配大量留白與文學感文字,讓消費者仿佛在品味一本氣味散文集。這種視覺「敘事感」的手法,也能成為女性創業者塑造品牌風格的靈感來源。若你正在經營個人品牌,不妨思考:「我的產品背後,有沒有一段我想說的故事?」

對我而言,Diptyque 提供了極具詩意與藝術的美學的範本:若我們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品牌靈魂,就能慢慢堆疊出屬於自己的風格宇宙。
就像Diptyque 用香氣述說記憶,用設計講述風格。它沒有誇張的廣告語,也不靠明星代言,卻能以「生活中的藝術品」贏得全球喜愛。這種風格背後,是品牌對細節的講究、對理念的堅持,也是對顧客傳遞情感的深刻連結。
我是 SHIEN,專為女性創業者提供品牌風格規劃與諮詢,喜歡分享美好事物與探索高質感設計,我會在這裡分享更多不同風格的品牌美學,邀請你與我一起探索更有溫度的品牌世界。
每一種風格,其實都是你想對顧客說的話。
想知道你的品牌適合什麼風格嗎?
歡迎透過官方line預約品牌風格諮詢/IG氣質檢測
一起為你的品牌,找出專屬的美學輪廓。
👉 品牌風格文章持續更新中,歡迎追蹤我的方格子